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上是纯依论的文字所作的推算,然而圣意难知,不敢说绝对正确。)一大阿僧祇劫通常又称一大无量数劫,光是一大劫的时间就已难以想象,更何况无量数劫?只能说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难以想象,但还是可以过得完的,否则过去无量无数诸佛又如何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只是有的人是以一年为一年、一劫为一劫在过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则有可能是以一 三摩地

2018-07-23

而他们只作论考据分析,全无实修实证的结果,就会主张佛教只在人间,否定天界佛教及他方世界佛教的存在;而将佛教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不承认极乐世界等他方佛世界真实存在。可是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诸佛,也有无量无数佛世界,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有诸多大乘典可为凭证,尤其《阿弥陀》更是世尊不请自说。他们这种人间佛教的说法,与佛陀宣示佛教以人间弘传为主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三摩地

2018-07-23

答:《优婆塞戒》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嗔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意思是说,自杀的人,并没有犯杀人罪,因为杀人罪所加害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而不是自己,而且必须有恶意、存有杀害他人的心,才构成杀人罪,所以和杀人罪是不相当的。以世间法律来说,自杀也是不处罚的,只有帮助、教唆自杀才会被追诉处罚。自杀虽然不犯杀罪,但是自杀的人仍然要自行负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第四卷里面曾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我开始学佛时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海星被切成两半而变成二只,那么到底它是一只海星还是二只海星?它们的命运应该相同还是不同?增加一只海星,在世界中真的增加一个生命了吗?我们可以如此随意就创造出生命吗?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果如何成立的相关疑问。我年轻时随着所遇到的因缘,询问佛门大师与同修道友这些问题,但无人能答,甚至还有人听不懂我的问题。 三摩地

2018-07-23

从《阿含》中发掘出生命解剖学的原理,其实要归功于萧平实老师在2006年出版的《阿含正义》。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同时也指出《阿含》中有禅宗公案的事实。在《阿含》的研究里,《阿含正义》至少创造二项历史性的研究成果,使得笔者对本书的撰写成为可能:一是十因缘观的解读,二是阿含禅 三摩地

2018-07-23

小偷小盗无伤大雅?会遭此恶报!偷盗就是不与取,就是没有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偷走或抢走他人的财物。譬如顺手牵羊,偷摘他人果树上的水果,乃至偷拔一枝草、一朵花都算是偷盗的行为。有句俚语(河洛话发音)说:细汉偷挽匏,大汉偷牵牛!意思是说:小时偷摘别人家的胡瓜,长大了就会偷牵别人的牛。也就是说,如果小时候偷小的东西我们不去制止导正他,那他长大了以后可能就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来照耀诸众生,因为九地祂已要离开了,所以祂也一起照,然后十地的菩萨,祂就要从眉间来放光。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还想要说自 三摩地

2018-07-23

但曾从一些书本看过有人死后的灵魂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的记忆与习气的记载,这可使我迷惑了!(25-4)答:若有人死后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记忆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那个人死后十年、二十年才传扬出来的;如同密宗的们显现神通的事情,在生时都不曾有,都是死后数年、数十年才开始传说,都不是生前有神通,所以传说并不可靠。古时智者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听到这里,你可先不要说,这样我已看破红尘了。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刚才讲的六尘只是什么?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红尘滚滚,那么到底是谁随着它而变动,而有滚滚?当然就是要有心去领纳这些尘境,这个心相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六识;领纳尘境之时,同时随之而变动,所以才叫作滚滚。可是六识生起的过程又是如何呢?佛开示说根、尘为缘 三摩地

2018-07-23

这四个字能说明你会不会修福平实导师在《金刚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开示说: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 三摩地

2018-07-23

从信佛到成佛,要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们的根器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大乘典《大般涅槃》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呢?就是说,初果人他过八万大劫,那就有机会怎样呢?——发起菩提心。这个典你大概要会通一下,因为它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说成佛,一个是发菩提心。那我们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万大劫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还像佛陀那种特殊的这种示现的,这样的才有可能。不过那些示现的 三摩地

2018-07-23

像《毘耶娑问》中世尊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卷一)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来生的五蕴现前之后才会受报。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世因果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举出这些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说菩萨成佛就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等到这个人说话以后,更惨了!因为什么?奇怪!他的声音怎么会这样?好像不是这样啊?那为什么?你实际上已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心识的力量,所以使它浮现了另外一种景像。包括他的声音,相貌等等,实际上都出现了,只是说它没有那么清晰,然后你也没有特别的一直在那里钻研,因为你被文字相所拘束了嘛!可是并不代表说你没有出现图画。所以你就可以知道意识心祂多么伶俐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凡夫的时候,曾布施饮食给辟支佛(解脱的圣者),所得果报就是无量劫都当转轮圣王。又譬如,佛世「天眼第一」的大阿罗汉阿那律尊者亦复如是,过去生也曾因供养辟支佛而于九十一劫中受诸快乐,在天上当天王,或在人间当大国王乃至转轮圣王,这个故事我们在第二节中曾说过。还有一个是施主胜——就是布施的人他自己的修行越好,布施所得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典有说过:在《法华》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