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有接续的法师有翻译佛教的经典,包含支谦法师翻译的《维摩诘经》,或者是康僧会法师翻译的《六度集经》。三国之后,接下来进入西晋的时期,又有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或者是《渐备一切智德经》,也就是我们一般通说的《华严经》〈十地品〉。这一些早期的法师,其实对于引介佛教进入中国这件事情来讲,他们作了很大的功德。不过,当时是因为佛教刚 | admin 2018-07-22 |
![]() |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弟子都能够快速地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然后就能够进修二、三、四果,最后能够成就阿罗汉。经过世尊刻意安排的说法引导之后,弟子也普遍的得到了初果乃至于四果的证量,于是自己就知道了,未来一定能够趣入涅槃;所以,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团,都生起了具足的信心,也就是心量变大 | admin 2018-07-22 |
![]() |
自此,凡过去所不能了悟的,皆能通达,凡所见所闻所阅的经典,悉能永记不忘。对当年世尊所说的《华严经》等诸部大乘经典,尚有未彻底明了的,经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一一再为他解说,使他都完全了解了,并能记忆受持。归来后,他在本国造了一个大讲堂,专门为众宣讲一切大乘经义,自此大乘瑜伽唯识法门广传四方。无著大师以此因缘继承了龙树、提婆的法脉,本宗称为“法相唯 | admin 2018-07-22 |
![]() |
而法相唯识宗也不应该外于三论宗还有般若的经典。法相唯识宗与三论宗所说的般若,其实它是相通的。三论宗的般若经典所说的这个般若心,三论宗所说的中道般若,其实就是法相唯识宗这个宗旨所标立的——必须要证悟这个如来藏心。所以法相唯识宗在三贤位中的胜解行位,就是三论宗的般若别相智。法相唯识宗从悟了如来藏心,悟了如来藏心其实也是同于三论宗悟了般若心;悟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不能随着佛学研究者说“唯识所说的其实是虚妄唯识”;因为其实在经典里面或者说在祖师的论典里面,在讲虚妄唯识之前,早已经阐述了真实唯识门。也就是说,虚妄唯识门必须依止着真实唯识门,才有办法成立虚妄唯识门的观行。而这个法相唯识宗不但不能外于禅宗,不但不能外于般若宗,而且法相唯识宗也不应该自外于净土行门。因为如果修法相唯识宗的法门而进入初地 | admin 2018-07-22 |
![]() |
此宗之三贤位中胜解胜行,即是三论宗之般若别相智;须于证悟藏识后,通达三论宗之般若中论旨意,而后易修十地唯识行,故亦不应外于三论宗及般若经典。修此宗法而入初地二地乃至三地已,宜依净土观经所说往生极乐,速证八地而返娑婆;或求生本土之色究竟天宫,面谒卢舍那佛,速证八地而返人间;此皆大心菩萨所生之实报庄严土,生已得蒙佛恩,超劫精进,获大果报;净土行门有如是 | admin 2018-07-22 |
![]() |
”国王听从“胁尊者”的建议,因此礼请广召天下贤德之士,举行盛大的经典结集会议,以统合教义之分歧。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萨”以为上座,充为五百人。其时,以迦湿弥罗国(即“克什米尔”)四周皆山,为要害之地,物产丰饶,迦腻色迦王亲率诸阿罗汉至此国,建立伽蓝,使结集三藏。此次结集,由“胁尊 | admin 2018-07-22 |
![]() |
本宗以《华严经》为所宗之经典,因经为名,故名华严宗。陈隋年间有杜顺禅师者,总括华严妙旨,造《法界观》一卷,复造《五教止观》一卷,专宗《华严经》,遂成一宗;门人即以杜顺禅师为初祖。其弟子智俨能通华严十地相,造《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十卷、《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并集其师杜顺所说,撰为《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为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这些人他有看了一些经典,他知道说,如果说一切法空,这样子一定会被人家质问说落入了断见;他又怕落入了断见里面,所以就顺从了应成派中观的邪见,另外立了意识细心为主体识,另外立了意识细心为持业种识。但是这个意识细心祂还是意识啊,因为意识细心不管是再怎么细,祂都还是意识。譬如,有人说这个“廖添丁”,廖添丁这劫富济贫就叫作“义贼”;义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就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经常所说的欣阿赖耶、憙阿赖耶;这个也是佛在般若诸经里面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这个也是在唯识方等经典里面所说的真如、真实心、真心。那禅宗所悟的就是这个如来藏这个真心,禅宗祖师的证悟,一定是悟到这个恒不坏灭的涅槃本际、这个第八识的如来藏心。自从菩提 | admin 2018-07-22 |
![]() |
有一天如果证悟自心藏识,般若慧就会依着自心藏识源源而生,这个般若慧没有必要人教,自己就能够会通《般若经》,能够证知《般若经》的意涵;也将逐步会通方等经典,将逐步会通大乘方广经典;乃至渐渐能证入初地的道种智,也渐渐的能够了知佛菩提道的修学次第。这都是依于证悟自心如来藏所发起的般若智慧,才有办法达成的。而证悟自心的无量法门当中,则以禅宗教外别传的法,最 | admin 2018-07-22 |
![]() |
大致上来说,要上品往生的人,他一定是信乐大乘,最起码一定是不谤大乘、信受大乘的,最好你还能够修习大乘,修习大乘乃至于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具足了往生的功德,这样子你就能够上品往生。所以我们可以看,上品往生约略就是跟所谓的不谤大乘、信受大乘有关系的。接下来中品往生的部分,中品往生不管是上生、中生还是下生,基本上都跟所谓的持戒、行善有关系。如果你是严守禁戒 | admin 2018-07-22 |
![]() |
凡圣同居土乃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至初地,余多凡夫性人,故名此土为凡圣同居土;此土摄受造恶业之大乘根性人,但若谤佛及大乘方等经典,即不得生彼。此宗于佛法中极为重要,摄受根性遍及三乘、善染、智愚、凡圣;复依弥陀大愿,能益行人速趣上地;或令造恶而不谤大乘方广经者不堕地狱。前者如已悟宗门般若者,于此娑婆唯阶别教七住,舍寿往生已,能证无生法忍 | admin 2018-07-22 |
![]() |
传统的僧侣对于这些经典的认识,基本上是依循着鸠摩罗什所确定的大乘、小乘的观点,不过当时也开始出现宗派了;当时大家开始尝试在各自的立场上,建立一套解说的方式,想要统摄佛教的经论于同一个体系当中。大家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觉得有一些奇怪:为什么会这样想,会这样作呢?其实这里面刚好也是唿应了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所讲的,那是因为说,如果说成立了宗派,并且以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他认为,无得是中道,无得才是佛经三藏十二部经的唯一的义理;由于众生进入无得正道的门,要消减执着的方式有许多种,所以经典才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部类;所以连带的所谓的二谛——世俗谛、胜义谛这个名相,也是在导引无得,也就是在导引众生能够到无得的境界。所以,吉藏法师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四重二谛”的观行,这里我们就不花时间再细探。基本上 | admin 2018-07-22 |
![]() |
《般舟三昧经》是传译到中国最早的大乘经典,其对后世的影响长远。其后约二百年,当时的鸠摩罗什菩萨已受戒,并从“须利耶苏摩”学大乘法,而再以两年的光阴通达了大乘妙义,即是受了“般若经典”《放光经》(即《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属《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的启发。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说密宗主要的经典有三个经典:一个叫《大日经》,也就是《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另外一个叫《苏悉地经》;另外一个叫《金刚顶经》,这三部经典是密宗所依持的经典。我们就按照《宗通与说通》的内容,跟大家来解说这三部经典的谬误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看《大日经》。在《大日经》卷一里面有这样的记载:“法离于分别,及一切妄想;若净除妄想,心思诸起作,我 | admin 2018-07-22 |
![]() |
上一次讲次里面,我们谈到了密宗,不知道各位还记得吗?我们说密宗主要的三个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跟《苏悉地经》,其实这里面讲的都跟佛法无关,许多都是意识心的妄想境界,并且许多都是求鬼神的有为法。并且在这个《金刚顶经》里面,还教这个学人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观想去修的话,即便是谤一切的如来,都还能够修成正果。这一些话语,可以说误导后世的人非常非常的 | admin 2018-07-22 |
![]() |
所谓的三藏教就是经、律、论三藏,并且“经”这个部分特指的就是《阿含部》的经典,所以叫作三藏教;阿含时就是以三藏教作为教法的内容。接下来呢,阿含时之后接下来就是“方等时”。智顗法师认为说,阿含时之后接下来接着就是方等时,这个时间历时有八年。在智顗大师认知里面,他认为方等指的就是唯识的经典,比方说《楞伽经》,比方说《胜鬘经》等等。所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