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杂阿含》卷46片段导读尔时。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 三摩地

2018-07-23

总而言之,财富在济学上之定义即是购买力,财富越多,表示购买力越强,是故无形的购买力——信用,也是一种财富。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佛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广修布施以后,心中没有侮恨钱财被布施出去了,这个人如果是因为在客尘上,特别是指我所烦恼,也就是贪瞋痴的烦恼(是从客尘上发生的我所烦恼,以及把虚妄的自我误认为真实不坏法而毁谤正法,都是从客尘而生的烦恼。客尘在《楞严》有定义过了,所以客尘就是指相对于真实心以外的我所烦恼,都属于客尘。如果是因我见没有断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佛开示说:有智慧的人为了两件事情的缘故,所以能修行布施。第一、是为了调伏自心,不对我所起贪,因此可以不受系缚,在我所上面获得解脱。第二、是为坏除怨心和瞋心,诸如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称为无上尊。一般众生看见别人比自己有钱时,就会起怨心;看见众生来求取财物,使自己不能迅速比别人更有钱,所以就起瞋心了!诸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施主有三品,就好像喝酒的人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就像李白,喝了酒变成诗仙,写起诗来非常飘逸自然;中品人喝醉了就睡觉,不打扰别人;下品人喝醉了可就大吵大闹,令人厌恶,所以说酒有三品人。如是,施主也有三品:下、中、上三品。先讲下品施主:假使施主不信业果,不信布施善业在未来世会有善法果报,所以深心中悭吝贪着 三摩地

2018-07-23

论上也说:【云何施与云何不施?谓诸菩萨,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唯令安乐,不作利益」;或复于彼「不作安乐,不作利益」,便不施与。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定作利益,不定安乐」;或复于彼「定作利益,定作安乐」,即便施与。如是略说菩萨应施不应施已。】破邪显正并不只是批评错误这个表相而已,其目的乃是希望能够救护众生远离邪见、导;但是一般众生只有看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布施以后应当常常观察烦恼有什么罪过?烦恼的定义要先弄清楚,这不是世间人讲的烦恼,因为那都是我所的烦恼。我们佛教中讲的烦恼主要是我见、我执,以及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要是能常常观察这些烦恼的罪过,就不会对布施生起讨厌心;接着再深入观察涅槃的功德、涅槃的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呢?因为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则具五阴;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如果有人说:布施其实都是意在做,意在决定。为什么呢?因为布施的行为是由意决定的,所以意就是布施的根源(意识与意根是布施的根)。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正确,因为布施都是要具足五阴的,并不是只有意识、意根就能完成布施的行为。因为布施时要具足身口意:不但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杂品)第十九净施者在未来世可以得到布施的上妙果报。佛说:如果布施时不是以不好的财物布施:已发霉或有些损坏的物品,不该拿来布施。如果是用具足色香味触的食物布施给对方,叫作净施。如果能如法得财来布施,也叫作净施。不可以像廖添丁那样劫富济贫,那是不如法得财而布施。有人说:如果让我再得到六百万,我就会大力的实行善事、广作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一个人其实是有钱财的,可是当他看见有人来求财时却说没有钱财,他说话是怕别人向他请求布施,我们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把他来世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先为大众说明了。佛讲这一句话很重。这个人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这话讲久了,这一世真的会变得没钱,来世当然更会没钱了。如果有人请求你随喜功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没有钱可以帮忙,你就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佛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再浓缩简约就成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我于契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讲记佛说:善男子啊!譬如有人买香,他买的香不论是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人接触到或者来买的人、卖香称量的人,都同样嗅闻到而没有差别,但是这些香不因为是买者或称量者或接触者而有差异,还是一样散放出香味来,不失毫厘。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又想:听说八地的在家菩萨自己应该很有钱,可是他虽然什么都能舍,又能教人家舍财布施,但为什么不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妻、子全部捐出来?人家大菩萨已捐五亿、十亿元了,他觉得还不够,还说菩萨剩下的两百亿元都要全部捐出来,说是这样才够,才算是大菩萨,就想:我看这个菩萨好像也不是真的八地菩萨。求菩萨的过失了。然后又观察自己准备布施的钱财:哟!我这十万块钱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施主假使如法以五个要领去布施,他受到的果报是这么胜妙,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得到恶劣的果报呢?施主如果已清净的布施了,由于这个因缘导致未来世多饶财宝,出生于上胜种姓之家,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中也没有担忧恐怖的事;并且他的布施是如法的布施,所以他所有的财物,国王、盗贼、水火都不能侵夺;就算是偶然损失了财物,也不会产生忧愁苦恼;因为如法布施的 三摩地

2018-07-23

特别是布施以后绝对不要后悔,否则来世得福时也会常耗不集的;所以不管以前你们在哪里布施过,现在已知道不是了义的道场,但绝对不要后悔,要有欢喜心,才不会未来世福果常耗不集。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 三摩地

2018-07-23

特别是布施以后绝对不要后悔,否则来世得福时也会常耗不集的;所以不管以前你们在哪里布施过,现在已知道不是了义的道场,但绝对不要后悔,要有欢喜心,才不会未来世福果常耗不集。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 三摩地

2018-07-23

特别是布施以后绝对不要后悔,否则来世得福时也会常耗不集的;所以不管以前你们在哪里布施过,现在已知道不是了义的道场,但绝对不要后悔,要有欢喜心,才不会未来世福果常耗不集。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 三摩地

2018-07-23

特别是布施以后绝对不要后悔,否则来世得福时也会常耗不集的;所以不管以前你们在哪里布施过,现在已知道不是了义的道场,但绝对不要后悔,要有欢喜心,才不会未来世福果常耗不集。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 三摩地

2018-07-23

佛开示说:因为布施的财物就是有作之法,把财物布施了正是有为有作的法,布施既然是有作的法,当然是业;有为有作的财物施出去了,也有施者的身口意行,也有受施者的身口意行,一定已具足布施的法;具足了布施法的条件:施者五阴、受者五阴、布施财物,具足成就布施,才能说是无贪。无贪的善心由布施,就把我所烦恼给断除了,由布施的缘故来破我所烦恼。也就是说:既然能真 三摩地

2018-07-23

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克扣父母的供养来布施,否则就是不如法求物来布施。若能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就称为一切施。永远都以清净心来布施给接受的人,也叫作一切施。布施时不计较所施财物的多寡,即使身边正好财物不多,也能拿出来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