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再想想看,那些对于决定捐赠器官的善心菩萨们,我们是给予赞叹随喜的。一般人认知,行善一定有善报,殊不知没有被善教导,也就是对临终捐赠器官的,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教导,可以免除对于捐赠过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而起嗔恚想、颠倒起,形成下堕恶趣的情况。假如捐赠器官不是出自愿意,那么处理身体过程是会挣扎的。有人说:那不是已经死亡了吗?既然都死了,什么都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透过演述解说各种佛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待真实佛法义理,希望能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的因缘,欢迎您收看。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有关于《众经撰杂譬喻》卷上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其佛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呢?这主要是在讲: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佛果呢?因此菩萨若能好好修学忍辱之法,对成佛之道,将会产生莫大的帮助。然而忍是什么意思呢?忍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应该如何来修忍呢?所谓忍,就是能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火烧功德林是指经过长时的修行,好不容易由戒、定、慧所熏修而成的功德大林,因为一时的不能安忍,生起嗔恨而发了脾气,把长时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给烧毁殆尽,这就叫作火烧功德林。所以火烧功德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嗔的缘故。嗔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着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着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卖偈语”三个字,他好奇的向前探问:“这东西怎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便想去教育化导这些龙王,世尊来到须弥山下,化现成一比丘的相貌,端身正坐着专精思惟。这时,有一只金翅鸟王正在空中盘旋着,飞着飞着牠突然向下俯冲入大海之中捉住了一只小龙,然后再飞回到须弥山顶,正准备要把这只小龙吃掉。这只小龙知自己命已不保,在一息尚存时,牠远远看见有一比丘正端身正坐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嗔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回过头来自己再慢慢地想:刚刚我心里的起伏这么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的原因?也甚至可以想一下:我这么生气,那是因为我刚刚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是说,我的身体是有什么地方是不舒服的;或者是说,我昨天是不是没有睡好。或者,我们来看别人在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冤枉;或者是,他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也看到,以前有孝子伯俞,当他母亲生气打他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忍受著,从来都不哭;但是有一天,他母亲打他打得非常的重,他竟然大哭了!于是母亲就很奇怪地问说:我以前打你打得那么用力,你都没有哭,怎么现在没有那么用力地打你,你反而哭了呢?于是伯俞就说:你以前用力打我,因为我知道你的身体很好,所以你才能够有气力;你现在打我都不痛,所以我很难过,我知道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部分嗔习重的人,他都是我见很重,他们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喜欢争胜、也非常爱面子;一般来说,我们就说这样人是我见非常重的人。例如说:有一次大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佛陀,佛陀因此就劝大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的比丘。可是大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的比丘大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佛陀就问大迦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大迦叶看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要能够看到,才能产生控制;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我们就不可能产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这样的功能出现。不过,在对治嗔习这一个部分,我们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菩萨行者,不可以随便对人起嗔,因为故嗔是菩萨的重戒。如果说,你这一个嗔是对自己嗔,什么叫对自己嗔呢?就是说:我这件事情怎么又做不好了!我事先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在发脾气的时候,会显现出各种不同的相貌。如果这样的脾气是具有毁灭性的,那他这样的脾气发起来,他心中的想法是希望对方能够完全的消失,他再也不用看到他;所以这是一种非常毁灭性的嗔习。那另外一种呢?是他看到这个人、这件事让他非常生气,而这种生气呢是他只想远离,不要再看到他,但是不会发生毁灭性的行为;这种算是中等的嗔。还有一种是比较不严重,但也是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嗔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嗔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离开嗔恚的好处。《念处经》卷60里面提到说:能舍嗔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念处经》卷60)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嗔恚的法有四个过程,叫作嗔、恨、怨、恼;嗔,是说在心中生起了不悦的念头;恨,是说心中进一步起了记恨的念头,譬如说,有人常常起嗔以后,心里面会这么想,然后乃至口头上会加一句说:你给我记住!这样子就是已经达到恨的地歩了,当然记恨的时间长短,也表示出说这个人恨的程度的深与浅;怨呢?讲的是嗔与恨的缘故,然后进一步想要设计来报复对方;乃至于说,已经开始进行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可能产生嗔恚的情况。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这个情况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地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来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嗔,他人来恼,尔乃生嗔;譬如说:你或者是无事而闲坐,或者是正在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就是前来干扰你,让你或者是没有办法享受清闲,或者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的这个法;这是说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境界,产生了执着贪爱的心念。那嗔是说从自己喜爱相对的境界所生起;也就是说,对于违背自己的贪爱执着的境界,或者是说让自己的贪爱执着的境界没有办法继续现起,所以就产生了恼怒、厌恶等心念。所以嗔有时候是从不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我们来探讨,故事中三十三天为什么会起嗔恨心呢?一定很多人会觉得说,那就是因为夜叉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所以才让三十三天起嗔恨心,所以那才是真正的因。其实不是!那只是一个缘而已。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嗔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嗔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宝座上,都起了很大的嗔心以后,释提桓因依然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让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示现如何对治嗔恚。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嗔恚心、也不要以嗔报嗔;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