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心地残酷狠毒以残暴手段故意致人于,今生被判刑处后,依着杀业还要落到地狱中受苦;地狱苦报偿尽了,还得辗转出生到饿鬼道、畜生道,然后才生到人间;生到人间之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还必须因为意外而枉于过去世被他杀害的人手中,这样他杀业的果报才算报尽。恶业的罪报如此,布施的福报也一样在来生,要等因缘成熟才受报。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是 三摩地

2018-07-22

无为涅槃指的是什么呢?无为涅槃指的是这个法本身,祂是无相无分别与所分别的,祂永远息灭一切诤论、一切烦恼结使、真如无我,而且絶诸意乐与所求;祂从来不会生起祂想要生天、祂想要成就不分别、祂想要去累积多少福报、祂想要去修道,祂从来没有这些意乐与所求,祂不是觉知心与觉知心相应的心所法的境界,这个无为涅槃,佛陀虽于人间示现成佛后舍报入灭,但是这个基础还是以无 三摩地

2018-07-22

屠夫心里很失望,于是就继续杀猪,年老了以后,就堕入无间地狱当中受苦。几千万年过去了,有一天,地藏菩萨来到地狱救度苦难的众生。地藏菩萨问说:你们当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记得生前还曾经作过任何一件好事,请说出来,可以以此因缘,必有得救之希望。地狱中受苦的众生,虽然有无量无数之多,但是现场却鸦雀无声。很长的时间过去了,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起过去曾作过任何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经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佛常常会为解释,说这个某某某某病,就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的产生四大不调;好像只有佛是无所不知,因此佛是世间最好的医生;因为祂对于一切众生所受的生老病苦,个中的苦因、苦缘、苦果无有不知。其实这一些苦,也都是由于四大不调所造成的。那四大本身又是靠着因缘来聚灭合成的。譬如说我们这个色身是因缘聚合而成,所以它终究会散坏,有聚合就一定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有些外道说,世间万物都是由大自在天等某个真神所出生的,万物在灭之后,就会还归于本天;如果天神起瞋的话,那么一切众生就都会受苦;而如果天神欢喜的话,那么六道就都会安乐。然而,依于根本真理来说的话,天神其实并不是万物出生的根本因,万物当然也不是天人所生之果,这都是由于众生的邪心所生的想像,所以将之说为邪因邪果。再来谈第二种:执着无因而有果。这是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上是对于法大略的说明,那什么又是法门呢?法门是佛法中的专用语,专指佛菩萨所开示的胜妙法道;因为这些法道,能够开启众生的解脱之门,能够普令有情众生超凡入圣,出离生苦趣,而进入到解脱清净的境界之中,所以就把这些能让众生解脱的法道称之为法门。譬如佛陀在《法华经》中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 三摩地

2018-07-22

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都是在说明,就好像必得从卑湿的淤泥中,才能成长出美丽的莲花;所谓妙法莲华,妙法中才能够出莲华,卑湿的淤泥正是充满着种种能成长美丽莲华的妙法。佛法中也是这样,生烦恼的淤泥中乃能生出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住于无为为修学佛法的方法乃至目标,就会像定性二乘无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有一天,对于生命的意义——为何要出生?活着是为了什么?以及人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我们有了疑虑,想要解开这些迷团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表示我们跟佛教有缘了。不过一般人对于佛教的印象,往往都会停留在表相。比方说,看到了一些类似寺庙的建筑,包含说在庙的前面可能有挂一些各式各样颜色的旗子,就会以为这个大概是佛教吧!又或者是,看到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三摩地

2018-07-22

有许多法师成功带回佛经,而太多的僧人甚至还没到印度,就病、累在求法的途中……唐朝义净三藏诗云: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末法时代的我们请到经书太容易了,这是我们的福报。我们应该虔诚恭敬、礼拜供养、奉诵经典,不要让它束之高阁。否则,我 三摩地

2018-07-22

对呀!那些不认识字的老人家们,今天看到张三了,他说:「哎呀!张三也了,人生无常。」无常,了终归于空,所以张三不是真的张三;因此就解释说:「所谓张三即非张三,即是般若。」那么这样子,这位不识字底老人家,是否也真的开悟般若了?可是,那只是世俗法的知见,也都是错悟,不是真的开悟,跟般若的开悟完全不相干。所以,「依文解义」真的「三世佛怨」,过去佛说: 三摩地

2018-07-22

渐渐长大以后,看见有人会因为年老、疾病,或是意外而亡,就知道身体会坏掉,所以身体不是我。身体坏了以后就继续去投胎,那么应该是我这个觉知心才是我,这就是以觉知心作为真正不坏的我。又譬如:有人因为看见人生有种种的生、老、病、痛苦,想要脱离这些痛苦而开始修行,在修行过程中他就会去探讨:我应该要如何修行才能离苦得乐呢?后来他发觉:原来人之所以受苦,是因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在三界中就犹如淤泥一样,可是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虽然五蕴身是生法,是与染污相应与烦恼相应的,可是如来藏自身,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脱自在的法。以这样来譬喻说妙法莲华,譬喻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并没有离开有情的五蕴身,而是遍有情的五蕴十八界,这是以因地来说明。那到佛地的时候,当然这 三摩地

2018-07-22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行李;因此在沿途中,他都抱着这些行李,深怕会把它们弄丢了。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著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抱着,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马的功能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载着唐三藏到西方去取经。龙马在八识心王中的角色,是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在欲界中没有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交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1中开示:【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这里面我们只引出一种修习悲心的方法。在这一品《优婆塞戒经》中,大慈大悲的释迦世尊,为我们开示了三十六种观众生种种痛苦与无明而修习悲心之方法,诸位菩萨有空可以恭读《优婆塞戒经》中世尊的开示;经由深入观察众生种种的惑、业、苦,可以让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亦无老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三摩地

2018-07-22

这部就是闻名遐迩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历代以来亡者,几乎丧家在有人过世的时候,都会朗诵的经典;因为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存亡两利的事情,如何能够在生之中来救度自己的父母,所以地藏王菩萨就如是现身于忉利天。那我们再说,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化生,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既然没有父母,那为什么要特别对忉利天人来说这个法呢?这一点是可以这么说:忉利天 三摩地

2018-07-22

诸地菩萨依般若别相智,而熏修八识心王的一切种智!在还没有具足之前,称为道种智!一切种智修证,就可以断尽变异生,而成究竟佛道。第六个阶位是等觉位与妙觉位。大乘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长时修行,历经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成就了等觉位的修证,成为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福德还没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还没有究竟,还没有究竟殊胜!必须在未来接下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说:有些衆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衆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己开悟因缘法,而成为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个人呢,如果他后下地狱以后,他在无间地狱当中,他忍受不了痛苦,闷绝以后业风一吹又醒过来,不能又要受这种无间的苦,其实是很痛苦的。所以一个学佛人千万不要下地狱,而且千万不要下无间地狱。接下来再来讲须弥山的四方,须弥山的四方有东南西北四大洲:东边叫作胜身洲;我们南边叫作南赡部洲,也就是人现在住的地方,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属于南赡部洲;还有在西边有牛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