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达摩祖师所传,就是这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禅法。而这个般若开悟,是参禅时一念相应突然找到,不是靠思惟来整理才渐渐显露出来。譬如一颗芒果,它香味,它甜味、酸味,假使没有亲手拿在手上,送进口里来吃,任凭别人怎么样解说,自己怎么样揣摩想象,终究无法真正了解;众生听了很多芒果大概多大、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味道是如何,他听了很多,可是他从来不知道哪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时候,他就用手捻起一支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世尊用两指捻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卖是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心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嘱咐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修道位中,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真心!佛教是关于心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 三摩地

2018-07-23

为白云守端和尚得度师。一日,一位募化僧建议他看这样一则公案----僧问法灯禅师: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恶。----于是,郁山主便按那位僧人教导,放下万缘,朝于斯,夕于斯,一心参究这个公案。这样一直参了三年。一天,郁山主骑着小毛驴外出,在过一座木板桥时候,小毛驴突然一脚踏翻桥板,连人带驴,一齐掉到桥下。这意外一惊,令郁山主顿时言思路绝,豁然大悟。 三摩地

2018-07-23

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警语和有效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 三摩地

2018-07-23

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警语和有效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峰禅师语录》、《天目中峰广慧禅师语选》、《大慧宗杲禅师书集》、《圆悟心要》、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定力,就是要有念佛基本定力;也就是前面所说,于动中都有定力,所以心很细腻,才能够随佛方所去参究一切有情自心如来。然而在末法时代,有动中定来参究,真很罕见!因此缘故,现代佛弟子很难培养动中定来参究;就算有定力,那都是在打坐当中所培养静中定,于下座不久后就散失掉了,更遑论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当中有定力可以参究。然而正觉同修会有一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一行三昧?它内涵是什么?如何达到一行三昧等等。所谓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明心见性,于念佛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真心。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会退失第二个原因,是念佛人只知道持名念佛,不知道念佛次第,所以没有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以致碰到瓶颈时,因为无法突破而退失念佛法门。由于时间有限,后学不谈念佛法门内涵,仅谈持名念佛法门,并告诉大众持名念佛到底有哪些次第及转折。一般佛弟子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世尊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真是如此吗?既然有此疑,后学就举来说明。在经中曾开示如下:【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门,有很多佛以持名念佛为主,也就是持佛名号来忆念佛修行法门。这个法门是释迦世尊特别为末法众生根性而宣说一种方便法门。由于众生往昔与佛菩萨所结缘深浅不同,根性也不同,所以众生觉得与哪一尊佛菩萨比较契机,就持佛菩萨名号来念佛,希望未来能够往生净土。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东方琉璃世界,所以持药 三摩地

2018-07-23

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 三摩地

2018-07-23

每天在家都可以供佛,供养佛塔、佛像功德跟供养佛本尊(应身佛)功德是一样大!因为佛是最大功德田,也是最大报恩田!是福田中最殊胜,所以功德最大。而我们自己如果把供佛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那我们也成就施主殊胜,如此回向造成果报更加殊胜。这样施主胜×福田胜=果报殊胜。《瑜伽师地论》卷45〈17菩提分品〉: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陀时代时候,有一个小孩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心中生起恭敬心,然后捧沙供佛;当时佛陀授记他后世会成为转轮王,造八万四千塔;那位小孩就是后来印度历史上有名阿育王。这个故事在《杂阿含经》卷23中有记载3,在经典中也还有许多众生供佛而未来世得大福报故事。【注3《杂阿含经》卷23:又复,如来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种种功德,思念佛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这些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 三摩地

2018-07-23

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必须要经过长时期实修,这个实修过程当中,念佛法门是一个很好法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净法身。以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因缘成熟,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释迦牟尼佛有缘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 三摩地

2018-07-23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