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此可见萧平实虽然他的著作常归类于宗教,可是他的真正精神,其实是科学而非迷信。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宗教信仰只是纯然的相信而没有科学的证据与证明,甚至是违反事实;例如《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对宇宙在六天内创造的描述,就是一件违反事实的迷信邪说。学术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立论,并可以得起反对者的客观验证,重复检验;例如唐代玄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终能具足现观非安立谛三品心而至十回向位满心,方始具足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相见道位功德至此,然犹未入地。此时思求入地而欲进阶于大 三摩地

2018-07-23

法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从典及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从六识论的起源加以探讨,乃是部派佛教的声闻凡夫误会佛的真实意,就有六识论发生,后来衍生了两个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自续派)堕入到常见,他们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他们承认有如来藏第八识,可是因为无法证得的关系,就将意识取代了第八识(属于六识论者);另外一个中观派(应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能见能闻能知本身就已落入眼识、耳识、意识当中,已落入识阴当中了,这个法怎么会是最究竟、最的法呢?所以他的说法都错了!如果有人主张了了常知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你就知道他的落处是什么了。乃至于有人主张:师父在台上说法的这念心,你们在台下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心。那你也知道他的说法错了。接下来,有人主张用明点脉气来修四禅八定,然而他们所说的却是与佛 三摩地

2018-07-23

综合结果,无论从典或是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都可以证明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反过来,我们来观察六识论。六识论主张人只有六个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八识论相比,就少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因为少了这两个识,就产生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就是,它认为世俗谛是无,胜义谛是有;可是这个胜义谛到底在哪里,他无法亲证;无法亲证的结果,就拿意识心取代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3

】---《入楞伽》卷8由典可知,人总共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阿赖耶识。前六识当中的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祂分别色、声、香、味、触尘;也就是说,前五识对现行的境界加以分别,祂本身是虚妄法。接下来谈意识,意识的体性是审而非恒,祂有归纳、分析、整理的体性;可是,祂却是藉意根、法尘而出生的法,所以是生灭法。祂有两类,第一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入楞伽》卷三: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佛言:「建立。」——《大乘入楞伽》镇楼! (原标题:所谓八识。何等为八?)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名为供养于法?善男子!若能供养十二部,名供养法。云何供养十二部?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为已,复劝人行,是名供养十二部。若能书写十二部,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佛,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佛。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rd admin

2018-07-23

)但这已没有人知道了,然而诸佛都具足了知;不但如此,八识心王的一切法也都具足了知,所以说诸佛是身心具足的。又说诸佛身相具足:诸佛都有微妙的三十二种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相中又有无量好相,也具足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这就是如来身。如来心还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以前讲过了。还有大悲三念、五智三昧。五智,五智是四智心品(平等性智等四 admin

2018-07-23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随诸日本欧美专作学问之学者谬言,提唱六识论之邪见,以雷同常见、断见外道之邪见主张,公开否定大乘诸,谓非佛说,公然反佛圣教而宣称“大乘非佛说”。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 admin

2018-07-23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 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admin

2018-07-23

《杂宝藏》卷6〈七种施因缘〉: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宣讲的是出自《杂宝藏》卷4,名为舍一得万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很久以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那,他到外地靠绘画工作维生,三年总共赚了三十两黄金之后,便欢欢喜喜地踏上返乡之路。在归途之中,罽那过佛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开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的需要多少银两呢?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优婆塞戒》卷4〈杂品第19〉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卷4〈杂品第19〉的提到: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船的人到达平安的地方,鳖就告辞了说:我已报答了你的大恩了,我现在要回去了。菩萨就跟鳖说:将来我如果能够成就佛道,我一定来度你得解脱。那鳖当然就心生欢喜,跟他说:太好了!这只鳖、跟蛇、跟狐狸,都各自离开了。过一段时间以后,狐狸因为它是穴居的动物,有一次在挖洞穴的时候,挖到古人、前人所埋藏的百斤的黄金,就很高兴说:我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来报答菩萨的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布施的故事,这是《六度集》卷3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它的身材非常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种颜色,非常殊胜,蹄和角也长得奇特雅致;许多鹿都服从它,大约有几千只鹿跟从著它而成为一群。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这群鹿被狩猎的队伍冲散,纷纷跳下高峻的山崖;有的掉落到坑洞里,有的倒挂在树枝上摇晃著,有的被荆棘刺穿身体,死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