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如果示现青面獠牙,你还会听他的吗?人间如果有正一直不停的流传、不但人类可以有安定的身心依止,并且诸天欢喜,特别是欲界诸天,欲界诸天之中又以忉利天为最。为什么他们欢喜?因为他们发觉:人间只要有正常住,魔子魔孙就越来越少,忉利天的敌人就越来越少,他们的敌人就是天魔波旬与徒众。不但了义正的广大弘传是如此,即使是层次低的人天善弘传就已经是如此了, admin

2020-02-18

何等为十?所谓: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2、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3、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4、悭惜正,诃责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为非器人说深妙,是为魔业;5、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6、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 admin

2020-02-18

佛教徒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福语送给同参道友或护檀越。大家都知道六时吉祥的大概意思是,美好祝愿,时时刻刻都能够吉祥如意。六时吉祥具体指哪个六时,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佛教六时的说源于古印度。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依《大唐西域记》所述,在古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 admin

2020-02-18

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三三昧的定义跟目的之后,我们先来看二乘中的三三昧:第一个就是二乘 admin

2020-02-18

学佛其实需要的是善根,最主要的就是对三宝的清净信,世间的学历知识并不是学佛的门槛,只要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具备了善根,深信因果,听懂弘善知识的语言,即可得入一切佛教。因为佛它是清净解脱至善的,假如说没有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没有情没有义,不知道要知恩报恩,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就已经不是具备人的品格了,那又如何与这个清净解脱至善的佛相应呢?同时也 admin

2020-02-18

各位菩萨都知道,佛里面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主张唯一佛乘?因为声闻乘、缘觉乘如果脱离了大乘菩萨乘,那么它就不是佛;因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他修完以后是不会成佛的。因为修了声闻、缘觉而没有修菩萨乘他并不能成佛,所以说声闻乘、缘觉乘它单独脱离了大乘就不是佛。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主张说:佛当中只有一乘,也就 admin

2020-02-18

接下来,佛开示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 admin

2020-02-18

一位在新竹出家的师,认同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只是一种思想的演变,只是施设的,是属于本体论的学说。但是经典中,佛陀又有教示,有一个从来不生而且永远不灭的常住如来藏是万的本体,这个第八识本体是可知而可证的。她为了否定第八识如来藏,而造成因果律、涅槃等佛的漏洞,于是就创造了“业果报系统”的说,其实那个本质还是回归到她所不认 admin

2020-02-18

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你不熟悉,你就叫作“外行”;如果你熟悉的话,就叫作“内行”;一样的道理,(从)大乘来讲,如果你有实证的话,你就是“入道”;如果没有实证的话,那就是“没有入道”。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入道”的内涵是什么,还有入道的次第。从大乘来讲,大乘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般所了解大乘 admin

2020-02-18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是怎样示现,祂从因地,在菩萨地时,求的时候是如何的用心来追求佛当中的实义的。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当中,佛陀说: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的时候,有一位修行人,名字叫作最胜,他住在山林当中,而且已经有了五神通,但是他的心里常常起慈悲的心行,希望能够有那样的福报因缘,能够救助众生。他看到了众生有许多的苦难,但是要如何救助 admin

2020-02-18

上进分善根,就是要依止真实善知识来修学正教,以期能够脱离异生性,断我见,断三缚结,这样才叫作上进分善根。可是不能去否定掉这前六块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不要说第七块饼直接吃就好,前六块饼可以不吃,反正第七块饼可以让我饱,那我就吃第七块饼。这样的话就表示,善根不具,表示信根不具。佛已经告诉我们,你得把福德资粮修集足够,你要次第地 admin

2020-02-18

可是现在的一门深入,却已经变成说,专精于一个门深入修学;而且,通常传授一门深入的善知识,其实也不知道说,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或者甚至于说,那一门可不可以达成他要施设的目标,也无从去验证。那么,我们就只好随顺来说明一下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最主要的前提是说,您到底一门深入所为何事?或者是说,一门深入是否只是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在一门深入的同时去多闻熏习, admin

2020-02-18

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现在我们就将其经文内容解释如下:我阿难是这么听说的:有一时间,佛陀住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说:就好像当广大的 admin

2020-02-18

三归依的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该要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的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且传授三归依,也就是归依佛、归依佛所说、归依住持佛之贤圣僧和凡夫僧团;并且发起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归依完成以后,就成为佛僧三宝弟子,这是成为佛弟子的首要工作。在归依三宝之前,还应该要先了解:什么是三宝呢?三宝有什 admin

2020-02-18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方向呢?我们应该要了解真正的佛。何谓学佛?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真正的佛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何谓学佛?何谓佛?学佛就是学习成佛之道;什么是佛?佛是成佛的方。所以很显然,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成佛的方,而不是成为阿罗汉之,所以我们才会说:解脱道是含摄在佛菩提道里面的,也就是说,解脱道是由佛菩提道所析离出来的。佛函盖了两个主 admin

2020-02-18

有人问到,他在修行的道路上,没有遇到比较好的同修,或是说没有遇到好的师长,是不是可以允许他在家中独自来修行呢?我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如同世间所说:独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就是说你势必对于佛知见会不够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学,乃至于在佛学院读了很多年,甚至在相关的这些信息上都很充足的一个教育的环境中,都很难说真正了解佛了,何况是自己潜修在家,这种 admin

2020-02-18

当然,由于本来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国文化的或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所以很自然的在中国地区,古时候中国地区的人们,当这些人们接触到佛经,传过来的佛经的时候,也必然会想办,用原来我们所理解的意境跟所习以为常的这些解释,来看待佛经。所以,当一般人看到《金刚经》里面写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生心,应无所住 admin

2020-02-18

可是在大乘实相中,并不是说人死了叫作解脱、叫作涅槃,而是说实证菩萨在活着的当下,就已经能够实证解脱,就已经能够实证涅槃了。事实上,是在活着的当下,就可以看见阿罗汉所入无余涅槃中无境界的境界,那么这种解脱,是二乘圣人还有一切凡夫,他们所无想象的,所以才叫作不可思议解脱。涅槃的义之中,包含有这个二乘声闻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包含了大乘菩萨所实证 admin

2020-02-18

《维(wéi)摩(mó)诘(jié)所说经》中讲到,由金粟如来倒驾慈航所示现的维摩诘长者生病了,佛陀请诸大声闻弟子们前去探病,但这些声闻弟子们一一都表现出无堪任此工作,因为自己都曾经被维摩诘居士指正过错误,所以不敢前往;从头陀第一的大迦叶,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一直到密行第一的罗睺罗,都说自己没有办担当这一份工作。所以,现在佛陀继续请问下一 admin

2020-02-18

以对治作为方论,真的可以让任何一种根机的人次第修学,然后成就佛道吗?那么诸佛怎么说呢?诸佛说都有四种悉檀。悉檀称为宗义,也称为遍施,就是以四种施设演述种种佛,普遍布施给一切的众生,让众生能够成就佛道。如来有这四种施设,是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无定,就依着四悉檀,随着我们众生的心和根器,为我们众生说。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