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 admin 2020-02-18 |
![]() |
三归依的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该要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的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且传授三归依,也就是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住持佛法之贤圣僧和凡夫僧团;并且发起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归依完成以后,就成为佛法僧三宝弟子,这是成为佛弟子的首要工作。在归依三宝之前,还应该要先了解:什么是三宝呢?三宝有什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你归依的是二乘的圣僧,你所学的法就以二乘的解脱道为主,不牵涉大乘的佛菩提道,那你永远无法成佛了。所以我们归依的是大乘法中的贤圣,不归依二乘圣僧。二乘圣僧来了,我们照样供养,但不归依他,因为他不是大乘法中的胜义僧宝,不懂实相般若;因此,无论出家、在家、男身、女身、人身、天身,大乘法中证道的全体贤圣,都是我们所要归依的僧宝。阿弥陀佛!------《三乘菩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归依之前应该要先弄清楚即将要归依的“三宝”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了以后,考虑要不要走这一条路;不然的话,我去归依三宝而发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呢?知道归依以后这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那没有问题!我就是要追求这个法乐,所以就去归依了。这四宏誓愿叫作无上之愿,所有的愿都不可能超过这四个愿,所以叫作大愿,所以叫作宏愿。而小学生发愿作总统,那个愿还真是 | admin 2018-08-15 |
![]() |
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轨,我们建议佛弟子对于身行放生业的时候,首先要对此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对众生进行三归依;但是这得要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自己的三归依戒乃是具足成就的,若是信受假藏传佛教而不曾在显教中归依者,是没有三归戒的,因为假藏传佛教是喇嘛教,他们所有的喇嘛们都不是僧宝;若是修习假藏传佛教喇嘛教双身法者,或者假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的诽谤如来 | admin 2018-08-13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admin 2018-08-09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台湾,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教徒,但是 | admin 2018-08-07 |
![]() |
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为什么要三归依?三归依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肉喝酒杀生了?三归依以后就要遵守五戒了?三归依要同时守五戒吗?三归依的好处?三归依功德很大,怎样才不会失去三归依?一定要在寺庙里面归依出家法师吗?我已经归依某某出家法师了,还要再次归依吗?有关三归依的戒体通讯皈依三宝注意事项,归依费用全免*************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 | admin 2018-08-06 |
![]() |
所以学佛人要归依的是大乘法的贤圣,不论他是出家或在家;大乘法中证道的全体贤圣、诸尊菩萨摩诃萨才是我们要归依的僧宝。所以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佛是三界至尊,是世间最上良福田,不但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我们在受三归依的时候,都已经发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么就是得这样,不厌其烦地努力修学,才会有成就佛道的一天啊!(原标题:生活起居之布施及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归依的福德是无量的,佛陀在经典上说:布施无量无数珍宝的福德,不如受持三归依的福德,也就是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的。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持菩萨戒的人,应以大乘胜法及大乘胜义菩萨僧为归依的对象,不应该以声闻僧为归依的对象,否则就成为违犯菩萨戒的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所以修学大乘法而归依声闻僧、声闻戒,不以菩萨戒为主,这是违犯大乘戒的。四、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应依善知识的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持菩萨戒的人,应以大乘胜法及大乘胜义菩萨僧为归依的对象,不应该以声闻僧为归依的对象,否则就成为违犯菩萨戒的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所以修学大乘法而归依声闻僧、声闻戒,不以菩萨戒为主,这是违犯大乘戒的。四、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应依善知识的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如果我们去归依的时候,他不跟我们讲应该持守的范围,这样的话没有戒体,没有戒体就是随缘的、结缘的归依而已,这样的话还没有真正进入佛门。所以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了知三归依戒的内容,了解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具足众戒。-----《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1集受持三归之行(三)》正礼老师主讲(原标题:什么叫作戒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台湾,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教徒,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真正学佛的时候,人家说:「正觉同修会可以帮人家开悟,你要不要去学?」「我算老几?我怎么可能开悟?」上个月才发四宏誓愿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结果连个初见道位的开悟明心都不敢追求,这算什么发大愿?还发什么无上正等正觉心?所以三归依的时候,如果有至诚心发起了四宏誓愿,那就叫作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因为这四个大愿不是要你成为阿罗汉,是要度尽一切众生,要断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