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誓愿,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教当中在学主耶稣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他们归依的三宝,其实就是以精、气、神来当作三宝,然而这个精、气、神其实是生灭法,是五阴中名与色的存在而有的,所以它是生灭的虚妄法;归依五阴出生的生灭法,当然断不了我见,那又要如何来解脱生死呢?最后至于喇嘛教,表面上他们是要说四归依,可是其实他们主要是要来归依他们的根本上师,他们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也就是说他们的上师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誓愿,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教当中在学主耶稣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愿意接受三归依,是不分男女的,只要能够信受因果,信受佛法僧三宝,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一切有智慧的人、有知识的人,只要愿意信受三宝,归依三宝,在如法的三归依以后,一样可以得到三归依的戒体。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是男是女的种种的差别相,而会有男人可以受三归依、女人不能受三归依的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因为三归依的成就,跟男女相貌没有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为什么要作这个示现?因为世尊是已经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乘大愿的缘故,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举凡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之类,一定是事必有因;因为要为众生宣说清净三归依的功德,好让众生发起净信,于佛菩提道上快速迈进。释提桓因由于在现起五衰相之初,能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一者是有福报于应身佛前顶礼,因为应身如来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学佛人要归依的是大乘法的贤圣,不论他是出家或在家;大乘法中证道的全体贤圣、诸尊菩萨摩诃萨才是我们要归依的僧宝。所以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佛是三界至尊,是世间最上良福田,不但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邪见增上果:外在环境中,所有第一胜妙花果,都隐没不见了;诸不清净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清净;诸苦恼的事物,看起来好像安乐;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不是可以救护的地方,不是可以归依的地方。以上为十恶业道之增上果,反之,即是十善业道之增上果。第四目士用果及离系果士用果:士者,即是士农工商等世间人;世间人利用各种资具,以得到各种财物而受用之,谓之士用果。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说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种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归依的,是我们应该要去预防、去避免的。所以说我们人间之所以能够有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最基本的、不互相杀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既然要保得人身,我们就要维持这样的道德性,我们才可以在人间继续存在,可以即使在一世里面如果不顺遂,可是我们假设不违犯这个五戒,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到未来世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种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归依的,是我们应该要去预防、去避免的。所以说我们人间之所以能够有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最基本的、不互相杀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既然要保得人身,我们就要维持这样的道德性,我们才可以在人间继续存在,可以即使在一世里面如果不顺遂,可是我们假设不违犯这个五戒,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到未来世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知道了三归依的殊胜,希望大家能够信受。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 (原标题: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三归五戒是同时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的意思本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佛陀、有第八识,确实有律则,这样的话他才是僧宝,那我们才应该归依他。可是我们要知道,归依僧并不是归依于一个人,因为“僧&rd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