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一定是三乘菩提都要学,而不是只有修学二乘法,只研究到缘起性就说佛法他都懂了;晚近几百年来的佛教,大都只谈蕴处界的缘起性,而极少谈到涅槃如来藏。为什么要说出离观与安隐观?也就是说,修学佛法要讲现象界,也要同时讲实相法界,这样才是在讲一切法。佛教在说法的时候是非常圆满而胜妙的,所以称为法宝。我们生活的环境称为现象界,现象界不是本来 admin

2020-02-18

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就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间,寿就是时间,间与 admin

2020-02-18

为甚么一睡著时,梦得金宝、见一切如意之事,心中便喜;梦见火焚水溺、及为人所杀,便怕怖慞惶,惊觉来通身汗出?当尔时,心意识尚在,只是睡著,早尔不知下落;况脱却壳漏子,地水火风一时散了,更作得主在?日里底与夜里底,分明作两般,如何敢开大口道:我会禅、会道!要敌他生死!又常自念:禅是有耶?是无耶?若有,我须参教彻去;若无,岂可《传灯录》上一千七百余员尊宿 admin

2020-02-18

一念无明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对五阴有妄想,不知道五阴是、无我,所以贪爱五阴、执著五阴,才有这一念无明。这个无始无明也是因为对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无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胜用作用可说,然后对一切法有颠倒、有妄想,所以贪爱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因此就有了无始无明。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无始无明又称作所知障。什么是所知障呢?所知障就是于一切境界 admin

2020-02-18

但是这一些以上的内容,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听到外面的说法,就很容易去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说在佛教里面,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名词,比方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或者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人会引用《心经》上面说,色不异不异色;色即是即是色。当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没有错,这一些都是佛教里面的名词;但是这些名词,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 admin

2020-02-18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着龙马,带着弟子孙悟、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 admin

2020-02-18

在《佛藏经》中世尊更明确地说到: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中手无触碍,诸沙门法皆应如是。(《佛藏经》卷1)也就是说,一位出家人他必须要能够离开身见、我见,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佛陀甚至交代:在佛法中成就身见,不在僧数。证得声闻初果须陀洹的人,才能断身见、我见;若是尚未证声闻初果的出家人,佛陀就说他不算是佛的真正出家弟子。这样子 admin

2020-02-18

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因为智慧有很多种啊!那你们佛法中讲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呢?插花有插花的智慧,书法有书法的智慧,音乐有音乐的智慧,农穑有农穑的智慧,……种种世间法中都有种种的智慧啊!你说的智慧,讲的是什么智慧?因为佛法里面的般若,讲的是世间蕴处界万法的缘起性 admin

2020-02-18

那什么是真实的佛法,佛法可以皮、肉、筋、骨、髓为喻(后三者才是真实佛法):一者:如不皈依三宝而言修学佛法之外道者,有佛法名相;或不修三乘菩提,专修人天善法之人间菩萨;或不信受大乘佛法之声闻、缘觉行者或藏密六识论,应成中观之行者,此等皆名佛法之表皮。二者:信受大乘,认可如来藏法(真心、本际、真如、实相、性、有分识、穷生死蕴),且已皈依三宝,受持律 admin

2020-02-18

夜叉他可能住在地面上,其实他跟人在一起,但是因为他的色身是微细物质所造成,所以人看不见;他可能住于地上或者是中。因为夜叉有大力,他很勇健——夜叉翻成名称叫作勇健;因为他有大力,所以他会恼害人,如果他不是龙天护法的话,他是可能会害人的。但是因为夜叉有一部分是归依佛的,所以他就成为守护正法的鬼类,所以你有时候拜到的都是夜叉。再来说,夜叉他其 admin

2020-02-18

反观佛在二乘法中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性…种种可令人趋于解脱的法门,或在大乘法所教导令人证悟、了知生命的实相,进而广度众生、渐修成佛的法门,则都可让行者当下现观一切烦恼皆;所以根本没有绕道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阻碍!这义理听起来很神吧,但佛世以降,数千年来,确有许许多多的行者按照佛的开示,成就了这样的境界。更何况,有许多烦恼是不 admin

2020-02-18

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祂作光目女的时候,她就发一个愿,她发的愿非常地惊天动地,所以会使得大家都非常赞叹,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狱不,誓不成佛!而这个典故的由来,是因为她为了母亲,她母亲当初流落到恶道,后来好不容易经过她设斋供养以后,终于回到人身;可是生下来是奴婢的小孩,经过十几岁以后就会死亡,那以后又要堕入恶道。所以光目女非常地痛苦,所以她就发了一个 admin

2020-02-18

竟然对着一个椅子在那边叫!也许牠是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更何况前面我们有说到五俱意识,五识现起的时候意识必定相伴随,所以同一个境界,当我们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是五识和意识共同和合运作了。每一个人心境不同,意识的判断、思量当然也就不同,所察觉到同一个境界的同时,这个察觉必然是加上了意识,而且是以意识为主的察觉,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觉将会是天差地别。举例:譬如说许多 admin

2020-02-18

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以上我们大致了 admin

2020-02-18

】(《增壹阿含经》卷三十六)那么这个第七种难呢,难以听闻佛法,难以进入修行、进入佛法中的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说如来出现在世间,广泛地演说种种法教,让众生得以熏习修学,然后实证得到解脱,到达涅槃;可是,却有众生虽然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就是生在中国,六根也是没有残缺,六根完具,没有任何的所谓的我们说有这个残废,但是众生却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的意思是说,以世 admin

2020-02-18

谓地界、水、火、风、、识界,……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中阿含经》卷三)我们稍微来解释一下。譬如说你的妈妈怀孕了,那这个母胎是怎么造成的?佛在《中阿含经》里面就这样子说,因为有这个六界,也就是地、水、火、风、、识这六界合,所以才会有母胎出现;因为有了六界,便有六处。那六处是什么?六处就是你的五根,就是你的眼、耳、 admin

2020-02-18

那《心经》到底是不是根据如来藏而说呢?我们在第一段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话已经在前面讲解的当中已经说明了。接下来我们来讲这一段,【舍利子!色不异不异色;色即是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多人就说啊,这个“色不异不异色”,这个&ldquo admin

2020-02-18

也有人说:“大乘入道,就是证得了四圣谛、八正道,证得苦、、无常、无我,证得了这些以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这就是大乘入道了嘛!”其实也不是。为什么?这就是误会了大乘的入道。大乘入道是因为(证得)祂是法界实相心,祂是属于法界实相的法,而不是属于现象界的法。现象界的法是五阴、十八界,能够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虚妄,乃是属于二乘、声闻解脱道;大乘 admin

2020-02-18

或许运气不好,还遇到假藉(jiè)佛教之名,实行骗财骗色之实,来诓惑欺瞒没有简择能力的学佛人;又或者常参加唱诵法会,误以为这样就是真实修行,可以趣向成佛之人;又或者两眼一闭、双腿一盘,脑袋放,就以为那是成佛之道;另者,还有人以为找个茅棚闭关,就是学佛得解脱了。以上诸如此类想求得证解之人,在现代还不计其数的多着呢!其实,这样子是连佛法入门的边, admin

2020-02-18

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作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