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在《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卷1中的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因此持戒能让我们增长种种善法与功德,众生也因为持戒而得安隐离诸热恼;同时行善功德,也要依靠戒法才能坚固。而在这里,我们要顺便提醒,除了持戒之外,大家还是要多熏闻法义,才能让见道的条件 admin

2020-02-20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附注:《优婆塞戒经》卷6中示如下:“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接着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定、修善,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说,第四个理由: 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作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心呢?明心,我打个比方,譬如说我们要去炼金,那么炼金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有金矿。如果没有金矿,就不会有炼金这一回事,也不会有金子成就。所以一个人要成佛,就是要先找到成佛的根本,明心就是找到了成佛的根本。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 admin

2020-02-20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 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 admin

2020-02-20

世尊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就会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佛陀说:【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6 这段经文佛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 admin

2020-02-20

僧人顿了一下始讲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可是有一天这个狗熊把邻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邻居找上门来。他很生气,拿起棍子对着狗熊就是乱打,而且边打边骂:畜牲始终就是畜牲,我白养你了。打完后,他把狗熊赶出了家门。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可是狗熊已经走进了后山。他很后悔,可是再也找不到狗熊了。在一次上山打猎 admin

2020-02-20

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三三昧的定义跟目的之后,我们先来看二乘法中的三三昧:第 admin

2020-02-20

如果能够至诚心的来修习念佛心,他不但可以离、远离那些邪恶不净的因缘,也因为心都是和佛相应的,都是在熏习佛的功德法要,所以可以增长自己慈悲的相应智慧。佛陀祂真的是示了很好的办法,这办法跟前面的我们一始讲的五种不同的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当中,心里想着佛;如果我们心里想的都是非常清净庄严的佛,自然对照之下,这些贪瞋痴的不净因缘,就显得非 admin

2020-02-20

这里所示的摄护诸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要特别留意的,因为如果对于种种的六尘境界、五欲境界之贪著心,还没有办法淡薄的时候,摄护诸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证悟的菩萨因为已经断我见的关系,知道蕴处界都是虚妄之生灭法,并且已经可以转依如来藏了;因此,各种境界对于他的影响力就比较低。虽然如此,一些往世的因缘现起时,有时候对他也是会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境 admin

2020-02-20

佛陀举的这个例子,祂说:“好像一个人他是有眼睛嘛,外面有光明照的时候,眼睛张了我们就可以看到外面的色尘。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我们把身体转,我们就不用看到外面的那些色尘了。”佛陀就说:“你说这样,如果我们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把身体转,那我们前面那个色尘看得到吗?”比丘们回答:“当然看不到!”佛陀说这就 admin

2020-02-20

前面我们略谈了会造成心无法安止于定的“妄念散乱种类”,那么就有同修会问:“如何才能够不起散乱的心行?”为什么我们会说:“持戒是修定的资粮?”因为弥勒菩萨祂示:“持戒有十种功德。”哪十种功德呢?弥勒菩萨说:“应知有十种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 admin

2020-02-20

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的体性,而仍然能够持续修行不退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很多人悟后,就会觉得已经明心了,如来藏之总相也已经了解了,这一生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满足了,这是有过失的。因为明心仅仅是七住位而已,离成佛还很远很远, admin

2020-02-20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admin

2020-02-20

《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一段公案:【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 admin

2020-02-20

不过关键就是,大家应该要了解:所谓的念佛,不是一直口在念佛号而已。各位想想看!如果念佛从头到尾都只是口念佛号的话,请问大家:当我们刚才讲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不间[jiàn]断地念佛的话,如果要到达这个境界,我们又怎么能够一边跟外面人说话,一边又希望自己能口念佛呢?所以很显然的,念佛并不是口念佛这个层次而已。实际上口念佛号,这个是一 admin

2020-02-20

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来进行思虑,因为具足了静中思虑的能力!而我们是从初住位始修学这种动中定力,从初住位始修学动中定力,搭配了所谓从布施、持戒、忍辱……等,来对治贪嗔痴等烦恼、来调柔心性!所以一边调柔心性,一边做饶益有情的事业,一边来修学定力,到了五住位以后,就有静中思虑的能力。静中思虑的能力,一方面能够因为定力的增长,而生起看话头 admin

2020-02-20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 admin

2020-02-20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佛陀为我们示:【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 admin

2020-02-20

在归途之中,罽那经过佛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大法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法会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的法会需要多少银两呢?法师回答说:需要三十两黄金。罽那听了以后,心里就想:我因为过去生没有种福田,今生才会如此贫困,得要每天出卖劳力,才能赚得微薄的钱财供一家温饱;现在遇到了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机会培植福德才是 admin

2020-02-20

当一位菩萨他始在这个世间跟众生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说他到底要如何从我和我所中,去寻求一个菩提法与世间法的一个平衡?而佛陀就直接说:你对于个人的财物必须要不要贪著,乃至于他人的财物,当然是更加不能够贪著。在这个我所上的追求是众生所难免的,菩萨既然重新投胎到这个三界有之间,你就遇到同样的事情。因为你必须要让自己不虞匮乏,能够在世间安立,才能方便讲经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