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依照这样的理论,我们知道玄奘菩萨所弘传的唯识,绝对不是以意识心为主的识蕴六识,而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论。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玄奘菩萨所弘传的唯识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论正法。因为玄奘菩萨造作一首颂,叫作《八识规矩颂》。这《八识规矩颂》已经告诉我们有八个识:有八个种类的识。各个识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范围,而不是由意识的细心来假称第 admin

2020-02-18

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ightconsciousness性质佛法基本正见---------------------------------------目录1前六识2第七识意根3第八识如来藏4彼此配合5佛理深析6结语-------- admin

2020-02-18

[11]圣玄奘菩萨为广宣如来藏的唯识种智,造《成唯识论》,在申论的就是:成和唯识。成什么而唯识呢?是说成就一切世间法丶一切出世间法,唯有以这个如来藏为主的八个识(才能成就)。这个世间法指的就是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这第八识如来藏借由所含藏的业种的内涵,如实地去变现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身:人丶饿鬼道丶地狱道丶畜生道丶或是 admin

2020-02-18

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有一个非常要紧的关键,那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从天竺带回大量的大乘经论,在唐太宗与唐高宗父子鼎力护持下,陆陆续续翻译成汉文。正因为有了这些大乘经论为后盾,宗门禅才得以不被附佛法外道所破坏,至今仍然屹立不摇,矗立在正觉同修会。正觉大家长平实导师,他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世尊传下来的如来藏妙法能够重返内地,利益广大众生。 admin

2020-02-18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天竺之前,他在少年时期听凡夫大师讲解《摄大乘论》和讲解《大般涅槃经》,听人家演述《俱舍论》,他就明心见性了,慧解脱果也回复了。这还是在少年时代,才十五、六岁就可以上座讲经说法给大师们听,大师们还听得很欢喜;提出疑问来时,玄奘也都可以解答;可是时隔千余年的现在,有很多人刚开始都不信,心想:“我少小出家,现在八十几岁了,你萧 admin

2019-09-02

”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才是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三品心的观行都是相见道,这是由于真见道只缘于心真如的总相而不对各种别相另有所缘之故。”】 在此必须特别咐嘱的是:在相见道位中这三品心的完成,必定会有相应的现观在最后阶段出现;若没有相应的这三种现观随之全部完成,即是还没有完成这三品心的观行;若没有遵循 admin

2019-09-02

而唐朝玄奘菩萨西天取经,传承了佛陀最后法脉,带回如来经典译成中文而护持了南方的慧能大师,令禅宗的证悟内容得以立于不败之地,更是奠基了大乘佛法不可撼动的最深基石。玄奘菩萨翻译的甚深典籍,以及历代高僧大德所翻译的佛典,帮助真正证悟的大禅师悟后得以深入般若智慧,各各发愿于未来的无尽时空不舍众生、救护有情,无惧生死、不取涅盘,于烦恼中求证大菩提果,成就不可 admin

2019-07-22

但是我们看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中,其实处处都不断提到正法与外道法的差别,就如同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法和邪法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法,也才不会被邪法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就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 admin

2019-07-19

西藏密宗所有法义和修法大都趣向邪淫双修法,本是污秽之外道法,佛祖在楞严经上早有授记,有智佛子当摈除密宗!请佛子们护持正法:大唐玄奘菩萨有言:“若不摧邪,难以显正!”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优婆塞戒经》应勤摧伏外道邪论,不令异见损众生故。《华严经》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 admin

2019-06-19

《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 admin

2019-06-19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三车和尚”,他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人们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茅屋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老僧睁开眼,茫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 admin

2019-05-05

诸位善信:自2020年起,杭州富阳区延寿禅寺原主持及出家师已经离开延寿禅寺,该寺已由当地佛教协会及宗教管理部门接管,与修学了义正法无关,也与玄奘唯识增上慧学无关,至于以后怎么发展,由当地佛教协会及宗教管理部门把关。近日,延寿禅寺公众号开始恢复活动,相继公布护持银行账号和对应二维码,组织系列活动,在此特别声明:该寺院管理权及财务等已移交,公众号管理及账号 admin

2019-05-01

1礼佛遗迹(滥波国、那揭罗喝国)】玄奘大师入北印度,首至滥波国。此国周千余里,有寺院十所,僧徒都学大乘。师在此停三日,再向南行,至一小岭,岭上有塔,据说是纪念佛陀当年从中印度步行到此时,曾经在此驻立。从此再南去二十余里,下岭济河至那揭罗喝国,这也是北印度境的一国。在大城的东南,复有一塔,高三百余尺,是阿育王所造。相传佛陀在行菩萨道之第二僧祇时,在此遇 admin

2019-04-29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白话本 玄奘大师,俗姓陈,是河南陈留地方(今偃师县)陈慧的第四个儿子,单名一个袆字。他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六○二年)。他的祖先,是汉朝太丘仲弓的后裔,曾祖父陈钦、祖父陈康,都做过大官,他的父亲也是很有学问的人,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节志。奘师幼年就具有高尚的品 admin

2019-04-29

意根这个法非常隐微深细,一般学佛人很难了知,也就无法对意识与意根分别清楚,就像玄奘菩萨在《八识规矩颂》中所说:“愚者难分识与根。”必须跟随平实导师这样的大善知识修学,建立正知见以后,在身口意行当中把意根找出来,确认意根的所在,才能少分体验意根的运作。意识与意根的基本不同,主要在于意识只作了别、观察、思惟、分析、归纳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完以后 admin

2019-04-24

《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 admin

2019-04-01

 又观乎喇嘛教外道于网络上公开贴文,诬谤平实为“阿赖耶外道”者,更觉可笑;谓平实若是外道者,则亲证第八识而成佛之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岂非同属外道?则自达摩西来、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乃至唐朝玄奘以及慧能之后的所有证悟祖师,悉成外道矣!宁有是理乎?然而彼诸祖师皆是实证般若或种智之贤圣,同皆实证阿赖耶识心体而发起般若智慧或道种智故,所证之 admin

2019-03-04

中国唐代,玄奘法师亲赴印度从戒贤学习唯识回国之后,曾与弟子窥基等致力专弘。弥勒之学,因此兴旺于初唐,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国。弥勒菩萨的示迹垂化与未来成佛弥勒菩萨虽然现在居兜率天内院,教化天人,但慈心接引众生,常于十方世界,应身无量,随缘教化。据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齐傅翕[xī]大士,及唐末五代时的布袋和尚,皆是弥勒菩萨化身。在《宋高僧传》、《景德传灯 admin

2019-02-21

 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或许并非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玄奘大师,以《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等等著作震古烁今,被世人尊为第一义天。由此可知,佛法的正知见在于八识论,第八识如来藏(也叫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等等)不生不灭,所以才能有因果现象的如实运作,所以大家学佛努力的精进成果才不会付诸东流,所以大家也才可以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佛道修行而成佛。而萧平实导师, admin

2019-02-14

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ightconsciousness性   质佛法基本正见目录1前六识2第七识意根3第八识如来藏4彼此配合5佛理深析6结语前六识五阴十八界虚妄十八界者谓六根、六尘、六识,合名十八界。《中阿含 admin

2018-12-2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