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习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障难,比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诸佛为了度化众生的大愿,都在人间示现成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2集佛为什么要度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彼肉眼者所不能见。信阿那律知有鸟迹。肉眼愚夫声闻缘觉。信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受。我闻先佛称说此地。于劫初时有四种味。彼时众生食四味者于今食土。以久习故今犹不舍。曾于过去诸如来所修如来藏者。亦复如是。久修习故。今犹信乐长夜修习报如来恩又于未来说法者所闻如来藏。闻已信乐。如彼食土。非余众生。彼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不二入。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文殊师利。何谓菩萨不二入法门者。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维摩诘经卷下香积佛品第十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念佛可以念到念念之中,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就是证得三世诸佛的实相如来藏,也就是开悟了。然而这样经由持名念佛而开悟证入一行三昧是有条件的,世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就是想要藉这持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有能见,若有闻者,能说经法;若有持者,未曾有忘,究竟于学。】(《生经?佛说佛心总持经》)也就是说这个总持,佛陀在这部经里面就有说到,这个总持也是佛心,也就是佛心中所念,佛祂的心法也都结在这里面;持了这个总持、这个咒之后,对于佛陀的言说教化,就能够有所思念。当我们在思惟、在持这个咒的时候,就好比佛陀就立在我们的头顶之上。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来持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庄严的弥勒大士却正站在他前面!无著在激动之余,问大士说:“我一心地祈请大士向我示现,历经十二载,为何大士总不示现?”大士回答:“从你入关祈请的第一天起,我便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你因为业障之力,总不能见到我。在这十二年间,你精进地修持,所以净化了大部分业障,再加上因为你刚才能发起大悲心,便破除了一切业障,得见我身!”见到了弥勒大士 | admin 2018-07-22 |
![]() |
比如说苦从何来?是因缘所生的五蕴十八界,五蕴灭了,苦就灭了,《长阿含经》中云:智慧方便观,能见因缘根。苦非贤圣造,亦非无缘有。因此,苦是前世恶业成熟,非无缘无故而有。众缘相合,方能存在,如果因缘相违,必不长久,夫妻俩老是打架,那就只好分手。生活中经常发生此类因果不虚的事,但人们往往都把它忽略了,甚至把它当作佛教神话。实际上,佛法不但是真实而且是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罗汉是如此,而菩萨反过来讲,他却是要证得《金刚经》另一首四句偈,也就是所谓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一首四句偈刚好就是《正觉总持咒》第二句所要演说的不生不灭法的道理。《正觉总持咒》第二句就是涅槃如来藏,涅槃有四种。有刚刚我们所说到的阿罗汉,小乘声闻阿罗汉所谓证得的灭尽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永远灭尽,没有一法剩余,一切生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能见,生起无量恐慌。如是见火烧耳听时,能为镬汤烊铜;见火烧鼻嗅时,能为黑烟紫焰;见火烧舌味时,能为燋丸铁糜;见火烧身触时,能为热灰炉炭;见火烧心意时,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二、闻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狂涛骇浪,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随波逐流入无间地狱。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般若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末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位即初地入地心,正修佛道之始也,通达地仍属于见道位,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修因果分、差别分、三学分等唯识行。菩萨经过修道位的修行,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md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四天王所统领的八部众人眼不能见,故称之“冥众八部”。八部中以天、龙为殊胜,故称“天龙八部”。梵语华译说明提婆天天然妙乐,三界二十八天之全部天道众生;那伽龙守天宫殿,持地注雨等龙类众生,能隐显升降自在无碍;夜叉勇伎又译药叉,亦名暴恶,飞空陆行甚速,守天城门、宫殿等;乾闼婆香阴不啖酒肉,唯嗅诸香,是天帝之俗乐神;阿修罗无端正又译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六识: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前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第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这七个识就是所谓的我,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透过二乘或大乘的见道,把自我的执着消除,认同无我,并依十八界一一现前观察我的不真实、虚妄、假合而有性,如实的证知无我,明了就是因为有我,才会有生死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七、黑闇鬼这种鬼前世时以犯法的手段来榨取财物,把人关在牢里,让人在黑牢里眼不能见物,经常发出悲哀辛酸的哭叫声。因此成饿鬼之后,身在黑暗处,该处到处都是凶恶的毒蛇,他们被蛇咬,好比受到刀割般的痛苦。十八、大力鬼这种鬼前世偷盗别人的东西,然后拿来布施给他的恶友,而不布施福田。因此受饿鬼身之后,虽然有很大的力气和神通,但是经常会遭受很多的苦恼。十九、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因为不明此理,所以常常以为能见闻觉知的心就是做主的心,是同一个,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这样不能自控,不能依据自己的意愿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末那识时时攀缘处处做主,决定取舍的依据是我执习气,也就是依照过去生、今生所养成的我执习气(习性、习惯)来做决定,由于末那识能往来三世而不断灭,所以在过去无量生中养成的习气会延续到今生。因为熏习的时间如此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说:外道人没有智慧且不善识人,这些见解也不是愚痴者所能见解的了的,也非凡夫所能测知,所能校量的。从天界转生人间的众生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得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时,长相端严,具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2、喜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的人为友。3、常乐于音声歌舞赞叹。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爱住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一杯清水有八万四千个众生佛说法的时候,曾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宇宙众生是不可数的,是不可想象的,除了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众生之外,宇宙中无数的星球中也有众生存在;除了我们用肉跟所能见到的众生之外,还有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曾指着桌上的一杯水说,这一杯水中就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当然「八万四千」在佛经中表示数目很多的意思。)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我们看猫、狗,照样有这八识心王,因为它跟我们一样,能见、能听、能闻、能尝、能触觉,乃至它能够思考、能够作梦,而且它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乃至它还会有记忆;所以显然动物跟人都一样是八识心王。那我们的心性,到底是如何呢?其实人的心性,可以说非善非恶,也是可善可恶,只是在非善非恶、可善可恶里面因为有无明而导致有种种的善恶。譬如说,在《胜鬘经》里面有这段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五识,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能觉是身识;因眼等五根是色法,是段肉,不是心法,能触五尘而不能了知色尘等相,要由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色尘等相。能了别色尘之心是眼识,我们能见是因为眼根接触色尘后,眼识出现了才能看得见色法;耳等四识也一样。所以前五识心要依五色根不坏,还须与意识俱起,前五识才能了别五尘境的粗相。眼识只能了知青黄赤白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五现涅槃』外道中的第一种涅槃,是以欲界享乐境界『为正转依』;就在欲界中将觉知性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圆满具足观察,确认欲界中这种领受五欲快乐的境界中,有一个自己的觉知心是恒常不断的,认为五欲中能观能见的功能是圆满光明的,就以此作为涅槃。特别是将欲界中正在享受五欲乐时的一念不生境界,作为正转依,认为这就是涅槃境界。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因为这个本来清净心中,同时又含藏着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使得众生不明了自己有这样的本觉心,因此而不觉心动,而由本心如来藏出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然后这个本心如来藏,又依着外尘境而变现出六尘境界相;又同时变现出能见境界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心,来了别这六尘境界;在了别了境界相之后,则又产生了贪爱或是瞋恚心,然后又以为这些虚妄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