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从此我开始看《无相念佛》,后来又有《禅——悟前与悟后》感到写得真好,应该是我值得去深究与探讨的东西。在此真心的感谢平实导师和当时讲法的大善知识。奇遇仙缘,让我经历了一次难得的亲身体验,想起来真为那些迷途未返的人担心;如今有多少人一头栽进去,再也无法自拔!因为他们贪图感应,贪图钱财,贪图名誉;殊不知几年的贪图,换来的却是将来可怖的恶果!假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心中盘算一下,这算盘就会打了!佛讲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你们就懂得了!施主胜的功德,导致所得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将会远胜过福田胜,这就是较量悟前与悟后的布施功德。这布施的原理诸位都要懂,要不然,一辈子学佛布施到舍报时,还不知道布施的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差别,岂不冤枉?世尊怜愍我们,所以为我们把布施的福德与功德都较量清楚。诸位今天听了佛这一段开示,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心中盘算一下,这算盘就会打了!佛讲这一段的意思,你们就懂得了!施主胜的功德,导致所得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将会远胜过福田胜,这就是较量悟前与悟后的布施功德。这布施的原理诸位都要懂,要不然,一辈子学佛布施到舍报时,还不知道布施的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差别,岂不冤枉?世尊怜愍我们,所以为我们把布施的福德与功德都较量清楚。诸位今天听了佛这一段开示,以后就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菩萨三果——阿那含) | admin 2018-07-21 |
![]() |
-----详见本网站《读书局版书摘录》栏目之《禅的悟前与悟后》。推荐请购。 (原标题:看话头禅的悟前与悟后) | admin 2018-07-21 |
![]() |
他说:“你主张佛性可以肉眼看见,为什么你见性了以后还会变成老花眼?”奇怪了!见性了不可以老花眼吗?若真如此,则老人就不可能见性喽?是不是?那么近视眼也应该看不见佛性喽!以前被我们以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居然写出这些话!仅是一段短短的质问,漏洞就有很多;我们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悟前与悟后》,书里面有很多见道报告,都讲“一根若见,六根俱见&rd | admin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 (原标题:菩萨初果——须陀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五者无相念佛之知觉心:今时因拙著《无相念佛》一书而学会无相念佛者渐众,然有部份人于学会无相念佛时,即以无相念佛之觉知心做为自心真如,此亦错会,仍是意识心;必须进前参取自身一向远离见闻觉知之自性真如,如拙著《悟前与悟后》所示:以见闻觉知心觅取离见闻觉知之心,见闻觉知心与离见闻觉知之心一向并存,非以灭却见闻觉知心而可谓为「觅得离见闻觉知之真如」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摘自—萧平实--[佛法不离世间觉]《中国宗教》杂志第5期)(此段文章,萧平实著作《禅---悟前与悟后》里亦有见各地新华书店) (原标题:佛法不离世间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般若慧与二乘法又有关连:证得总相智的人,不久之后会渐渐了解二乘法之内容--只要将二乘经典阿含诸经读过就知道了;所以我破参没几年就讲《悟前与悟后》那本书--那是一九九三年讲,到一九九五年才出版--那时已经读过阿含四部,已知二乘法,所以就讲二乘入道初门差别:声闻乘的见道、缘觉乘的见道、大乘的见道是不相同的。通般若时,只要有总相智,不用多久就会通达二乘;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菩萨初果——须陀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菩萨二果——斯陀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菩萨四果——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初果非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 证 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了解了以后要用什么方法去实修呢?那就是方法论的部分了!这个部分,平实是以《无相念佛、禅─悟前与悟后、公案拈提》等书来作解说,所以平实也已经在方法论层面写了许多的书籍加以解说了。第二点、法的理论架构与实行时的方法论,必须符合现量、比量、至教量。法的理论架构,平实已在许多书中作了辨正,您如果曾经深入研读了,应该是不会有疑惑的,也已经知道全都是符合至教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上总共说十则体究念佛要注意的知见,但是体究念佛的过程里面,其实有更多的细腻的知见要知道,不过我们不在这里说,把它留到《禅---悟前与悟后》里而再去讲,因为再要讲这些东西的话,将来这一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的文稿整理出来,大概要厚达两英寸,所以这里不说,只作简单的概略性介绍。(第六章完) (原标题:19第二篇第六章体究念佛第三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佛之人,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内心一虚便知不对,岂可装饰门面、笼罩别人?正当对佛友失望之际,三姊送我二本书,萧平实老师述:《禅--悟前与悟后》上下册,从悟前用功过程和悟后体验,描述得非常完整;仔细读之,竟然无法发现破绽,心里颇为惊奇。以前住纽西兰时,看见香港已过世某禅师(编按:月溪法师)的书,一见书名即知没悟。看宜兰某居士(编按:自在居士)书,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到重庆南路买书,竟然看到《悟前与悟后、真实如来藏……》,没有一般佛书焦点模糊的毛病,反倒是具体确实。这还得了!如迷航时见灯塔,喜不自胜,迫不及待,请求正觉讲堂给与上课机会。明心见性的老师毕竟不同凡响;误入歧途的人,邪见我执极重,是很难拉回的,而杨老师并没有因为我在别处道场共修而另眼看待;反而十分照顾,总是和颜悦色,不厌其烦,慢慢解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直到一九九七年某日,清理书架时,随兴拿起《禅│悟前与悟后》翻阅,读到说明定境与定力之差别时,突然警觉:这位萧平实老师是真的修行者,否则一定无法说出如此的法,他就是我要找的老师。隔日,迫不及待的找孙师姊相询,她说:“你终于看了我送给你的书。”便说这两年来她的学习经历。这一说,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两年前的佛法门外汉,如今滔滔不绝,且见识不凡。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