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这些节日期间,大部份的寺院也会举行纪念仪式,诵持与佛菩萨相关的经典或礼拜忏仪等。如代表欢喜的弥勒菩萨圣诞,正值新春佳节,一般寺院均举行礼拜千佛,象征迎接弥勒菩萨早日降诞成佛,并以此贺年。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广大悲愿,受到民间普遍信奉,因此观音菩萨圣诞、出家、成道纪念日,一般寺院均举行观音七,或礼拜大悲忏,或举行有关观音菩萨雕塑、画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接下来讲十行位。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十长养是佛所建立的十个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法能不能通过理则乃至经典圣教的考验,纵使别人的说法是合理有根据的,他也不管,都一概加以贬抑,认为自己的看法永远是胜过别人的。另外就是戒禁取见,是由于错误的邪见而去施设一种戒法或一种禁制,说不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这叫作戒禁取见。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就开示说:善男子啊!众生如果发了菩提心以后,喜欢信受外道的法术、道术……等等,以及教授外道各种技术的经典、书籍,还去受持与诵读……什么叫作外术?比如世间法中说,术有五术:山、医、命、卜、相。山就是看风水;医是当医生专门帮人看疑难杂症,有的人很精通,专门治疑难杂症,不是一般的医生;命就是算命,用你的生辰八字排列天干地支&helli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从吐蕃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期传入西藏,七世纪随著藏文的创制,有关经典如《宝箧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大明陀罗经》等陆续翻译过来。也就是说,六字真言在西藏,是从拉脱脱日年赞时代(三九四–五一三)的“传说”开始,以“天降宝物”的方式,宣告了“佛法”直接由上而下的进入藏地。虽然附会拉脱脱日为普贤菩萨的化身,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就开示说:善男子啊!众生如果发了菩提心以后,喜欢信受外道的法术、道术……等等,以及教授外道各种技术的经典、书籍,还去受持与诵读……什么叫作外术?比如世间法中说,术有五术:山、医、命、卜、相。山就是看风水;医是当医生专门帮人看疑难杂症,有的人很精通,专门治疑难杂症,不是一般的医生;命就是算命,用你的生辰八字排列天干地支&helli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地检肃自己,等于透过威仪可以提醒自己的正念,来修持自己的善心而不懈怠,在这一切诸行中,即使丧失了身命,我们也不要舍弃佛法;即使有人威胁我们,应当来信靠他种种的教法,信靠他的法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但是菩萨也不会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经典中提到阎罗王这个角色,又是怎么说的呢?先看《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刹那究竟有多长(有多短暂),可有过相应的说法?不妨让我们回到佛教经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经论对刹那的定位。刹那原是梵语,汉语音译刹那,又作叉拏,意译则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与发意顷同义,用一个汉语单字来表达,那就是念,意思就是瞬间,也就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在世俗词汇中,我们常说念念不忘,这个念念同样来自佛教。言归正传,让我们来看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都能够快速地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然后就能够进修二、三、四果,最后能够成就阿罗汉。经过世尊刻意安排的说法引导之后,也普遍的得到了初果乃至于四果的证量,于是自己就知道了,未来一定能够趣入涅槃;所以,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团,都生起了具足的信心,也就是心量变大了。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结集大乘经典而具足宣说成佛之道以后,方得完成四阿含中佛所曾言之安隐观,方得圆满佛道之弘化。(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26,正智出版社。)二乘人如果不回小向大,不证得真如,他就无法了解什么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不晓得在无余涅槃当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晓得阿赖耶识,所以他证得解脱,可是他不证得涅槃,因为涅槃之中无有所证,无有人能证;因为&l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知识所讲的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於《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货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典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摄受,少者一劫,多者十劫,一定会退失菩提心。因此,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过去曾经明心过,但因为没有遇到善知识摄受,遇到恶知识而退失菩提心,因此退入凡夫不善恶中,无法成为习种性人。因此,如果有人主张明心后是不会退失菩提心,你就知道他对佛法懵懂无知!当菩萨明心找到第八识,发现祂本来就在,而且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於《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货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之修证,从熏习外门六度万行开始;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求大乘见道——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称阿赖耶识、法身、本来面目,有时也方便称为真如),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再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此后断掉异生性(凡夫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研修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典;次第进修十地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导师则是由于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帮助也实证如来藏;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并且也帮助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而且符合三乘经典至教量,所以大家共同认定他是真的开悟。也有人问:听说大乘是后来才兴起,大乘经典没有结集史,大乘经典来路不明,不大能够相信祂的内容。关于大乘兴起的问题,在上个单元已经解释过,声闻部派佛教之后的大乘兴起,已经是第二次兴起。提出这样问题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人间,而其所流传下来的法语,被记载成为「佛经」,这些对后世学佛的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中观察到佛陀的言行举止,祂所开示悟入晓谕大众的法语,而了解到何谓生命的实相,存在的实相。而对于不接受这生命实相看法的人,佛陀以善巧方便开演了人天乘,让大众安止于善法,不堕入三恶道中,以维持「后有」在这三善道中,等待未来的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