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在寺院里被列为是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很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其实是误会了,而且误会得很严重!《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已经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开示:每一位有 三摩地

2018-07-22

从这里来看,众生无边誓愿度,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既然是诸佛在因地行菩萨行时所发,乃至成佛之后也永不舍弃的殊胜大愿,那么诸佛成佛当然就不会选择像经典上所说的大部分众生都不得遇佛、不闻的八难[nàn]之处。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yīn]哑、世智辩聪以及佛前佛后。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护摩法,有的将食品类的食物,譬如芝麻、食物、物品种种的焚烧,来供养他们所谓的佛菩萨,这是所谓的火供之法;可是这在经典当中并没有这个法,其实这样的供养鬼神法,在经中是禁止的。佛法中没有烧纸钱这个法,因此佛弟子是不需要烧纸钱的。但是,藏密喇嘛这些外道们就有所谓的火供这些仪轨,因此这些外道他们要修所谓的“息、增、怀、诛”这四法之前,都必须要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里面也开示,从过去的毗婆尸佛是如此示现,现在释迦世尊也是如此示现,乃至未来的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侍,遍观四方,举手而言 三摩地

2018-07-22

“法义辨正”和“说人是非”“争执”的区别法义辨正就是依据佛教经典,指出、探讨目前佛教界的一些人士的著作、言论中是否违背佛理的地方,目的是基于大家都是佛弟子的立场,去伪存真,以便更好的修行!因为现在佛门中曲解佛法的例子已经太多了!《楞严经》卷六谓“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佛藏经》卷中亦说:“舍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不传播出家人身口意过失,它有一个例外,就是如果这个身口意过失,它的内容是有关法义部分的错误;也就是说,这一个修行人他所传播的法义是违背佛经典的教义,这时候就要公开地来破斥这一个修行人他所传播的法义。为什么这时候必须要公开而不是私底下呢?因为这一个错误的修行人,他传播的这个错误的法义,他是对其他很多的有缘众生传播的,所以如果只是限制于私底下 三摩地

2018-07-22

“依法不依人”这四依四不依是原则,明了经典的真正含义,不要以盲引盲,误人慧命,罪莫大焉。站在了义佛法的立场,无论是谁,只要他能够通达三乘菩提的真实义理,他就是“胜义僧”,即便他身穿“白衣”,反之而言,即使身穿金边袈裟,声闻四海,却错会佛意,误导众生,他不过是个“狮子身中虫”,徒有虚名而已,《佛藏经》说,这种人 三摩地

2018-07-22

读外道经典摄受忆念。以诵习外道经故。诽谤佛语。舍是身已当堕地狱。愚痴无智到阿毗支大地狱中。入不闲处。彼等罪人无所能作。阿难。假使非前非后于阎浮提中。百千俱致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为彼堕阿毗地狱者。演说佛法不能觉知。是故阿难。有智丈夫。勿以随心诽谤佛法。阿难。以是因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自利益者。一向不得受持诵习外道经典。如是比丘。亦应一向不得亲近。《佛说 三摩地

2018-07-22

这也就是大乘经典里面处处说到:「欲度他者先自度」的道理。观世音菩萨由于慈力的缘故,有三十二应身,能在诸佛国土利乐众生、护持诸佛弘法;如果有人求祂,只要有因缘,就能感应到而获得帮助。因此说「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能处处化现而随顺众生心,时时「入诸国土」救苦救难。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时,如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 三摩地

2018-07-22

《盂兰盆经》又称为《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内容记述佛陀大目犍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法于佛,佛告诉目犍连,应在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可令其母脱离苦难,后世演变为盂兰盆供与盂兰盆节。3、殊胜地位。古典戏剧目连救母的故事原型即源于此经,自梁武帝后所行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已普遍流行于我国民间,有益于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中所说的,大多都是世尊还有诸菩萨、圣们他们讨论三乘菩提法要的聚会。但是,佛法流传到后代,因为要广为接引初机的学人,因此开设了很多很多的权巧方便法,所以这些以梵呗唱诵的方式来举办这种唱诵的,而且大都偏重在超度等等这些事相的仪轨上面。因为初机的学多有所障碍,很多人的冤亲债主是属于鬼道有情,因此这一类的超度就会流传到现代反而变成主流;而真正在演说三乘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到佛,到讲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后,就是要礼佛!礼佛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经典告诉我们说: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问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这种种都是礼佛的规矩。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伟法师同时示范合掌、叉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大家应该也都有接触到世尊所施设的表相正法,譬如各佛寺、道场、精舍有正受三坛大戒的比丘或者比丘尼在住持,身披如来衣即具有僧宝的资格,另外再加上木雕石刻的佛像,以及收藏的三乘佛法经典,就具备了“住持三宝”之法,这是一切佛门学人都应该随缘供养的。这样看来,好像不剃发出家就无法修学成道。但是,我们再看看寺庙当中所供奉的诸大菩萨,除了地藏王菩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里面有说,事实上总持它也是佛心。因为佛心中所念的诸法的总持,就是要让众生能够断除我见,能够知道生灭的诸法;也同时能够知道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每个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的存在。所以,在《生经》里面有这样的开示,《佛说佛心总持经》:【当知有总持,名佛心之法……是为佛心总持法也。为四辈说求菩萨乘,其有讽诵,怀在身心,谛晓了识。持此经者 三摩地

2018-07-22

曹植喜好读诵佛法经典,经常流连其间,赞叹佛法经典是诸道中最胜妙的道理。曹植那个时候就将赞佛的偈颂编制成曲供世人诵习。有一次到鱼山游历,忽然听到天上传来胜妙的梵音,这梵音清雅哀婉,听者听了皆为之动心;那时候曹植驻足聆听许久,随侍的侍者们也都同时听闻到。曹植听闻之后,深深受到感动,也体悟到中间的胜妙法理;因此依据所听闻的音声,编写成今日的梵呗,从此梵呗 三摩地

2018-07-22

3、阅经:寺中若有分开阅览的经典,宜端坐阅读。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经上。4、见僧人: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 三摩地

2018-07-22

安置方法通常为:两层:上层中间为佛像,左为大乘经典,右为塔,以此代表佛的身、口、意,下层为各种供品。三层:上层同上,中层安置菩萨像或护法,下层同上。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一佛代表万佛,以一菩萨代表一切佛菩萨。一般家庭多半是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任择其一即可。佛像应择如法做者。尽量避免以易碎材 三摩地

2018-07-22

(5)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心生烦恼。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6)经书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像婆罗门教认为,智慧的来源是吠陀诸经,而这一些经典并不是凡人所创作的,是由古代的圣人,受到神明的启示而说出来的,所以叫作吠陀天启。佛陀之前的印度哲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于“世界众生的本源”这一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全部印度哲学的核心,也就是要追求万有本源的第一因。这一件事情,成为印度各派哲学当中不约而同、理所当然的终极目标。当然这个背 admin

2018-07-22

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及三乘智愚凡圣;然后又依照阿弥陀佛的大愿,能够帮助修行人很快速地前进;乃至于说,可以令造恶趣的人——当然前提是不诽谤大乘方广经典——不堕地狱,也能够往生。前者,譬如说已经悟宗门的人,那在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只是别教的七住的阶位,舍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很快就能证无生法忍。后者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