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奇哉!沙门瞿昙!神力大德,能见天魔波旬,而我等不见……。’”《大正藏》册2,页359,下19-页360,上20。(2)《杂阿含经》卷45:“尔时,尊者婆耆舍住王舍城寒林中丘塜间,作是念:‘今世尊住王舍城那伽山侧,与千比丘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 | admin 2023-04-19 |
|
然圣教东流年垂七百,时经十代代有其人,梵僧既继踵来仪,汉德乃排肩受业,亦有亲行西国目击是非,虽还告言,谁能见用?又经云“食已洗足”,明非床上坐,菜食弃足边故,知垂脚而坐是。佛弟子宜应学佛,纵不能依,勿生轻笑。】《大正藏》册54,页206,下23-页207,上12。僧众到了晋代讹为趺坐而食,或与先秦以来席地起居的习惯有关(日常跪坐、蹲坐,不以垂足为式; | admin 2022-06-23 |
|
”[11] “毘卢遮那是法身佛”,即“毘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自性法身中的自受用身”;然,法身佛为一切菩萨所不能见,所以“化现为卢舍那佛示现,就方便称为毘卢遮那佛”,此即“毘卢遮那佛所示现的报身佛卢舍那就是毘卢遮那佛”。[12]如来即在此莲花台藏世界海中化现无数释迦如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如来愿力不可思议,功 | admin 2022-06-23 |
|
第二次禅三——见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嗔、痴之所覆蔽。——《大般涅槃经》 这时候刚好又要禅三,恩师催了三次,说我有见性因缘,一定要我报名;更表示台中道场等禅三回来之后再找,于是我就因此报名禅三。禅三前开始用功,虽然之前看话头已经看了将近三年 | admin 2021-05-14 |
|
所以我们都应该发愿,往生那里最理想!三、我们(人)的色身是有生有灭的,有使用年限,时间到一定会坏掉、会死,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心也是不真实的,死了就没有了,所以叫做假我。但我们还有一个恒(他的真实性始终如一)、常(永远不会断灭)而且不生不灭的心,他才是真正的我,佛称祂叫自性真如、真心、如来藏,是本自具有的真实心,并非别人给的,亦非修行后才有的,是本来就 | admin 2021-05-14 |
|
一切世间无能知者无能见者洗除心垢得万梵行。说是语时。复有他方无数百千万亿天子天女。大梵天王乘天宫殿。持天花香奉献如来。绕百千匝。五体投地合掌劝请。诸天伎乐不鼓自鸣。时诸梵王异口同声。而说偈言。无量无数岁空过无有佛众生堕恶道世间眼目灭三恶道增广诸天路永绝今日佛兴世三恶道殄灭增长天人众愿开甘露门令众心无著疾疾得涅槃我等诸梵王闻佛出世间今者得值佛无上大囧 | admin 2021-05-12 |
|
其他的众多经文中,也没有您所说的必须第四禅方能见道的经文,您可否再寻找经文来让我看一下?又禅宗祖师百人之中难有一人已证四禅,那么您认为他们都是大妄语人而现在住在地狱中吗?您所举此世比较过去世有无证得禅定的道理,与大乘见道或是否已得佛的加持,不是同一个逻辑,不得据以为言。因为往世若曾被佛加持过,即是加持过了,难道世尊必须每一世都来加持?何况菩萨此世重 | admin 2021-02-02 |
|
愿我能见他们得解脱,愿我能为利益如此众生甘愿舍弃一切。为利益众生,极难布施之自己眷属、城市、王位、宫殿、子女、乃至自身皮肤、血肉、骨骼、头、及至生命,愿我皆以欢喜心布施舍弃。过去无人行之布施、未来行持菩萨道众人任谁亦无法布施之物,我愿舍弃。无数生生世世,为获菩提,愿我能行布施。不惟自己布施,也能劝众人布施。愿我以种种难行之行,持清净戒律,行净戒波罗 | admin 2020-07-30 |
|
菩萨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都是自心变现的见分在分别自心变现的相分(自己在玩自己),它没有真实自在的体性(是虚妄法),因此不再执外境为真实有,也不再计执能见闻觉知的心是真实自在的我,渐渐地远离种种虚妄想。从佛的开示可知:这五法的内容非常重要,可以让明心的第七住菩萨一路修行成为地上菩萨,乃至成佛。因为这样的缘故,笔者有必要将这五法的内容加以说明,让 | admin 2020-07-27 |
|
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 | admin 2020-07-23 |
|
云何意识觉知心是分别事识?谓意识能见闻觉知,故有如是五种别境心所法,由是缘故即能了别六尘所摄之一切诸法。譬如吾人静坐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的过程中,心中都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是长辈、是友辈, | admin 2020-07-06 |
|
于《辩中边论》中,弥勒菩萨并非如宗喀巴所曲解的一般“为了破除外境而建立阿赖耶识”,而是申辩阿赖耶识心体之中道性,以及不能见此如来藏真实法者之虚妄分别性内涵,亦开示已见真实者如何了知此虚妄分别性而修道对治烦恼障与所知障。恭录部分论颂如下,以举发应成派中观攀缘附会及扭曲之伎俩:【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虚妄分别性,由此 | admin 2020-07-02 |
|
想想看,二乘菩提最精进利根的人,一世成就阿罗汉就完成了;然而很精进、很精进的人,纵使超劫精进,一样不可能一世成佛;大多数人却是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这样看来,谤哪个法的罪比较重呢?显而易见嘛!所以这一些谤大乘法,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他们从现在开始计算,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过完了,他们还不可能见道;因为他们死后要下堕三恶道,次第经历地狱、饿鬼、畜 | admin 2020-06-20 |
|
舍利弗,若人能见诸法无相,无名无触无忆无念无生无灭,无有戏论,不念一切法。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信解诸法皆是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是名真见佛。谓一切法无求,无戏论,无生,于此事中亦不念不分别,是名见佛。若有人于此法中无忆想分别,无取无舍无贪无违,无想无想业,不贪言说,知法假名,皆无所有。断语言道,无有差别,亦无戏论,是名无生无想行者, | admin 2020-06-14 |
|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 | admin 2020-06-14 |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 | admin 2020-06-14 |
|
![]() |
琅琊阁重蹈覆辙----心外求法觅真如 平实导师造此《灯影》与《涅槃》等,证明大乘第八识如来藏正义即如来阐述之第一义,两千多年从来如是,无可摧破;然师虽于《灯影》再三教诲,今日网路犹有化名琅琊阁者及其写手再行滋事,依自己错会《成唯识论》与《述记》之恶见,重蹈2003年退转者之覆辙:一、执取真如法性以为实际理体,二、将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生灭心,三、 | admin 2020-06-09 |
然因汝不见故,说汝无佛性,现在不能见故。--------平实导师《平实书笺》佛性以真如(如来藏)为体,藉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及所知障为缘,而有有根身、命根、五胜义根、五扶尘根、意根、前六识、八识心王之五遍行、前六识之别境五、烦恼......等,而有受想行觉,佛性于中现前运作,亦复不离如来藏所现内外相分,若缺其一,佛性即不于人间现前。而此诸法皆由八识心王所生故,七转识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佛说金言乃是开示:真心之体性,非是一般凡夫眼识之所能见,唯有真悟之人以其慧眼方能见知;故云菩提之性非眼识所能识知,乃至非意识所能识知,唯真悟者之圣慧眼方能知见,唯真悟者之意识方能知之,非意指眼识不能看见佛性也。--------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习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正法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障难,比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诸佛为了圆满度化众生的大愿,都在人间示现成佛。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