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而你要有福德庄严,这些法用起来才会恰如其分;或是呢,你所讲的,他才能够信受。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是有功德的,只是这道理说起来,一般的人都很难信受。 (原标题:甘愿做菩萨(九-十二))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佛陀又教导我们说,念佛、念法、念僧是智慧庄严,念施、念戒、念天则是福德庄严;如果能够具足福德以及智慧的话,就能够庄严自己以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应该要修学这六念法。再来谈到第三信位,是要成就精进心。也就是,随着对三宝,对因果,以及对佛道的正确认识,信心会不断地增长,所以会逐渐产生要持续不断地在佛教上修行的精进心。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我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我。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虑与悔恨,所以他布施以后众生仍然对他行恶,菩萨也能堪忍;因为菩萨的想法和众生不同:正因为这些人是五浊众生,我才有机会度他们。如果他们远离了五浊,我还能度他们而成就财法 三摩地

2018-07-23

种了多少福田都不必再罣碍了,因为已经了知布施的因果与六度关联了嘛!那你从此以后布施时不但会有福德庄严,还会有智慧的庄严,这就是福慧双修啦!若是没智慧的布施,将会只有福德,来世恐怕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带着璎珞的大象。所以菩萨不但未来世要有福报,可以藉那些福德资粮来利益众生,还得要有智慧来配合,才能究竟的利益众生:要有自受用,也要有他受用,这才有功德。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普贤行,有一个部分就是福德庄严的资粮修集;佛乃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能庄严具足,都由因地摄受众生而成就的。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你要有福德庄严,这些法用起来才会恰如其分;或是呢,你所讲的,他才能够信受。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是有功德的,只是这道理说起来,一般的人都很难信受。(原标题:不向世间取) 三摩地

2018-07-23

佛是福慧两足尊,必须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两者都具足才能成佛。所以,《优婆塞戒经》卷2佛开示说:【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菩萨是以福德与智慧来庄严自己,同时也要教导众生去修集福德与智慧。福德与智慧是一体的两面,就好比鸟的两个翅膀,又好比人的两只脚,必须旗鼓相当,才能平稳地、快速地前进。所以福德是永远不嫌多,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佛陀又教导我们说,念佛、念法、念僧是智慧庄严,念施、念戒、念天则是福德庄严;如果能够具足福德以及智慧的话,就能够庄严自己以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应该要修学这六念法。再来谈到第三信位,是要成就“精进心”。也就是,随着对三宝,对因果,以及对佛道的正确认识,信心会不断地增长,所以会逐渐产生要持续不断地在佛教正法上修行的精进心。除了行善去恶之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智慧庄严,并且也是究竟的成就;所以,我们从七种最上供养的圣教开示就可以知道,一个菩萨行者在他如理实践回向这个善净法之前,应该能够配合其他六种最上供养的实践,这样的互相增益;如果这样互相增益的实践,那就是更好更殊胜的累积功德与福德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位菩萨行者如果要对于如来行最上的供养,或者对于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智慧庄严,并且也是究竟的成就;所以,我们从七种最上供养的圣教开示就可以知道,一个菩萨行者在他如理实践回向这个善净法之前,应该能够配合其他六种最上供养的实践,这样的互相增益;如果这样互相增益的实践,那就是更好更殊胜的累积功德与福德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位菩萨行者如果要对于如来行最上的供养,或者对于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智慧庄严,并且也是究竟的成就;所以,我们从七种最上供养的圣教开示就可以知道,一个菩萨行者在他如理实践回向这个善净法之前,应该能够配合其他六种最上供养的实践,这样的互相增益;如果这样互相增益的实践,那就是更好更殊胜的累积功德与福德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位菩萨行者如果要对于如来行最上的供养,或者对于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一者、世尊是大福田,如果生身能够供养世尊,未来有无量福德庄严其身。二者、个人所造的种种善恶业,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不会遗失;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受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同贫穷女难陀一样,以多日行乞所得一文钱,难舍能舍,以此来点灯供佛,被佛授记于未来无量世以后当得作佛。三者、既然所造的种种善恶业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当然不会如所说:个人所造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这些不管是从福德庄严或是从智慧庄严来谈,都是先自庄严,进一步之后能他庄严;而开始可以他庄严之后,自庄严也就会更庄严,也就更能够他庄严了。 (原标题:忍、定、智慧,名智庄严) 三摩地

2018-07-22

而其中的布施、持戒、精进度,是属于福德庄严;忍辱、禅定、智慧度,是属于智慧庄严的范围。譬如说:布施法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大类。若是单说一般的财施与无畏施,这是属于人天善法,所得的果报是在欲界世间的五欲果报,含摄世间的善业之中;而一般的人天善法的法布施,也有这一分的果报,同样也是福业所摄。也同样是菩萨应该要随分修学的,因为菩萨必须以此福业为基础 三摩地

2018-07-22

看起来菩萨似乎是没有智慧的,因为都不会为自己着想,明明知道说这样子度众生是很辛苦的,偏偏要来这一边受这样的苦恼!可是却因为这样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更能够成就菩萨殊胜的福德庄严。菩萨因为开始有了三乘菩提的智庄严,逐渐可以了知并对治邪见,同时也逐渐有了种种的善巧方便;所以,此时或者着书、或者立说,乃至示现神通方便入于有缘众生的梦中,为其开示正知正见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所以六度等法都是兼有福德与智慧庄严的。也可以说,福德与智慧两者是互有依凭或者是含摄的。何以见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之中的一段:【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 三摩地

2018-07-22

从表面上看来,当时的某乙可能会因为这样而受到损失,可是却因为持戒与忍辱的配合,反而使某乙因此而利益了众生;当与众生结了善缘,当然也因此成就了一分福业,所以忍辱度之中也是有福德庄严的。什么是禅定之中的福庄严?我们就来看看,证得禅定之后,舍报至少可以生到色界天的;即使是色界天之中最低的一个层次叫作梵天,其天人的身量、寿量都远超过欲界天人。欲界天人的福报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4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