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经》,这样的戒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办法替你持戒,任何人都没办法替你持戒,持戒是你自己甘愿的,这佛道上的一切,都是必需你自己愿意才行。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佛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佛两个字,你一定有远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看智慧加油站--有趣故事六、七)(二)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由于有第八识如来藏能够记持业种,有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在各趣,而让众生有彼此之间的互动、有杀盗淫的恶行、有布施、有持戒、有互相帮助的这些相应人世间福德的善行;可是这些杂染业,终是会让众生,在没有办法断除我见乃至明心,乃至地地增上成佛之前,不断地在人间、在三界六道轮转;这样子的轮转,彼此之间,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在《梵网经》里面,在讲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接受啦!为什么?因为我人不坏啊!那我们现在再继续问他一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了:既然你不想要持戒!持戒对你来说太辛苦了,那如果你的邻居都是杀人放火的人,你觉得好吗他说:我不要啊!那你是希望你的邻居持戒好?还是不持戒好?当然要持戒啦!当我邻居怎么可以不持戒呢!这样想法真的很颠倒,既然你希望你邻居都是好人,而且好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正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等大因果,绝不能以他个人事相上的戒律清净与否而相提并论,毕竟师父个人持戒清净与否,这仅关系到他自己的持戒功德,无关于大众的法身慧命,然而师父在佛法真理上的错谬邪见,这直接关系到信众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反而要先「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站在大众的利益考虑后果,如此才能略报佛恩、报师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才是一位正信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菩萨十信位以后,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布施。所谓的财施,就是用钱财、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施就是用佛法布施,让众生能够闻熏,长养善根;无畏施就是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免于恐惧。如是经过无量世的布施,就会想持戒,尤其是菩萨戒,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魔化现来人间的时候,他往往是会示现得彬彬有礼的,非常善良的,持戒很清净的形像;也会常常劝人:大家都应该很圆融,都应该很和气,都不应该评论别人说的法有没有错。各人传各人的法,互相尊重。他会示现很和善、很圆融的样子出来,但是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人出面作法义上的辨正时,指出其对佛法的误解,他就是坏人,就是批评人。这样子故意将法义辨正,说成是说人是非。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菩萨的内学,听起来好象是要说这些布施、持戒,然后忍辱、然后精进,乃至于禅定,最后到般若,乃至于说十地菩萨的时候,继续延伸,然后把六度波罗蜜成为十度波罗蜜。可是除了这些内学以外,还是有外学,因为这些内外兼学的情况,就能够让众生明了菩萨的威德力。而且可以透过这些学处,明了这些学处,你就可以来医病,你就可以来制作计算机,你就透过科技昌明,拿来宣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类根器的有情,当然也不愿意如同前面讲的下根器的人,得要等到堕落三恶道,再由阎罗王来救赎;同时他在行善持戒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去观察说,持戒行善之后,虽然可以保住人天之身,可是那却是不究竟的,因为仍然在人天轮回的缘故,还是会有种种的苦。所以他就会这么想说:难道这就是佛法吗?可是他的知见说,佛法是要能够让人家了生脱死的,那假如像这样长此以往之后,还是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来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怎么记载阎罗王这个身份:【菩萨摩诃萨远离身口意恶业,常持净戒,一向正求如来净戒,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菩萨具足成满一切清净功德,正趣菩萨趣,而现受生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及诸难趣,令彼众生离恶趣故,而实菩萨不摄彼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在另外一种翻译本版的《华严经》里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八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胜义菩萨僧团,刚刚余老师讲,我们的行为依止,就要依据佛陀告诉我们的六度万行,六度波罗蜜的行,包括佈施,第一个就是佈施,然后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菩萨要做的。这个首要的就是要佈施,要跟众生结缘,要协助众生。所以它是大乘法,佛陀教我们是要积极的、入世的,你这样才能跟众生结缘,才能帮助他们。基于这样的理念,平实导师就设立了基金会,这个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觉同修会的学员们,在平实导师以身作则的熏习下,更是谨遵学佛人的本分,奉公守法、行善持戒,以得自佛法实证的功德,身体力行地报答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影响所及,不但可改善社会风气,更可促进人际和谐。中国在上两个世纪,由于国势积弱,被外来文化所侵蚀,而普遍丧失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丰富而厚实的。尤其唐宋时期,国力强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设使说他不藉着作法驱遣鬼神而能够自力消除地震、台风,那依旧是意识境界,与解脱无关;况且这样作干预因果,舍报后仍是必定受到护持戒法的大力菩萨所责罚而难脱生死。事实上,漏尽通以外的五种神通都抵不过业力,因为这五种神通都是三界之中的有的法,不离三界的境界,不能让我们出离三界,不能让我们免除生死的轮回。出离三界生死需要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有三种,就是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净,或者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够带领信众在佛道上渐次解脱,得到修行佛道的真实安乐,其实就没有资格称为是僧宝的。而且从世尊在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