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 | admin 2020-06-08 |
|
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维,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 | admin 2020-06-08 |
|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是有色根,五识的立名,是因为随五色根而立的缘故,所以眼识就依眼根的能见外色尘功能而立名为眼识,意谓眼根有见外色的功能、眼识有分别色相的功能......乃至身识依身根的能触冷热......等功能而立名为身识。(第六识——意识从意根立名,但意根不是有色根。)五色根都属于色法所摄,即是「名色」中的色。眼根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之差别,眼之扶尘根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我执亦称人执生执,关于我执,《成唯识论》卷一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我执),二者分别(我执)。俱生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在没有法可见当中,却又有能转依金刚心真如的意识心继续能见闻觉知,证悟以后应当如是转依。所以,菩萨证悟如来藏以后继续修学般若,有一天他会读到经中有一句话说「以真如不可得故」,他知道真如为什么不可得;因为真如是你本来就有的,你的金刚心如来藏在你开悟之前,祂本来就是真如法性。你开悟了,说自己真的证真如了,其实也没有证,因为你的金刚心本来就已经真如,本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一直都以为:我们能见、能闻、能知、能觉的心,祂是真实的。其实不然,你每天晚上睡着了,祂就断了,祂要靠另外一个本来就不了知六尘的如来藏心,以及似有知似无知的意根,才能让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重新再现起。你这个能知觉的心,既然眠熟时就间断了、不在了,那就是无——没有;不存在的无法,怎么可能明天早上自己又生出来呢?那不就变成无中生有了吗?一定要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戒慧直往菩萨,于三地满足之前,皆不能见报身佛,唯能见应化身佛。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 | admin 2020-06-08 |
|
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 | admin 2020-06-08 |
|
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深入整理通达即是通达位,仍属于见道位。明心见性只能算是见道,只能断见所断烦恼,仍不能顿断修所断烦恼。所以悟后须进入修道位,历缘对境中修除断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尚未明心见性之前,先要修行信心。十信满足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圆满,才能由加行位而进入见道位--明心见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能见,生起无量恐慌。如是见火烧耳听时,能为镬汤烊铜;见火烧鼻嗅时,能为黑烟紫焰;见火烧舌味时,能为燋丸铁糜;见火烧身触时,能为热灰炉炭;见火烧心意时,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二、闻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狂涛骇浪,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随波逐流入无间地狱。闻 | admin 2020-06-08 |
|
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信受;二乘无学及诸未悟大乘凡夫,悉不能测,往往谤为后人伪造,而不知诸大乘经法能修能入,故称愚凡。是故应佛及报佛名为智慧佛。---------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法身、涅槃、离自性者,亦谓真如也 | admin 2020-06-08 |
|
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信受;二乘无学及诸未悟大乘凡夫,悉不能测,往往谤为后人伪造,而不知诸大乘经法能修能入,故称愚凡。是故应佛及报佛名为智慧佛。---------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佛之法身则是无垢识真如,常乐我净 | admin 2020-06-08 |
|
)眼见佛性时,即入十住位,名为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若于初地三地眼见佛性,名为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已分证法无我、分证五分法身故,故于见性时,不似未入地菩萨见性者之执有佛性可以眼见;不起能见所见诸解,故不障碍法无我之继续修证)。此十住菩萨随后复随彼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经、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种智正理,了知八识心王、五法、三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能听、能觉的识,于睡眠等五种状态以外的时间,一直不断地追求各种境界相(色声香味触等法,佛子则追求定境法尘相),求得之时随着六尘相而忆想、觉知、观照。然而这忆想、觉知、观照的心,以及和祂相对的一切境界相,都不是‘我’,也都不离‘我’。不可说这些心是‘我’,也不可说祂们不是‘我’,因为这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然因汝不见故,说汝无佛性,现在不能见故。--------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