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譬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曾开示,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钱财将要杀死很多人,或者有人欲加害声闻、缘觉、菩萨等等,菩萨就会思惟:“我如果断了这些极恶众生的生命,自己将来堕入地狱;如果我不断这些极恶众生的生命,他们就会堕入无间地狱。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将这些极恶众生杀了,自己入地狱受苦,也不愿这些极恶的众生入无间地狱受苦。”菩萨思惟之后,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问他说:「你意下如何呢?我释迦牟尼佛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我曾经为大家说过法吗?」一般人听了这话会觉得奇怪: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会叫作成佛,才会出世度化众生求证佛法,为什么突然间又问了一句说:「我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而且明明成佛转法轮以来,至少初转法轮的声闻缘觉菩提都已经转过了,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才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所传授的这个五个阶段的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在世尊下生之前,此地的众生普遍的程度,必须是已经多所熏习了这样子五乘教法的内容。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世尊的法教包含有哪些呢?世尊的法教除了包含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外,还包含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总共五乘法道。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称扬功德品〉中说:世间所有人乘、天乘、若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皆从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而得成办,菩萨所有方便善巧,皆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者,缘觉菩提的十品圣人中,也是只有最上层一、二品的缘觉圣人,才是有神通的,并不是每一品的辟支佛都有神通境界的。依照这种标准来看,那些下八品、下七品的缘觉圣人,也应该都算是还没证悟缘觉菩提的凡夫了。然而他们却真正是证悟缘觉菩提的圣者,所以,用世间有为法的神通境界的有无,作为判定是否有佛法证量的方法,是有很大过失的,将会成为否定辟支佛的大恶行。此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乘他没有办法摄受与自己同一种种性的有情,而必须要由菩萨来摄受呢?这是因为说,声闻缘觉乘的有情,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亲证解脱,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五阴身俱灭,已经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在这个世间出现;即使是最懈怠的声闻人,他七返人天,一样也要取证无余涅槃。只有菩萨才能够发愿生生世世入世,来利乐有情;只有菩萨才具足乃至于超过阿罗汉、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概略说来,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供养法宝时,就如同在供养佛一样,没有差别;又法可分为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及佛菩提。如果相信有三乘菩提之人,也是在供养法。从佛的开示可知,供养法宝有理、有事,理不碍事,事不妨理,而且理事圆融。在事相上,供养法宝,就是在供养三藏十二部经。所以菩萨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在供养三藏十二部经。然而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三藏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功德田部分,由于三乘菩提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声闻、缘觉修学二乘法而成就二乘菩提,菩萨修学菩萨法而成就佛菩提。尤其是佛菩提,可以让菩萨依所亲证的三乘菩提,度更多的众生来成就三乘菩提,这就是在功德田种福田。从上面分析可知,菩萨弘扬三乘菩提法义,护持三乘菩提了义法,就是在报恩田、功德田种福田。又菩萨对三宝当中的僧宝种福田,就是在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因为佛法的方便析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各有其所应成就的福德与智慧;所以,即使一般人都能够随时引用而朗朗上口,其实福德与智能的层次的深细、广狭差别,却不是号称在学佛的一般大众所能够了解的,而菩萨也是只能少分、多分的了知以及亲证,这是唯佛与佛才能够究竟。先来简单谈一谈福德的道理;而其中另有自受用的功德,或者说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先不要气馁说:菩萨怎么有那么多的庄严应该去庄严?佛法若依一般的区分,可分为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既然叫作佛法,表示说,这五乘的法是发愿成就佛道的学人所应该逐渐去具足的法。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假如提到人伦,都会说三纲五常,这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以及仁、义、礼、智、信。虽然说这也含摄在佛法中的人天善法之中,但是有时候这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菩萨只得佛菩提,而且修学的目标是为了要圆成佛道,但其实在进修的过程中,随着智慧更加深妙的同时,断烦恼反而变成他的副产品;而从般若智慧的观照来看,更可以契会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究竟之所依止,所以也可以为众生宣说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表面上好像也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却是隐覆第一义谛的密意而为众生宣说,所以说法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自性法宝,就是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一切法,而为大众所受用,乃至有众生进而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也就是说这个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包括了自他有情各自的八识心王,自他有情所造的共业、无明、业种等,因而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器世间与诸法等等,让有情得以在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安住,并借着自己所生的五阴世间而在器世间生活 | admin 2018-07-22 |
![]() |
(十三)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十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于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缘觉,乃至无上菩提,随其所应皆得成就。如是功德差别无量,因修房室殿堂楼阁施佛及僧,获如斯报。「若复有人,以美饮汤药施佛及僧,获十种功德。云何十种?一诸根,二清净鲜洁,三额广平正,四容貌熙怡,五形色光润,六福德,七离飢渴,八远离三恶,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及僧美饮汤药,获如是报。——摘录自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