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五戒具足不犯,才能保住来世继续拥有人身,对于未来菩萨道的增上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必须先保住人身作为修行的道器才好修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1集孝养父母----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刘正莉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让眷属生起烦恼的布施,未来世虽然会得到布施的果报,虽然会有钱财;但是得了之后常常会遗失,无法在他需要用钱时,可以有这笔钱拿来使用,而且身体常常会病苦不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 admin 2020-02-21 |
![]() |
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自身在过去世、过去生的时候,曾经造过不孝顺的因,所以这是本因;就是本来有这一个根本,所以在后来,未来世的时候才遇到这种因缘现起。第二个是这一生在孝道上,没有尽到完美。所谓的没有尽到完美,就是说比起一般人的孝道,所尽孝的这一个大致上是差不多,并没有超越,所以这个就造成了这一生有机会来得到这个果报。这个是一个缘起,等于是这一 | admin 2020-02-21 |
![]() |
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释迦族呢,就为净饭王的遗体穿上了各种庄严的衣饰,放入了国王才能够使用的大棺材当中,世尊与弟弟难陀抬着棺材的前端,而阿难与罗睺罗抬着棺材的后端,难陀此时就向佛说:佛啊!我想到过去父亲养育我的恩德,所以我一定要抬着父亲的棺材,然而您是三界的至尊,可以不用抬棺吧!世尊回答说:不!为了未来世不孝顺父母、不懂得报答父母的众生,所以现在我要亲自来抬此棺。 | admin 2020-02-21 |
![]() |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是兄弟,可是各自的志向所念、所看重的各个不同,大哥喜欢修道,而弟弟是贪爱俗业;这样子的不同,就产生了后面我们要说的,未来世一个际遇的不同。我们看下去:【居近波利弗,鸡鸣精舍去之不远,兄专行学,咨受经道,不预家计。其弟见兄不亲家事,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苦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狭,财物日耗,人 | admin 2020-02-21 |
![]() |
戒师又说明:造作五种恶业的人,捨了这个色身以后,未来世还要下坠地狱,多受无量无边的大苦恼:常时饥饿难当,当他想要获得饮食时,狱卒就用烧溶了的铜液灌入他的嘴里,从口到下体全部烧烂。非常饥渴而又求死不得,偏偏又是非常长寿。如果生在欲界天、色界天,长寿倒是好事;如果在人间有权有势又有钱,长寿倒也不坏,如果他很健康的话;可是如果在地狱,又大苦恼、又饥、又渴 | admin 2020-02-21 |
![]() |
那这异熟果为什么称为异熟呢?因为是异生而熟、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也就是说,你成就了你未来世的五阴身;你未来世的五阴身,包含了你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的命;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每一世命的一个展现,这是你的正报。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含藏了你的六识种,乃至于你的身口意行的业种;这身口意行的业种,自然而然会去相应于你这一世所有的这些果报,这个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双方都是比丘,所以来世真的不好还。但是,如果有人本来是要去护持否定正法、破坏正法的道场,现在听说那是破坏正法的,又听说另有一个道场才是正法,这个人就回施于正法,这状况是不一样的,因为佛指示过:对于破坏正法、不守戒行的比丘,我们应该要默摒及远离,还要加以破斥。所以这二件事情不可等视齐观,不能相同的看待。------《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97集偷 | admin 2020-02-21 |
![]() |
是说布施了以后,看见受布施的人,他的身口意行不清净,或是把钱财用到不适当的地方去,受施了以后他反而去造恶业,所以来世将会遭受苦报;所以这位布施者,因此生起了后悔心。这叫作见受者过,所以生起了悔心。佛陀接又说:另外还有三件事,也是会让人在布施以后产生后悔心:第一种,是畏他呵责。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刚刚是以悭贪而来解说,不过菩萨们应该很容易把它反过来,悭贪的对面就是布施,您要广行布施的话,来世绝对不只是不会往生到三恶道,您在人间可能是大富长者;乃至于您对五戒、对于十善所修又比人所具足所需要的还多,那您可能就往生到欲界天去享天福了;当然,这样子的天福,是指那些不以菩萨的正修行为他修习福德所回向的一般的凡夫,或是说虽然受了三归五戒,可是不是依 | admin 2020-02-21 |
![]() |
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 | admin 2020-02-21 |
![]() |
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悲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只是将此福德当作未来世享福的话,那是会消耗殆尽的,如佛在《阿含经》开示:【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 | admin 2020-02-21 |
![]() |
为什么?如果这个人真的缺钱而无法回家,你布施了,不就是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吗?他一定很高兴地接受你的布施,未来世如果有机会再碰到他,他一定对你言听计从,不会违逆。此外佛在戒律也开示过:菩萨看见众生,有急难需要布施时而不布施,那是犯戒的。所以菩萨应该去布施,更何况五十元、一百元对菩萨而言是小钱,千万不要吝惜,如果这个人真的是骗你的,你只不过损失五十元、一 | admin 2020-02-21 |
![]() |
那至于不能获得的世间的这些事物呢,我们也可以知道说它毕竟不可以获得,可是我们又可以知道它是该如何来暂时获得,而且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未来世可以经常的获得它。可是,要能够有这样的智慧,首先就要能够知道什么是常住的法;有了常住的法,而且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僧都有这个常住的法,那这样子就能够知足,因为这个时候修学佛法所要获得的目标就很清楚了。那个时候所要获 | admin 2020-02-21 |
![]() |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净命自活。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为什么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 | admin 2020-02-21 |
![]() |
若遇到众生待我以横逆,末学则乐于藉此修忍辱,除了可以重罪轻报,又可对境反观并修除自己的嗔心,慢心;此外,以慈悲心修忍辱还有很大功德[1],乃至未来世众生见了也会欢喜,那也是多分少分摄受自己的佛国净土呢。另外呢,菩萨道本来就是要在和众生的互动中成就,所以一旦有这种避世的心态出现,就要反观自己的菩萨性是否具足?[2]若不足,要寻求、依止正觉的善知识,多多熏闻 | admin 2020-02-21 |
![]() |
《杂譬喻经》中有一个布施未来世得到大富的故事:在过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大多过着富裕的生活。王舍城里的人,依家产多寡分为九品,这九品各别居住于不同的乡里,彼此是不相互矫错杂居的。其中有个安乐富足的乡里名为一亿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拥有一亿以上的家产。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各种方法存钱。就这样过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