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题记我曾遇到一个人,我遇见他的时候是在一个课堂上,他作为协助老师正温和地给大家讲解上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用一个词形容,叫暖男。可是这年头早已暖男泛滥,所以当旁边的同学毫不吝啬地对他洋溢赞美之词的时候,我也只是微微一僵尸笑,点头附和。后来也不知道是过了十几分钟还是几十分钟,我偶然一抬头,正看到他在扬手指挥后面的工作人员,眼神坚定,手臂 三摩地

2018-07-23

二年级的老师写到:泰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三年级的老师写到: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四年级的老师写到: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此时,汤普森夫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由如来藏的运作,以及由诸佛菩萨的安排,被你摄受的众生们将会生生世世追随着你,直到你成佛时都会追随着你;当未来因缘成熟的时候,你那个佛世界就成熟了,就会成就。舍此以外,一切菩萨无由成佛。这就代表了一件事,永远追随着你的众生们,他们是帮助你成就佛土的。(二)菩萨当先利益众生,再成就自己,夫妻之间亦然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再来看看:该如何面对夫妻婚姻关系?在 三摩地

2018-07-23

 《法句譬喻》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有梵志(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四兄弟,他们这四兄弟都具备五种神通,因而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一天这四兄弟运用神通知道自己七天之后都会命终,于是他们就说:我们有五通之力,可以翻覆天地,手摸日月、移山挡海,无所不能!难道我们就不能躲过这一死劫吗?于是这四个人就各显神通来想法躲避无常杀鬼,一人想要躲到大海里,上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成熟就是历了各疼痛、绝望、恐惧、无助、抛弃、被抛弃的结果,那么死亡就是对人最深刻的教育。 年初时陪朋友一块做了一次全身检查,大脑,心脏,血液,体内各个器官的彩超等。二十几年,第一次做全身体检,生怕有什么隐藏的大病,结果出来一切正常时,整个人都明朗了。所以有时候会想,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面对死亡,知道将要死去。 对死亡的恐惧 三摩地

2018-07-23

幼时的记忆已模糊不清,很多事情都已没有印象。但我至今清晰的记得家里第一次点亮电灯的那一刻,我像疯了似的连喊带叫,那一晚上,我死活不肯让父母熄灯,直到我自己终于熬不住困意沉沉睡去。 周围的村子都通了电,但用电越来越紧张。停电几乎是家常便饭。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上晚自习,但学校里面也常常停电。我们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放着自制的小油灯。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著《法华讲义自序》(原标题:责任与义务不言而喻) 三摩地

2018-07-23

问:何谓轮宝?何谓庄严报身?如果以天眼观之,是否与未证者不同?佛上菩萨摩诃萨都有名号,那么入初地菩萨是否也有名号?佛菩萨或阿罗汉都有光环,那么入初地菩萨是否也有光环?种种细节,敬请明示。答:《明心与初地》是为会中已明心,想要进修初地的人所说的法;因为在《成唯识论》课程中有极详细的解说,所以此书中只作补充的提示,因此较为简略。关于轮宝,请见《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在《胜鬘》里面有这段的这样说:【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依,如实知见。】(《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不是不生灭的实相心了,其实是一种妄想,是人为所想像施设建立的虚妄法。这种「我」不真实,所以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我,都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 三摩地

2018-07-23

】——阿含部《央掘魔罗》【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阿含部《央掘魔罗》【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大乘本生心地观》【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 三摩地

2018-07-23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3

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死于安乐,一生都只是执着于生于安乐。我们能够让自己生于安乐吗?先看看我们是怎么出生的:我们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的入胎 三摩地

2018-07-23

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 三摩地

2018-07-23

后学相信,不论您是在佛菩提道上,或者是在解脱道上,障碍一定很少,而且很容易与真善知识相应,说不一定您在佛道上已有所实证了。如果你对这四个问题并不全持否定的话,不妨看看本文,因为下面的说法与您以前所听的大不相同。这些道理佛门中很少教导,就算有教导,也有很多错误的说法。如果您能接受下面的说法,后学可以肯定,未来您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减少许多 三摩地

2018-07-23

佛也说过不可以执著无因论的缘起性空(如古天竺月称、宗喀巴,今印顺法师及),所以佛在里说:若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责怪;如有人执空见,说一切法皆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执著这种空见小到像一根毛发析成十六分之一那么细,我也不容许。因为如果落在有见里,用空见还可以对治;如果落在空见里,没有法可以对治,这个人不可救药,所以不允许有人落在空见里。因此,印顺法 三摩地

2018-07-23

建议在清明节时为故去的亲人念诵几遍《地藏》《金刚》等,助印一些佛门书籍,这样无论他们投生在哪一道,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这一个,如来藏的不可知持受性让他可以感知来自另一世界亲人的那份情意。如果亲人不幸沦落在恶道中受苦,这样做对他来说就更加难能可贵,具体请参考《地藏》中的描述。(原标题: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 三摩地

2018-07-23

莫里现在整天坐着轮椅,他已习惯了让助手把他像沙袋一样从轮椅上搬到床上,从床上搬到椅子上。他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咳嗽,嚼咽食物成了件困难的事。他的两腿已死了,再也无法行走。然而,他不想因此而沮丧。相反,他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他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纸簿,信封、文件夹或废纸上。用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当我那辆租来的车子拐上莫里 三摩地

2018-07-23

大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楼闭关阅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中这样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人间,是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更进一步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