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禅师所亲证而认知的只有一种想法,就是一切法不生,而且对于现在、过去、未来三世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法,连一些微少许的法都是不取的;因为对于三界一切法都不会生起众生心想的心行法相,这样才可以称为禅师。很明显的,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界定的这个禅师,绝对不是专意坐禅修禅定的人。因为专意坐禅修禅定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一中:【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法师的真实义。就是对于众生五阴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样的,在《维摩经》中也有说到,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另外又说到,说: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所以,庄严佛土就是从清净自心如来而来,想要清净佛国佛土,要靠自己努力清净众生的自心如来,而产生庄严的结果。若是没有一世又一世不断地教化利乐很多众生,将来你就无法成佛;因为你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人师是说,佛陀祂不只是能够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佛门的四众来说法,为四众之师;所有的天上、人间、魔王外道,欲界、色界的释梵天龙,也都归命于佛陀而依教奉行,都是佛陀的,因此就称佛陀为天人师。那佛呢?就如同佛陀在经中祂自己这样子说,祂说: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不知道这样的外道,他私底下却是广传外道淫欲的双身法,根本没有解脱的实证,也没有法界实相实证的智慧,本质上比一般的凡夫都不如的外道。但是,众生却是迷信盲从而偶像崇拜,结果这些迷信者还是继续的盲从无智,并且捐输了大笔的钱财,给这个修双身法的外道带去国外。这样找一个修双身法的外道来祈福,这也是一个很标准常见的偶像崇拜的没有智慧情形。所以,根源问题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然后贪欲的这些习气去侵害众生,以至于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贫穷的恶果。印光大师他的文献里面所记载了一件的这个信件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就是那位念佛的老婆婆为什么为人良善又念佛,可是到最后却会遭到车祸呢?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当我们这一世处在现在的情境中,我们觉得自己很贫穷的话,那么应该检讨的除了我们在这一世里面的作为之外,更要纳入考量的是,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因为同样的吝啬,然后贪欲的这些习气去侵害众生,以至于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贫穷的恶果。所以,再回头来看我们刚才看到的,印光大师他的文献里面所记载了一件的这个信件里面所描述的事情,就是那位念佛的老婆婆为什么为人良善又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谈到的是生灭灭已,把生灭、把一切行——不光只是我们看到了五欲、我们面临五欲的时候这个贪染,不光是这样子,而是一切的诸行;因为佛陀在这个里面讲到的是诸行无常,讲到的不是染污无常而已,是诸行无常。当把诸行无常全部灭尽了之后,才会有所谓的寂灭,所以可见,这里面的寂灭讲到的就是无余涅槃。那顺便这里呢也顺带让大家了解,佛陀所讲到的涅槃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我们来看看,老庄经常谈到的事情是所谓的少欲知足,这个其中老庄谈的道理的一样。为什么少欲呢?根据老庄的看法,他们认为说,如果我们的五官去追逐外面的五欲的话,其实会使得我们的五官丧失了灵性,没有办法看清楚事情的,反而会使得我们容易给自己招致了祸患。所以在老庄的思想里面,讲究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应该要尽量的减少,要过着知足和简朴的生活。除了这个之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着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的荣华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欲界人间的色身,必须靠睡眠来停止耗费能量;在睡眠的过程中,又可以借着血液循环及呼吸,来修补细胞在白天的耗损,以消除疲劳;及补充肝脏的能量,使得我们明天又有精神可以做事及修行,这是欲界中的一种常态。所以在修道证道的时候,固然会有那种觉明现前的现象,但那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求的是:把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断尽而证得解脱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修行本身就是要断除贪、瞋、痴三毒;学佛人却参与赌博,非但没有断除贪瞋痴三毒,反而增长贪的欲望以及痴的无明现行,乃至增长贪与痴的习性,岂不是很颠倒吗?更何况菩萨会在赌博上用心,表示这位菩萨已经落在事相上,与实证三乘菩提距离还很遥远!可以证明这一位菩萨是新学菩萨,不是久学菩萨,熏习佛法才不过一劫、两劫而已;不是像久学菩萨一样,已经无量劫熏习佛法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知见架构错误,以及所作的观察不完整,譬如:以六识论的架构来探讨心识,或只限于欲界的范围来看六道轮回,或以局限在现世因果的观察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而无法真正了解生死的。因此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教导,众生对于生命现象与生死轮回的了解,将是非常有限以及无法看到完整的面貌。如果我们常常亲近善知识熏闻正知见,与建立正确的佛法八识论架构,那对于这些生死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在初禅天它太接近这个欲界,所以虽然初禅天在色界,他也没办法逃过火劫。那么逃过火劫的人,譬如说他住到二禅天去了,但是二禅天还有水劫,也就是说即使你逃过了火劫,你仍然难逃水劫。那逃过了水劫呢,还有一劫就是风劫;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那个水劫来的时候,你在二禅天你拼命修定修得三禅,那修得三禅呢,你就跑到三禅天去了,这时候你也没有遭受水劫;那么这时候你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五种就是他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清净梵行的修学,所以当佛陀称赞说:我们应该要对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不要贪婪,我们应该对于五欲六尘不要贪婪的时候,他心中无法生起喜乐,他没有办法安住在梵行的修学当中。也因此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是有秽染的,他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于清净戒行、对于梵行都没有办法安住在心中修学。另外一种就是心中有五种系缚,这五种系缚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你明心的时候,你确实可以观察三界一切有情都同样是有这个心啊!不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全都同样是由这个心来成就的,再也找不到有别的人(或者心)可以成就三界的有情了。而你也可以现前观察:万法都从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出生的,确实是万法唯识。这都是可以实证及现观的,怎么说它是伪经呢?只有受持六识论邪见的人才会说它是伪经,因为他们读不懂而无法相信《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