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其中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迦毘罗卫城有一讲堂庄严无比,释迦族人想以此讲堂来供养世尊及诸比丘,所以敷设种种坐具、幡盖,并烧香、供水、燃灯等等来供养世尊及诸比丘。没想到流离太子到了讲堂,看见讲堂师子座非常庄严,便坐上去;释迦族人看见非常生气,便将流离太子赶下师子座,并骂流离太子:婢女所生的小孩,没有资格坐此师子座。流离太子受此奇耻大辱之后,便转向身后的梵志好苦说:若我当上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这个时候为这另外的两个迦叶授这个出家戒,所以说佛呼善来比丘,在这个时候他们当下成为沙门,得阿罗汉果。这个事火外道其实他们在伏除性障上面已经有初步的成就了,所以在佛陀呼善来比丘的时候,就能够即身得阿罗汉果。所以在这边这个《阿含经》里面说:优楼频螺迦叶以偈答曰:‘我先事火时,贪嗜于美味;及以五欲色,此皆是垢秽,以是故弃舍,事火祠火法。’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有大树。名曰甘香。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树下广平。集石为座。佛意欲止此。诸优婆塞。即敷布坐席。佛便止坐。弟子菩萨。亦皆就坐。时有一比丘。名曰见正。新入法服。其心有疑。独念言。佛说有后世生。至于人死。皆无还相报告者。何以知乎。当以此问佛。未即发言。佛已豫知。佛因先言。诸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鬼?复次比丘。知业果報。观餓鬼道。餓鬼所住。在何等处。作是观已。即以聞慧。观諸饿鬼。略有二種。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於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則有見者。饿鬼世界者。住於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长三万六千由旬。及余饿鬼恶道眷属。其数无量恶业甚多。住閻浮提。有近有遠。--《念处经》饿鬼第四品之一世尊告诉我们,饿鬼有两种,一种在饿鬼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综合前面这两段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此戒乃为不畏生死,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尽未来际不失戒体,以之得成佛道。此戒无有舍法,唯有破戒而失戒体;如犯重戒者失其戒体。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家人不骑马、驴子、大象,比丘、比丘尼如果骑上驴子、大象,像什么样子呢?外道也会诽谤说:坐在众生背上,奴役众生,真不慈悲。所以不布施马与大象。因为出家人也不可以用大象来工作。印度出家人不种田、不割稻,所以不用!牛或象来耕田或拉车。至今印度、泰国、缅甸都还是不行的,因为出家人慈悲为怀,所以不可奴役众生,外道也会诽谤,所以说唯除象马牛羊。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纯陀复问:「一阐提者,其义云何?」佛告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麁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唯除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古时的比丘们如何能施?因为身无长物嘛!在家人因为常常手上挂个戒指、或者手环、wll、钿等等,假使有人需要几千元:那!戒指给你,你去变卖,可以卖到上万元。布施功德便成就了,所以叫作一切时中一切施,如果是古时的出家人,那就没办法了。假使你遇见一位出家人手上戴戒指,或者比丘尼身上戴个金手环、金项链、金手炼,穿得花花缘缘的,你总是会觉得不伦不类;如果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那是极恶重罪,可是仍然只得轻罪,并且在往复对答之后,佛以一句善来比丘而使他成为大阿罗汉。他成为阿罗汉以后,波斯匿王仍不晓得,最后决定要去讨伐他,因为听说这个人是大恶人,不讨伐他不行,否则国境不宁。所以率了军队,因为害怕就先去请问佛。佛说:如果这个人已经在我座下出家了,你还杀不杀?他说:如果在世尊您的座下出家了,我就不杀了,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难陀听到世尊为她授记,心里非常欢喜,便长跪向佛请求让她可以出家,佛陀允许难陀的请求,让她出家成为比丘尼。从上面这个佛典故事得知,布施给佛法僧三宝,果报不可思议啊!这也印证了另一部经的开示:【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增上、殷重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弥勒尊佛出现于世间,在龙华树下初转法轮宣说声闻法的龙华三会,初会之时,当时会有九十六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时,会有九十四亿比丘之众,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第三会,会有九十二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也能够值遇当时的圣王及国土教授师。最后经中佛还特别强调说,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仅应该教他发起这样的誓愿,还要让受持八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长老莎伽陀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伏龙的一个比丘、一个伏龙阿罗汉,声名流布,伏龙的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想要供养他,所以到处有很多人就轮流着来请他去接受供养。这当中有一个贫女,有一个贫女敬信莎伽陀长老,所以就请莎伽陀长老接受供养,这个女人准备了奶酪还有的食物来供养莎伽陀。女人想说:那这个沙门吃这样子的奶酪或是说糜粥,那这样子的话,恐怕因为吃了奶酪、糜粥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咸可,当授与二百五十戒,十戒为本,二百四十戒为礼仪。”(《佛般泥洹经》卷2)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祂对于一个想要受戒的修行人,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就是前五戒以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这也就是称为斋,也就是一般人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六通具足的阿罗汉——莲花色比丘尼,她是一位绝色美女,但她在出家前,婚姻一直都不幸福。首先,她的第一任丈夫跟她妈妈外遇;后来她改嫁另一位丈夫,想不到这位丈夫后来又娶了她以前所生的女儿为妾。后来她也离开第二任丈夫独自为生,成了一位有名的;不久后她跟一位卖香男子生了一男一女,因为害怕影响她的工作,因此她先后将这两个小孩分别遗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