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然没有嘛!所以佛才会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自心如来真如性,并转依祂而布施,当他布施时候会发现:没有布施人,也没有所布施人,更没有所布施之物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有何果报?后学举经中例子来加以说明。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有佛出世,号毘钵尸佛,十号具足;佛灭度后,遗法在人间流传。有一些比丘教化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 三摩地

2018-07-23

所布施对象为何?布施时,应当观察所布施对象是谁,譬如你看见贫穷、孤苦无依老人、小孩、妇孺很可怜,所以用钱财来布施,或者为他们做事,让他们离开贫穷、孤苦、恐惧生活,使他们生活得以衣食无缺、免于恐惧等等;虽然这些都属于人天善法福德,可是这些都是菩萨应该去做事,不应该去推辞。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功德来庄严自己,那是不可能事!既然连布施都不肯做,更遑论能够成就持戒等五度,乃至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了。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定义是什么?所谓布施,就是将自己所拥有施与他人,让他人可以受益。这样布施可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所谓财施,就是拿自己钱财、拿自己物品—譬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给他人使用,使得他人得以活命或者度过难关等等。所谓法施,就是说法让他人可以听闻,可以依之而建立正知见,不仅可以成就人天善法,而且未来还可以实证三乘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要,他都能够乐于布施出去,而且常常以欢喜心来布施,毫无吝惜、执著之心,布施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就叫作一切施。一切施福德最大,这是因为他能够舍弃一切贪爱,同时又具有功德,不只是大福德而已。而不思议施则更不容易,是要能够把自己内财—也就是身上各种器官&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听了佛陀有关布施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缘故,所以今生所造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要再靠来生努力去造作善业,来积累后世福德。但是这种见解其实是不正确。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 三摩地

2018-07-23

在修学佛法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引导。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最大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佛法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是,末学家人同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还有许多要注意方便善巧,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 三摩地

2018-07-23

分享以前有位菩萨老师说明网络法布施时应注意事项: 1.关于福德资粮修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些诸佛度众常法我们可以为人说法流传。2.可是关于「实证」部分,也就是个人观行内容、体验内容,我们为了保护大众未来实证功德,也是不可以写书或上网流传。3.另外就是有些佛法内容或是事相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缘故而互相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不少人都行世间财施,相对来说行法布施人相对应该比较少!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三摩地

2018-07-23

------------《发觉净心经》(原标题:法布施四十种广大功德) 三摩地

2018-07-23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原标题:布施佛法三十二大类殊胜功德善果) 三摩地

2018-07-23

在探讨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说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著一个招牌,上面写著卖偈语三 三摩地

2018-07-23

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龙王得度因缘成熟了,便想去教育化导这些龙王,世尊来到须弥山下,化现成一比丘相貌,端身正坐着专精思惟。这时,有一只金翅鸟王正在空中盘旋着,飞着飞着牠突然向下俯冲入大海之中捉住了一只小龙,然后再飞回到须弥山顶,正准备要把这只小龙吃掉。这只小龙知自己命已不保,在一息尚存时,牠远远看见有一比丘正端身正坐专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用“辱”这个字呢?因为忍受耻辱是世间人最难以忍受,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就用“忍辱”这两个字。什么是波罗蜜呢?就是到达解脱彼岸。忍辱波罗蜜就是以忍辱来到达解脱彼岸,这是菩萨六度波罗蜜第三度。忍辱波罗蜜可分为四种忍:第一,生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有人问到说:学佛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共同有状况,而且还要加上一项叫作看到不顺眼人。就好像有人问说:贪淫心念很重,要如何克服、对治?这个问题是类似,只差在说所针对烦恼状况是不同;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习气是不同。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我两种状况都有,那又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三十三天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