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天道世界各种宗教,几乎无不崇仰天神、天主,就连不少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在遭遇厄难不平时,也往往祷祝老天爷,或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缘觉菩提则是从十因缘观察,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往上逆推,逆推到名色,思惟名色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因为有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使得名色增长,这个入胎识也是世尊所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因为不能超过这个识,只好从十因缘这个识顺推回来,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检查的结果完全正确无误。佛菩提则是需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如《大智度论》云:非有想非无想天中死堕阿鼻地狱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都不离生死轮回,故名有情世间。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是讲二乘的行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菩提道讲的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常常听禅师说:烦恼既菩提。那么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和菩提道有什么联系呢?佛门之内,说菩提者,意谓觉悟——觉悟一切有情无我。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佛陀对于保护众生不要继续流转生死是永远不会讨厌的,也永远是不会满足的。佛陀还有第六个没有厌足的法,就是追求无上正真之道。也就是说,佛陀追求法界的知识、智能,祂是永远没有讨厌,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某个人持某一个观点,另外一个人持另外一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完全相反,而不能共存。譬如,有没有第八识存在,这种存在的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二十三参〕,善财承教,至可乐城,参无上胜长者。为说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师子频申比丘尼。(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二十四参〕,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对于心志怯懦、但希望不再轮回、可以从生死中解脱的众生,佛陀教导开示这世间的缘起虚妄,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而令其走向四圣道中的声闻、缘觉此二法界;而对于不忍众生苦,也希望得证佛道的众生,便直接倡佛本怀,开示悟入,说明此一大事因缘,开导这世间的圆满实相之理,而令其进入菩萨法道,乃至成佛,这究竟圆满的菩萨以至成佛之道,圆满一切菩提,圆满一切德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圣者所为之示现者,不过了此最后一期之生死,以为趋于「永灭」,而不知道「永灭」之境界究竟之为何者,但因为勇于信受佛语,无畏断灭入于无余涅盘,此者可以差堪告慰。所以于涅盘实境完全无知,完全不知:涅盘是不需要灭除它法,便可以当下证得。于此大乘菩萨之根本真见道之处,都一无所悉,如何可以集结大乘经典而不自胆颤心惊呢?4.是所以二乘人趋于无余涅盘,尚且被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证四果得解脱,舍寿入无余涅盘,但是又害怕灭尽蕴处界全部,入无余涅盘而成断灭空,因此佛在《阿含经》、《大众部阿笈摩》中,说有「根本识」仍存;《上座部》中说有「有分识」,《化地部》中说有「穷生死蕴」,《一切有部增一阿含》中说有「爱、乐、欣、喜等四阿赖耶」仍然存在而常住不变,所以入无余涅盘并不是一切法空,不是断灭空,还有涅盘中的实际独存不灭,这是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权教是方便权巧之教义,譬如佛地的境界甚深难证,众生难以了知及实证,所以方便开出快速解脱的教理,就是二乘教的解脱道;利根人可以在一世中就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痛苦;这本是佛的方便权巧而从大乘圆教中施设出来的教法,称为权教。但因为印顺私心中认为阿罗汉的证境同于佛陀,所以他不认同声闻法是权教的说法,他认为声闻法解脱道是究竟教。真实的法教(实教)则是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十法界中,菩萨法界和佛法界最不可思议,菩萨这样的神通道力却都不是为了自己,却都想要为众生付出,在一切诸行中,非有必要,都是默默地付出,而不张扬,不愿其它法界众生知道,因为其它法界的众生有情不可能了解菩萨的情怀,于此生死中对众生有情的强大悲悯,这根本不是其它法界乃至说此娑婆恶世从事于「掠夺」诸有的人类可以想象的,只有往世不断地熏习大乘正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对于蕴处界的变动,可以根据佛陀所说的生住异灭、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样来观察,这样所得到的最终结论还是,归于无常,以无常不是究竟,所以诸法本空而不实,因此趋疾入灭,了得干净,不再轮回。可是当如果这三界中也伴随着实相,这「不相在」的真理存在时候,为什么要趋疾入灭呢?不能因为自己无法读懂书籍,就说没有书籍上面所说的道理,这中之捡择,实在是清楚不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无非是要凸显佛与菩萨及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有人说,鬼从那里死,就保持那一道的形体及语言。有人批评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如果无色界的众生若是死了的话,不是就无形体也无语言了吗?因此应该说,众生死了之后,投胎到那一道,就讲那一道的语言,及变成那一道的形体。四、饿鬼道的种类念处经里说,饿鬼道的众生,大致有三十六种。由于个个所造的因不同,所以果报也各自不同。一、镬汤鬼这种鬼生前受人雇用来杀生,所以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即在母胎之中,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的下面、熟脏的上面,夹压如狱,俱受种种不净物的逼迫。母啖一杯热食,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是要确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从以前苏格拉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候大房就发起毒誓说:‘如果二房的流产真的是我干的话,那么就让我在死后出生到饿鬼道去,然后在一日一夜之中出生五百子,然后自己随生随吃掉,永远得不到饱足。’在大房发了这个毒誓之后,二房的亲属才悻悻然地离开了。佛陀告诉那罗尊者说:那时候那个大房因为生起了嫉妒心堕了二房的胎,还说了妄语又发了毒誓,因此才堕入到饿鬼中当了鬼母,长劫受这种自食其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对于贪著五欲的爱味,只会使人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乃至造恶堕落三涂而使未来世受无量苦,所以有智慧的人自当选择远离。五欲就是指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事,以及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的贪爱与执取。接著我们再引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来了解贪著五欲的种种过患。由于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简要明了且文辞易解,是故笔者只将论文作适当之断句并略述其要,余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死业就不是自在的业。有情为什么会任凭自己习气烦恼现行而去造作呢?因为就是不知道什么是解脱,不知道什么是系缚。那么要解脱的话,就ㄧ定要解开生死的系缚;那么任性的依照自己的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觉得除了小爱之外,自己也能对国家社会有一番贡献,脑海裡常记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在追寻属于自己人生的大爱与小爱道路上,我该何去何从呢?又该如何取舍呢?从小我就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太会跟著世俗的价值观来看这个世界和我的人生选择。为什么我一定要唸书唸的好,才证明自己很聪明呢?为什么我要背一堆书、考到好的大学,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