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三摩地

2018-07-22

】佛的意思就是说:受三归依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为了要断尽一切的无明烦恼,领受涅槃的无上寂灭妙乐,以这样的因缘才来受三归依。外道的一神教,当然不知道有三宝可以归依,自然无法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以为说上了天堂就可以永生了,其实连欲界的无明烦恼都具足存在,更别说领受无上寂灭的涅槃妙乐,所以当然一神教是出不了三界。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 三摩地

2018-07-22

这表示他也不是真正归依的,因为要归依佛、归依法,那才能够归依僧哪!如果只归依自己的师父--归依僧,说他是出家众,那结果呢自己的师父他所说的法跟佛陀说的法不一样、跟经典记载不一样,结果他不管经典、不管佛陀怎么说,他只听师父说的,那这个人也是一样不能成就三归依的。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就是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他一样是三归依戒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了解三归依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著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三摩地

2018-07-22

动了念都可能是因,更何况口行与身行?身行配合完成了,当然更有因啦!对一切事皆必有因若能真实信受,三归依的清净,第一步就完成了。再来要信果,信一切法莫非是果,信一切法皆有果,就不会让自己去造恶,当然就会努力修善了。信因信果就会相信二乘的四圣谛、大乘法的第一义谛必定真实有,当然就会努力清净自心,三归依就会更清净了。最后要相信世间必定有得道之人,也必定有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如果我们去归依的时候,他不跟我们讲应该持守的范围,这样的话没有戒体,没有戒体就是随缘的、结缘的归依而已,这样的话还没有真正进入佛门。所以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了知三归依戒的内容,了解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具足众戒。-----《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1集受持三归之行(三)》正礼老师主讲 (原标题:什么叫作戒体)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苦并没有觉醒,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不断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受持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1

你应该去考验、检查或者理解善知识的证量是什么?依他的实际证量作为你所应归依的内涵,而不是依他在家或出家的表相身分。至于善知识的实际证量,其实是可以从他的言语开示或著作中加以了解的;譬如都符合圣教,也能够历经诸方大师、诸方学人,从经教上以及理证上面加以考验,已是经过千锤百链以后,他的法义仍然可以屹立不摇而不可推翻,那你当然可以认定说:“这个就是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种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归依的,是我们应该要去预防、去避免的。所以说我们人间之所以能够有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最基本的、不互相杀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既然要保得人身,我们就要维持这样的道德性,我们才可以在人间继续存在,可以即使在一世里面如果不顺遂,可是我们假设不违犯这个五戒,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到未来世继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这么说?假如你看到一个人,很真切地在持名念佛求生西方的人,通常他一定是已经受了三归依的;这也表示说,要能够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一定是有基本的福业的。然而要能一世不断地念佛下去,他对于佛就必须是要有信心的;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要受三归依,而且是要清净的三归依;不只是碍于人情所请,或者只是听说某一个寺院是很有名气,而去受三归依。然而从表相上的三归依,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苦中并没有觉醒。在这过程中,也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不断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说这个三归依的如法受持具足,以及四不坏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知道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就不信受外道天神,归依法就不信受外道所说的法,归依僧就不会礼拜外道的这些天神或传法者。所以说,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后,归依佛就不入地狱,归依法就不入饿鬼,归依僧就不入畜生。因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位僧以后,你就知道你应该要依佛所开示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并不否定神、鬼的存在,只是认为他们都是有为生灭法,都同样是众生,所以不承认他们是可归依的对象;但是神与鬼的世间能,我们并不否定;因此我们并不否定火神的有为功德。在中国,最早是有人焚烧符箓咒文,让鬼神得到利益;接着就有人想到可以焚烧往生咒给鬼道众生或神祇,让他们得到利益;二十年前往生的台北县树林镇的慧三老和尚,生前与死后都是这样作的。纸钱的由来,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9条/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