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综观佛示原文及限于篇幅而未抄录之更多原文,悉皆在说菩萨种性,非谓佛性,智者观已,即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真正的大乘是一佛乘,这一佛乘是函盖了声闻、缘觉的智慧,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乃至含摄了人天善法。也就是说,一佛乘其实是函盖五乘,是以佛菩提来函盖二乘菩提乃至人天法,这样子才是完整的一佛乘。而且要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后,能够知道如来藏有种种的功能,这个功能叫作种子,能够遍知他的一切种,所以成就了道种智,才能够成就佛道,这样子才是能够庄严菩提。如果没 三摩地

2018-07-23

如来藏第一义谛法,不同人天善法、声闻菩提法、缘觉菩提法。人天善法,人人可教、人人可学、人人可传。二乘菩提法,在佛世时须具有品德、道德观念之人,能信因果,乐于布施,不悭贪之善人,佛才会为其说解脱之法。而佛菩提如来藏妙法,佛更是于们修学二乘菩提十余年后才传授。兹因如来藏乃众生本具,日用而不知!是法,众生难信、难悟、难修、难转依,故佛对缘未熟之人往往不开 三摩地

2018-07-23

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后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人跟缘觉人,修证虚妄分别相或者因缘相的一部分;而菩萨尽未来际修证第一义相的内涵,并且也分证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而进一步去证知说,其实都是从自心流注而运作,然后最后遍知如来藏中的一切种,究竟了知第一义相。所以才说,二乘法是含摄于大乘法中;由于这个缘故,而不说三乘菩提,但说一佛乘。所以,主张佛法是一味,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菩萨的种性呢?菩萨的种性是相对于声闻种性或者缘觉种性来说的,声闻种性跟缘觉种性,它与菩萨种性有很大差别的;因为菩萨种性就是,能够为的流传,还有整体的佛教将来的永续流传,能够考虑;可是声闻种性或者是缘觉种性,他们是修解脱道,不是修佛菩提道,所以说修解脱道而不修佛菩提道的这些声闻、缘觉人,他们是以自己的解脱当作首要的目标,而不考虑佛法的永续流传。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三摩地

2018-07-23

母及眷属,譬声闻缘觉。是二乘人见诸众生漂没有流沉溺生死,虽复忧念伤叹慈愍,无力无能济拔令出。豪富长者即是菩萨!清净无垢,无秽浊心!已能证见未曾习法,来入生死,臭恶之处,而现受身,济拔众生。阿难当知!如是菩萨大悲,希有不可言说。超出三界脱诸累缚,更入三界受三有生。因沤和拘舍罗,摄持波若波罗蜜。虽有烦恼,不能点污。演说,灭众生苦。阿难!是如来界大威神无 三摩地

2018-07-23

三归五戒是证初果解脱的基本要件,若不能接受佛教中的三归依,而宣称可以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者宣称可以证得缘觉果,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受三归五戒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修除异生性;异生性修除了,才有证果的可能。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 三摩地

2018-07-23

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他也是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不是透过意识及意根去清净修行,又如何转易第八识所含藏染污的种子变成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呢?所以说,在修行道路当中,不论是凡夫、声闻缘觉的二乘菩提还是菩萨的佛菩提,最需要修行的心、最需要转变的就是意识及意根。(原标题:您修的到底是那个心) 三摩地

2018-07-23

一切烦恼的根源,譬如我所执、我见、我执、善恶业、心所法……等种子,其实都存在第八识中,所以缘觉所观的因缘法只能推溯到这个本际识,就是最终法了,到此就只能再退回来而无法再向前推溯了。这道理在四阿含中曾经密意说过,可是到末法时的现代已经没有人懂得了,那些自称已经证得三果、四果的师、大居士们也都不懂,可见他们的证果都是因中说果。这道理,我们在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在初发菩提心到第一次明心前的多劫修行中,难免会遇到专修解脱道的声闻、缘觉师,假使这位菩萨运气不好,常常遇到二乘之师,屡屡被教以厌生死苦,欣涅槃乐的解脱道法,久久熏习之后,有可能就会成为定性二乘人,证解脱后必取灭度。站在菩萨想要成佛的立场来看,退堕二乘地而入无余涅槃是学佛的道路上最恐怖,也最应该避免的事情,甚至说宁可因为起大烦恼而造下断尽善根的三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也有菩萨的五盖,还没转入菩萨之前的缘觉也有他的五盖,一直到等觉妙觉,地地皆有五盖,慢也是一样。经中说毕陵尚慢,那就是说即使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到了四果,五上分结之中慢的结已经断了,但是仍然还有余习未尽,还有一些残留的习气,但是慢的本身是不存在了。所谓慢的余习是说他的习惯性还存在。譬如说断瞋也是一样,瞋恚心断的人,因为过去有个习气在,所以他很用 三摩地

2018-07-23

不但要在三宝之所、生起爱敬之心而行礼拜、供养……等等,还有许多都应该修行的法门,最后乃至要建立志愿,也就是要建立志向、发起愿心:我在供养三宝、护持正法……等事相上做了许多事情,福德大约具足了,如今我还得要追求证道之法,应该要证得无上菩提了!无上菩提当然不是指二乘解脱道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啊!二乘的菩提是有上之法,因为佛菩提超 三摩地

2018-07-23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盘。」从以上所引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