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习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障难,比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诸佛为了度化众生的大愿,都在人间示现成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2集佛为什么要度众 三摩地

2018-07-21

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不欺骗一切众生,所以得到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能布施持戒,修道时心不动摇。所以得到足下平满相。(足里无凹处。)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顶相无能见者,是六十六。诸佛手足指约分明,庄严妙好,如赤铜色,是六十七。诸佛行时,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现印文,是六十八。诸佛自持不待他侍,身无倾动,亦不逶迤,是六十九。诸佛威德远震一切,恶心见喜,恐怖见安,是第七十。诸佛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是七十一。诸佛能随诸有情类言音,意乐而为说法,是七十二。诸佛一音演说,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是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戒慧直往菩萨,于三地满足之前,皆不能见报身佛,唯能见应化身佛。3、法身佛法身者,谓佛真如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不忘不愚一切法,能以无功用行而了一切有情心行。法身佛不说法,无色无相,唯佛与佛乃能具知,证悟之菩萨随其悟之深浅,知其多少。佛之法身则是无垢识真如,常乐我净,能与二十一心所相应;于十方界之有缘众生,随缘赴感,靡不周详。此 三摩地

2018-07-21

然佛以此《央掘魔罗经》扼要显发,藉以导引菩萨道,如本生谭所说,建立二乘人信心,如同释迦牟尼佛多生为菩萨,头出头没,何有入灭之心!如来即是不生不灭义,于此经中广说,所以先合涅盘,以此而说解脱,既然解脱,而能够世人能知能见,所以当知,大乘所说解脱是真解脱,不同于小乘之解脱,无有取证真实,亦无法利益有情。欲持守真实菩萨戒,方为佛道,如何以阿罗汉自灭为义? 三摩地

2018-07-21

三十二、顶肉髻相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八十随形好】八十随形好:乃随三十二形相之八十种好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二。诸佛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诸佛手足如意,软净光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戒慧直往菩萨,于三地满足之前,皆不能见报身佛,唯能见应化身佛。3、法身佛法身者,谓佛真如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不忘不愚一切法,能以无功用行而了一切有情心行。法身佛不说法,无色无相,唯佛与佛乃能具知,证悟之菩萨随其悟之深浅,知其多少。佛之法身则是无垢识真如,常乐我净,能与二十一心所相应;于十方界之有缘众生,随缘赴感,靡不周详。此 三摩地

2018-07-21

此三若缺其一,必不能见,不唯善知识不能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见性之层次有四:凡夫随顺佛性、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诸佛随顺佛性。前一乃凡夫臆想及感觉佛性,非是宗通,后三乃外圣内凡佛子及圣人之见性宗通。(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35,正智出版社。)明心之宗通复有二种:一者大乘般若之法智类智,二者无生法忍之一切种智。 admin

2018-07-21

其实真宝珠之处,仍于此水之中,但须以「方便善巧」而得,此即是如来之一乘说法之真实义!唯有取证佛地之涅槃,方有真实之究竟涅槃可说,余人所得,不过相似其分,虽诸七住别教菩萨,亲证涅槃,不过知其少分,然于涅槃实相之一切功德体性仍有多分无法亲证,唯有受熏道种智,而知道其中之极微少分,对于诸法实相之所显现所生所灭,更只能依稀如理而意会,于此中之五蕴如何与涅槃 三摩地

2018-07-21

)眼见佛性时,即入十住位,名为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若于初地三地眼见佛性,名为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已分证法无我、分证五分法身故,故于见性时,不似未入地菩萨见性者之执有佛性可以眼见;不起能见所见诸解,故不障碍法无我之继续修证)。此十住菩萨随后复随彼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经、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种智正理,了知八识心王、五法、三 三摩地

2018-07-21

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 三摩地

2018-07-21

结果这些人却把他能见的眼根、耳根这些都捂起来,然后乃至于这意识心呢,也给祂想办法变成在完全泯昧无知的情况下,他说:“这样我没有见闻觉知了,我在念与念之间至少我还有一个空档没有见闻觉知。”乃至“我能够将这没有念的时间拉长。”你拉长又有什么用呢?拉长的话,你还是将你能够、本来能够见闻觉知的压成、伪装成、假装成、假造成没有见闻觉知的真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门来广修六度万行。一定要依八识论大前提来修学,您才有办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有办法进入佛法的内门之中来勤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依六识论与八识论不同前提来建立方向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出来:六识论者无法断我见而不可能实证声闻果,也无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而不能实证佛菩提果;八识论者则是可以使 三摩地

2018-07-21

于天眼通,得通之阿罗汉能见一千世界乃至见三千大千世界,过是以往不能复见,而诸佛能见无量世界。证悟之菩萨若修天眼,可见未来世受生度众因缘,此天眼通不共外道。于天耳通,菩萨能闻十方诸佛说法,此不共外道。于他心通,得通的阿罗汉知无色界有情心所住境,辟支佛知阿罗汉心所住境,菩萨知辟支佛心所住境,佛知诸菩萨心所住境。于宿命通,鬼神或知一二三世的往事,天人或知 三摩地

2018-07-21

体究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自性弥陀”,但是不能见到佛性,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果地无相念佛。三结断的缘故叫做果地无相念佛。因到此地步,信心更坚强,就想如何可以见实相?实相是有可见的,虽然说实相无相,但实相又无不相,一切相又莫非实相。然后又开始体究。辛苦地体究很久之后,终于见到佛性,称之为亲见自性弥陀,这时才叫实相念佛。这才是 三摩地

2018-07-20

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人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说的是修一行三昧先要有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此法门很殊胜,可以让我们从有相直接进入实相。但也要具备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本 三摩地

2018-07-20

接下来又思惟:「就像这一张画像,它不能见,虽然画了一尊如来坐在那里,十分庄严;可是画像里的这尊如来,它不能见,也不能听闻,也不能辨别香臭,也不能用口舌去尝一切味道。身体也没有触觉,它也不会思惟,它也没有呼吸出入。一切诸法也是这样:一切的诸法,并没有「知」存在,一切的法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法。涅槃之法并没有说:「我是涅槃之法。」它不知道;善法并没有说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说:人不是生来就瞎眼、生盲的话,有目都能见。目之能见,是因为心的关系,有心便能想。目既看过太阳,我们心里就去想太阳,并以实物来练习。即太阳将下山时,对著太阳来观想,眼睛对著太阳正心正念来看。看过了,眼睛闭起来去想太阳(注意想时不要用观,亦不可用眼睛看)。想那个太阳就在心中,如同作白日梦时的那个想,挪到此时来用。若模糊不见了,就张眼再看一、二秒钟 三摩地

2018-07-20

有天眼的人就能见到。我们说这个人就是已经被大势至菩萨的无边光所照耀。十方虚空无数佛世界的每一个世界的念佛人中,必有某些人亲见自性弥陀,心放自性光明,此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照耀无所不至,故名大势至,亦名无边光菩萨。见了自性弥陀之后,明自真心,见自本性,必将因为由悟而生的“理一心”的定力、慧力、“道共戒”的戒力,凝聚成“无上力&rd 三摩地

2018-07-20

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身也无比广大和庄严,所以只要次第而修,此感彼应,必定能见。从观经十六观的第八观到第十三观都属于观想念报身佛法门,第九观则兼述念法身佛之境界。念报身佛并不仅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