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佛菩提道修学的过程之中,也会要求财富的,因为这是将来所应该具足的福德之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要依于智慧来修、来得的。然而随著菩萨每一世的因缘差别,过去世所曾偏好的法门不同,而可能有时候偏重修于福德,有时候偏重修于智慧,但始终不违背求财富得财富的因果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65集佛教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因果何在?》正钧老师 (原标题: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世间就如同失火的屋宅之家,有智慧的人,明白认识到这样的形势状况,在火还没有烧到此处时,就急著把财物搬出去;后来屋宅虽然烧尽了,但财物都还在,然后才再重修屋宅。爱好布施的人也是如此,因为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危脆的,财物是无常的;修福的时候就如同在火灾中把财物搬出去,后世受到快乐就如同这个人重新整修屋宅一样,财物依旧存在而搬回屋里去。而愚痴的人就只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弟子,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说来,需要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够将所应该具有的福德、智慧修学圆满,而达到大乘无学位,圆满佛道。而在菩萨道的修学当中,为了圆满福德以及智慧,任何的职务与角色都是值得去学习的,并且利用这些职务与角色来修集福德与智慧。世尊在包括《本生经》当中诸多经典当中也有提到,这当然也包括今天题目所问的政治工作。例如,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就说到自己过去在成佛之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戒、忍辱等三属福德资粮所摄,般若属智慧资粮所摄,精进则划归福慧二种资粮所摄;因为福慧二足是成佛绝对的具足要件,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故摄属精进度;同理,禅定之证得亦须长远时间方能成就。学人于事相上当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累积许多的福德资粮,当修证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藉由佛教开启众生智慧与指引人生方向工作,不仅让自己敬仰不已,也恍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一直想要从事的工作型态-启发别人智慧、指引人生方向、当别人的心灵捕手吗?我内心很惊讶与惊喜,真的让我找到了吗?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还是过些日子谨慎观察与了解后再说吧!在踏上亲证生命实相、找到自己真如心的修行道路上,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常常因工作忙碌与责任心而上课迟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因为佛是在三界中究竟的一个最有福的这个圣人,已经是超越三界一切贤圣,所以,佛在修成佛道之前,广植福田,广修整个福德,而且在智慧门上面,也完全对于这个解脱的智慧,以及说成佛智慧完全具足,所以佛是最有福者。所以你念佛本身,就让自己能够去得到这个庇护。所以念了佛以后,然后进而想要修学佛道,发起要修学佛道的菩提心。同时接着正受菩萨戒,因为能够遵照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见,就要进一步思惟而使智慧能够增长,心无邪念。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行:已生的恶法要赶快让它断除,未生的恶法要让它不生起;未生的善法要让它赶快生起,已生的善法就要让它增长。第五项是正业,就是不造作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人施财印赠邪谬错解佛法之书,以无慧故,犹自认为此施乃是护持佛法;如今否定如来藏法诸人,出资印行否定如来藏法诸书,后世欲冀三乘佛法有修有证及与财富者,无有是处,以断灭邪见破坏佛之故;如人施财印赠护持如来藏种智诸书,以求后世乃至今世得证三乘菩提及与财富者,斯有是处;以如来藏妙法能消外道断常邪见,一切佛门断见外道及与一切外道人天,穷其智慧而不能坏故,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人听了他的话,都能再请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宝,并广为宣传;这种才能是从修智慧中得来的。有的人音声是清彻悦耳的,这是从常常歌咏三宝中来。有的人身心洁净,一生无有疾病,这是从修慈心中来。阿难请问佛陀说:请问如何是慈?佛陀告诉阿难说:第一是对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这一点你可能没有想到喔!)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佛法的殿堂——琳琅满目的智慧珍宝佛法的修证要求福德和智慧并重,不可偏废。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乃至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常说:「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智慧的修学可以很快,但是福德的累积就困难了。偏偏菩萨的每一个阶位都一定要有相对应的福德,这一点要求远比二乘法要严格得多,所以菩萨要成就的佛果,祂必须是福慧两足尊。所以福德累积到什麽地步,智慧的证悟才有可能到什麽地步。」这一点我们要谨记在心!...............「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的确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佛陀所说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同,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说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在佛经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向弟子及听讲的人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总是劝导听众,研究真理,注重理性,从没有用威吓强迫口吻或手段来叫人听从的。《妙法莲花经》上明白的载著:在佛要讲上乘难信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供花的时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这样诚心供养花。供养完了,他说:我供养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里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问,他说:大德啊,我刚才以这样一个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功德有好大呢?我将来要得好大的果报?这位比丘说: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是都没有智慧找到这个如来藏,这个如来藏——这个七转识的国王,只有菩萨才有实证这个国王如来藏的能力,必须要透过正确知见的熏习,还有功夫的训练才有能力去实证这个国王——如来藏。这个是我们在这边为大家宣说“俱有依”这个法。到这边大家应该要去思考的问题:要找到国王——如来藏,除了要信受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如来藏之外, | admin 2018-07-21 |
|
|
再说句题外话,对于未来科学的发展能否实证如来藏并且开发其中的一切种子的智慧,末学持乐观态度,但这可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然,对于我们大乘菩提道行者而言,根本不必等待科学发展到这一天,我们有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和诸佛菩萨的教导,从当下做起,精进修学就是了。原文转自:百度文库明梅更多相关精彩文章:结生相续识——如来藏http://www.sanmodi.cn/yingyi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内涵,包括了解脱的智慧和佛菩提的智慧;因此二乘菩提,它其实是涵盖在大乘菩提道当中。二乘菩提只是佛菩提局部的一个修证内涵而已,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和果证,其实都只是在解脱的智慧上面,都是属于世俗谛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做无我的观行!然后呢,实证了蕴处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无常变异,都是虚妄不实,因此我们就可以断除了对蕴处界的一个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