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一些边疆民族所说的宰杀众生,然后或是以各种奇怪的这种仪轨、奇怪的咒语,然后来消灾避难,甚至说想要透过,男女的淫来成就佛道,这些都是不如理的。所以我们应当如是来反省,透过三归五戒、受菩萨戒的过程,自然可以消除自己种种的业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92集堕胎流产与消业》郭正益老师(原标题:堕胎流产与消业)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菩萨道:他是在家众,他没剃髪、他没着染衣,可是他修学的却是佛法;他虽然现行好像是住在于贪瞋痴当中,有子女、有夫妻、有在赚钱,可是实际上他可能是一个已经证得未到地定,乃至证得初禅,已经断我见、已经离开这个男女、饮食的人。所以他虽然身不现出家相,他的心却是住于出家,这才是真正所谓的出家。至于其他的两个出家,我们就暂时不去花时间,因为时间有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人对杀生这一件事心有所感,作了一首偈劝勉大家不要杀生,那就是:“千百年来碗里羮,冤深如海恨难平,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莲修必读》)也就是说,因为众生贪着美味而杀生,使得杀者与被杀者所结的冤仇很深,这也是在世间上不断的看到刀兵劫的主要原因。曾有专家统计,中国开国五千年以来,没有战争的时间才一百多年,不到二百年。这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佛入灭后,故意将身化为碎身舍利,使多数人都可以分得纪念供养。甚至于为度有缘之众生,有时无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进而修学佛法;但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佛威神力所变现。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了。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他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让他的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一再的触犯重戒而不自知,由于触犯重戒,保住人身,尚且不得,何况能证三乘菩提?触犯重戒者,即使已证三乘菩提,若未及时忏悔,亦无法保住见道功德。哪些重戒是修行人容易触犯的呢?大多是属于口业方面的:谤僧、谤法、大妄语、不净说法、破和合僧等。例如有的人习惯说人是非,来到道场也不知收敛,还是一样东家长、西家短,他不知道(或者是不在意)被他批评的人,有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往前追溯过去无限的时空中,寻求第一位众生者,终将无法达成,仅能成为虚妄想而已。如果有人又问: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那是因为有无明才有世间第一位众生,若离无明则无有世间第一位众生。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那么对于在世间,随顺于苦乐追求五,而不知生死苦者而言,本身他就是处于天魔、阴魔与烦恼魔的掌控中,因此并不知道有天魔、阴魔与烦恼魔的存在。就好像苏东坡讲过一句话: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人是在庐山里面,当然就没办法看到庐山整个面目。如果说你是处于天魔、阴魔、烦恼魔中,就不会察觉说有这所谓的天魔、阴魔、烦恼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五力其实还是五根,只是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所以称为五力,所以五力仍然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个第十八个愿是这样说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佛说无量寿经》卷一)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祂还没成佛的时候,祂发了这样的一个愿,说:十方众生啊,只要想要到我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来,那他只要至诚心想要来,然后他也相信我所发愿所要成就的这个西方极乐世界这么美好,而且他很高兴的想要来我这个世界;如 三摩地

2018-07-22

(九)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十)弥栗头提波罗(善天),主邪鬼。(十一)弥栗头呵娑帝(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冢墓。(十三)弥栗头伽(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伽隶娑(善帝),主怨家。(十五)弥栗头罗遮(善主),主偷盗。(十六)弥栗头修乾陀(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从人的境界提升到界天,或者由界的境界提升到色界天,或者从色界天提升到无色界的境界。这一些就是人乘与天乘的教法,它们没有办法让我们离开三界。而这些人天乘的教法,在佛陀降生到人间之前,就已经非常广泛地在印度文化中传播了开来;当然,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和佛弟子们的佛行事业的一部分,也就是必须要在佛下生之前,把这个地方的文化程度、福德的层次,提升到可 三摩地

2018-07-22

就如前面所说的,神通的修证必须要依禅定正修之后,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然后才能够证得;四禅八定都是意识的境界,都是三界中有漏有为法;由四禅八定而引生的神通,或者是说由界定、未到地定而引生的粗劣的神通,也都是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离意识境界。如果离开了禅定的三昧,那就不能够得到世间法的四禅八定,当然就更没有神通力可说了。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牛头阿傍,即语提婆达多:『阿难在外得相见。』提婆达多即言:『善来!阿难,如来犹能怜念于我耶?』阿难言:『如来遣我问讯,苦痛可堪忍不?』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佛言:『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若有人言: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无有是处!』如来尔时,即为大众显发,提婆达多微密妙行大方 三摩地

2018-07-22

加持是否真的有作用呢?我们相信这也是许多学佛人所亟了解的疑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世尊的法教包含有哪些呢?世尊的法教除了包含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外,还包含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总共五乘法道。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称扬功德品〉中说:世间所有人乘、天乘、若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皆从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仍然對「擁有喜怒哀樂的覺知心自我」,認定是常住的心,那正是我見還沒有斷除的人;正因這個覺知心的自我擁有了喜怒哀樂,所以才會在三界享受樂,同時也受盡生死中的種種苦楚,這正是當今諸方大師在解脫道修行上的盲點所在。至於您說的:「那麼為了什麼修行呢?不就是讓「自己」消除煩惱,學得自在快樂嗎?避免惡業,不也是要讓來世的「自己」好過嗎?」讓自己消除煩惱而 三摩地

2018-07-22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往前追溯过去无限的时空中,寻求第一位众生者,终将无法达成,仅能成为虚妄想而已。如果有人又问: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那是因为有无明才有世间第一位众生,若离无明则无有世间第一位众生。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 三摩地

2018-07-22

不能吃五辛的原因是这些食物煮熟了吃容易产生淫,而生吃了以后容易使人生啖,脾气也会增大。另外更恐怖的事情是这些食物散发出来的味道,会让「善神远离」,因为吃了五辛以后身体和口气都是臭的,天神和天仙们很害怕这样的味道,所以就算这个人能够宣讲佛法,可是从十方来护持的天仙们,在大老远就觉得很臭,也只好离去。而且饿鬼们会很喜欢这样的味道,因为饿鬼福报很差,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