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我、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而愿意灭掉自己;世、出世间忍,则是大乘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能忍于万法摄归如来藏所以万法本来不生,这才是世、出世间忍,依于此忍,就不会再有入涅槃贪。可是我们想要再补充一个忍,因为这个忍越到末法时越重要,叫做悲忍。由于起悲心而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他们的我见还是断不了,还是认定离念灵知是真心,无法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的正理,你说我见哪有这么容易断?我见断了就是初果人,我把初果送到他们手里,他们还不要,还不断的丢掉,你想这个断我见的二乘忍容易吗?不容易啊!最近我们游老师的眼见佛性出版了,难道慧0法师他没有读过我那些书吗?他常常上网在读的,可是到今天为止,仍然还是执着离念灵知,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公开忏悔的起因是什么?是因为所悟的离念灵知心无法抵抗生老病死。但是我们说句老实话:正是想要抵抗生死,所以他走错路了。真正的佛法是不与生死抵抗的:生一任生,死一任死,全无所谓。这才是真的了生脱死。死时到了,轻轻松松的走了,心无牵挂的走了;到了中阴阶段时再找个有缘的父母,再投胎去,生死的痛苦都不在意。但这个不在意,不是因为意识的常存而不在意,而是由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被佛破斥时就无法接受,因为他认定离念灵知心可以入无余涅槃中安住;当佛说离念灵知心入不了无余涅槃,那是三界中的众生我,得要断除祂才能取涅槃。他听不进去,所以对佛法的信心也失掉了,所以心性就不与无为法相应,这就是于菩提退转时失掉无漏戒了。第二、于十恶业中转钝作利时,无漏戒也会失去;于佛法、善法、净法转钝作利,无漏戒会快速增长;但本来对恶法很迟钝的人,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在这一辈子死了以后,绝对可以入无余涅槃啊!下一辈子再来时可就不一定了!万一遇到恶缘,再干了什么恶业的话,或是被瞎眼阿师误导说:以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入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就成了外道涅槃,就得继续流转生死而受苦无量,那不倒霉死了?所以他不肯发心再来人间。菩萨的心量就不同了,菩萨是因为对于自己在性障的修除上面已有把握,他说:我下一辈子就算忘了般若实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说,证得阿赖耶识之后又否定祂,说祂不是如来藏,想要另外去找一个如来藏,却误将离念灵知心认作是真正的如来藏,其实是落入意识我见中而说那是更究竟的法;表面上看来还是在佛法中,似乎是心坚难坏,但其实是退转了。所以,是否是真的心坚难坏,要从事实上、实质上来观察,而不是从表相上来看。亲近恶友的结果,表面上看来也是心坚难坏,其实骨子里早已坏了:把正法否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应从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必须有的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教证上的闻知与信受,思惟之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识阴(特别是意识离念灵知心)的虚妄性,现观意识自己是依三缘和合才能出生的生灭法,「我自己是常住不坏法」的恶见就能断除了,初果人所断的三缚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是识蕴所摄,功能与识蕴都无差别,又是依于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者,当知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则必有灭,只有未来灭尽时节的早到与晚到差别耳,无有不灭者,故说识蕴、离念灵知心虚妄,是有生有灭之法,不应依之,不离生死法故。人间之识蕴如是,色界之识蕴亦然,须藉色界微细物质所造成之天身,才能存在;须藉禅定力所生功德,才能生起。此谓色界天身须藉色界定之禅悦以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某些师及大居士所「悟」之离念灵知心: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短暂之离念灵知心,亦仍然未脱离六尘中之觉知性,亦仍然未远离五别境心所法之了别性,仍然是意识心也!若言:「是时极短剎那间,后念未起,故未了别。」亦是误会之言。谓此际虽未了别,只是由于意识心从一境界中转移注意力,甫触另一境界时,乃为率尔初心,尚无次一剎那境界相可供比对分别,故不能分别;要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辨正1、执着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者,即是畏惧无我境界者,即是凡夫之人。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坚决的以二乘小法而谤大乘法,假使有人坚决以其未断我见之离念灵知心而说为常住不坏心;假使有人宣称已证初果、二果,却仍然在毁谤大乘真悟菩萨、妄评菩萨所说的胜妙大乘法义,当知如是类人必定尚未断除我见、必定尚未远离异生性,故说其人名为凡夫众生,仍不知所造之业必然再受异生果报,这一类人就一定会继续对菩萨诤论。这一节说异生性的断除,想要永远不入三恶道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性喜戏论,参禅也是如此,故多陷入「染、净」,「剎那、永恒」……等相对二法里,故透过意识思惟一个截然清净之体,妄自安立为真如;透过意识思惟而浪漫的想要「化剎那为永恒」,故而思惟:将意识心修至一念不生,将此时的意识离念灵知心名为真如心,名为永恒。若从前喻来说,这些人只是在水中的「盐分子」里打滚,尚未尝到水味;因为这些邪见,正是染污纯水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诚然,对悟后依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来说,Discovery的节目确实可以增益般若种智之修学,并对其中之部分论述发起顺抉择分,如理简择其中正讹;然而对于不如理作意的人来说,对于轻贱阿赖耶识而退转回离念灵知心诸妄想法的人来说,Discovery的节目只是一个知识性的电视节目,提供消遣消遣、增长世间知识而已。若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对于退失阿赖耶识心体本来无生的人,那仍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公开忏悔的起因是什么?是因为所悟的离念灵知心无法抵抗生老病死。但是我们说句老实话:正是想要抵抗生死,所以他走错路了。真正的佛法是不与生死抵抗的:生一任生,死一任死,全无所谓。这才是真的了生脱死。死时到了,轻轻松松的走了,心无牵挂的走了;到了中阴阶段时再找个有缘的父母,再投胎去,生死的痛苦都不在意。但这个不在意,不是因为意识的常存而不在意,而是由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时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妄心的特性,就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开始找,所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离念灵知心、一切法空(认为《心经》说的空就是把忆佛、看话头的念完全放空)等等歧途,我一一都走过,乃至一天悟了好几次!但每次觉得悟了,拿起恩师的书一印证就是不对,看《心经》、《金刚经》也还是不能通透;寻寻觅觅、找了又找,全部落在有生有灭的缘起法中。记得恩师说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李居士以离念灵知为真心,故一场大病后,离念灵知心面对闷绝…等境界时,始终使不上力,发觉闷绝等五位中的离念灵知心必定会间断而无法现前,何况能面对之?由此而知临终时若欲以离念灵知心而入涅槃,绝无可能,了知离念灵知心其实还是妄心,因而确定离念灵知心非是真心,因此才于舍报前公开向佛教界忏悔,所以有这个启事文所说:过去所谓的‘悟道’应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又云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说法若讲得通,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也将同样不是了!因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曾说当时有几亿人、天闻佛说法而开悟,可是其中却有八万人退失,那又怎么说呢?佛亲在世间,提婆达多尚且会退失,何况我们呢?所以不会退失的法才是有问题的,因为众生最喜贪的就是觉知心自己,当他们的我见、我执深重时,一定喜爱觉知心、离念灵知心自己,不会退失的。直到听闻,知道自我是生死轮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说法若讲得通,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也将同样不是了!因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曾说当时有几亿人、天闻佛说法而开悟,可是其中却有八万人退失,那又怎么说呢?佛亲在世间,提婆达多尚且会退失,何况我们呢?所以不会退失的法才是有问题的,因为众生最喜贪的就是觉知心自己,当他们的我见、我执深重时,一定喜爱觉知心、离念灵知心自己,不会退失的。直到听闻,知道自我是生死轮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