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 admin

2018-07-21

他说:“你主张佛性可以肉眼看见,为什么你见性了以后还会变成老花眼?”奇怪了!见性了不可以老花眼吗?若真如此,则老人就不可能见性喽?是不是?那么近视眼也应该看不见佛性喽!以前被我们以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居然写出这些话!仅是一段短短的质问,漏洞就有很多;我们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悟前与悟后》,书里面有很多见道报告,都讲“一根若见,六根俱见&rd admin

2018-07-21

又有人主张: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就是六识的自性,就是真心。这样的说法,也与佛所说的颠倒。为什么?因为六识的自性,是依于六识而有,不能自外于六识。前面已说,六识是虚妄法,更何况是依于六识而有的自性,更是虚妄法。此外,在重度麻醉的时候,这六识的自性究竟到哪里去了?统统不见了。由此可知:依于六识而有的自性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接下来是 admin

2018-07-21

上品下生的人住在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但是看不分明;犹如我们刚出生时,看见父母亲看不清楚,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够了了分明。再经过那边的三小劫才能进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以后七天,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得到第四果。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正 admin

2018-07-21

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劫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天后,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证得四果。下品往生者都是造诸恶业,但不诽谤佛法、不诽谤善知识的人,他们开悟证果的时间更久。唯有上品上生者,乘金刚台往生极乐以后,直接见佛闻法,顿悟无生法忍,位在初地乃至八地,修 admin

2018-07-21

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马鸣菩萨说,这个意根有五种不同的名称。第一个名称叫作“业识&rdq admin

2018-07-21

打坐进入定中能知能见之心。(9).打坐入定时不闻外声、不见外境之灵知心。(10).打坐入定后无见闻觉知之心。(11).证得神足通,能离开色身飞来飞去的心。(12).神通之心。(13).十方唯一虚空,是吾人共有之真心,是常,祂有殊胜之体性及能量,能生吾人之知觉心等变易作用。(14).无相念佛之心。(15).能看见话的前头的心。(以上诸心皆常见外道之常,其实非常。)(16).没有如来藏真如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 三摩地

2018-07-21

」《密严经》中又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大乘密严经》中又云:「藏识一切种,习气所缠覆,如彼摩尼珠,随缘现众色;虽住有情身,如鹅王无垢,是决定种性,亦为大涅盘……。」又云:「真如非异此,诸法互相生,与理相应心,明了能观见,此即是诸法,究竟圆成性。」《密严经》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在五扶尘根面对外五尘时,五色根的神经能够传输外五尘境的信息到五胜义根(头脑)处,由第八识配合外五尘境产生内六尘相分,由意根触觉内相分的法尘境而生起作意的关系,才能由第八识不断流注六转识(识阴)种子,因此才能了知内相分六尘境界,由这内相分的六尘境界来与外境五尘境界相连接,而使吾人有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等性;其实众生都只是接触到第八识如来藏所出 三摩地

2018-07-21

前五识,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能觉是身识;因眼等五根是色法,是段肉,不是心法,能触五尘而不能了知色尘等相,要由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色尘等相。能了别色尘之心是眼识,我们能见是因为眼根接触色尘后,眼识出现了才能看得见色法;耳等四识也一样。所以前五识心要依五色根不坏,还须与意识俱起,前五识才能了别五尘境的粗相。眼识只能了知青黄赤白等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识阴的功能,其实就是六识的功能性,也就是眼识能见之性,耳识能闻之性……乃至身识能觉之性、意识能知之性,正是自性见外道最执著的识阴六识的自性。只要把意根、法尘、意识都灭了,就不会有六尘的触,所以种种法都会跟著灭尽,不再有自我的存在了,当然就离开生死轮回苦了!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除识阴的苦,识阴炽盛之苦就会跟著灭失,这就是识阴之苦灭除的境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你告诉他一切法真实常住,他就想:我能见、能闻是真实常住,我所嗅的香、我所闻的声、我所见的色也都是常住,因为这也是一切法。那他就得轮转生死了。所以对未悟的人,一定要跟他讲:一切法虚妄,一切法缘起性空。等他知道一切法缘起性空,再来告诉他:空中有不空者,不空者谓如来藏。有时说:不空者谓一切法,因为一切法归如来藏。可是对一般人来讲,要告诉他:法有很多很 三摩地

2018-07-21

而此中品与下品往生者,于往生极乐国莲花开敷时,皆不能见佛;此理与大乘修学次第相当吻合,所谓见佛,必定是要能见自性佛、自性弥陀,亲证大乘第一义谛之义理;至少亦须信解第一义正理,方能了知如何是见佛,往生后始能面见弥陀世尊。《大宝积经》中佛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 三摩地

2018-07-21

二、见性:用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见到自己和六道众生的佛性,而且六根心眼同时见到。不懂如来藏,又怎么能懂得十住菩萨眼佛性的境界?以经典为正,佛性:No.374大般涅盘经(卷8)T12,p0412b40卷,北凉昙无谶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No.374大般涅盘经(卷27)T12,p0528 三摩地

2018-07-21

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说对于道路在哪里呢,都不能见,那就没有什么道心可言。所谓的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能够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说原来修行大乘法,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依于如来藏的种种法性,而能够转依之,这样子才能够叫作见道。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 三摩地

2018-07-21

’纵然能听闻到佛法,因不具择法眼,实际却是离开佛陀而不自知,而渐行渐远到别处修行去了,那么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受什么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实践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萨若能见佛,如果能够亲眼看到佛,那么就可以心地清净。若是亲自听闻佛的法音,那么心中则会喜爱好乐佛法,得大智慧。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脱。有以上种种亲近如来的无量 三摩地

2018-07-21

戒定直往菩萨初地能同时面见百尊佛,能见一百佛世界,能够振动百佛世界,能够住于世间百劫而不坏。而断三缚结的菩萨初果这些都做不到,何况其他更多功德呢?所以明心见性之后的解脱功德,虽然相当于初地二地菩萨,但是不能以初地二地菩萨自居,尚未满足初地应具之智慧及三昧功德故。若依照《华严经》判果,明心的人属十住位的第七住——不退转住。依照《菩萨璎珞本业 三摩地

2018-07-21

」「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