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 | admin 2018-11-14 |
![]() |
五胜义根的话,则是不可见而可对的,就是外观上虽然不能见,但能以意识觉知它的性用存在;五胜义根聚集在头部,就是我们的大脑。这两种五根都是由阿赖耶识藉着意根、无明以及父母四大为缘所变生出来的,是阿赖耶识的所缘境。阿赖耶识藉着五扶尘根来触外五尘,然后在五胜义根处变现出犹如外五尘的内相分五尘境;意根触内相分五尘上的法尘,为了想要进一步觉知,就会让意识以及眼 | admin 2018-11-03 |
![]() |
前五识,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能觉是身识;因眼等五根是色法,是段肉,不是心法,能触五尘而不能了知色尘等相,要由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色尘等相。能了别色尘之心是眼识,我们能见是因为眼根接触色尘后,眼识出现了才能看得见色法;耳等四识也一样。所以前五识心要依五色根不坏,还须与意识俱起,前五识才能了别五尘境的粗相。眼识只能了知青黄赤白等 | admin 2018-08-07 |
![]() |
俗语说“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所说的正是业果报差别而导致没有客观智慧的关系,因此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夏虫生命短促、福德有差、眼界有限,所以不可能见到冰,而不是冰存不存在的问题,假使夏虫有言语能力而极力否定冬冰的存在,当冬天到来时仍然会有冰,不会因为夏虫的否定就使冬天的冰消失。因此,一般对于佛语无信众生,心既无信,此界业果报身也无缘亲 | admin 2018-08-05 |
![]() |
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念佛可以念到念念之中,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就是证得三世诸佛的实相如来藏,也就是开悟了。然而这样经由持名念佛而开悟证入一行三昧是有条件的,世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就是想要 | admin 2018-08-04 |
![]() |
天童禅师又引述南泉普愿禅师之语,破斥能见、能闻底意识觉知心:【南泉和尚道:“我十八上,便解成家立业。若当时识不破,过后望崖赞叹,已是剑去久矣!更向根境法中捏怪道:‘闻底岂不是佛?见底岂不是佛?’用根、境、识作道作理。直饶尔安排得顺,斗饤得成,远之远矣!那时做手脚不办,又是七颠八倒,向甚么处洗得头面净?向甚么处着得手脚稳?尔但一念万年 | admin 2018-08-01 |
![]() |
」《密严经》中又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大乘密严经》中又云:「藏识一切种,习气所缠覆,如彼摩尼珠,随缘现众色;虽住有情身,如鹅王无垢,是决定种性,亦为大涅盘……。」又云:「真如非异此,诸法互相生,与理相应心,明了能观见,此即是诸法,究竟圆成性。」《密严经》 | admin 2018-08-01 |
![]() |
经中已明说,中阴身投胎时,能见有缘父母和合,无正知见及生颠倒见,而不正知入于胎(受精卵)中。又,若无如来藏执持受精卵,则受精卵必定烂坏。又,由于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恒具有大种性自性,不断地从母体里摄取四大,而渐渐成就自己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因此众生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都是以如来藏?因,以父精母血及四大为缘,而由如来藏所变现制造的。在受精卵位时,尚 | 三摩地 2018-08-01 |
![]() |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能见能闻能知本身就已经落入眼识、耳识、意识当中,已经落入识阴当中了,这个法怎么会是最究竟、最的法呢?所以他的说法都错了!如果有人主张了了常知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你就知道他的落处是什么了。乃至于有人主张:师父在台上说法的这念心,你们在台下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心。那你也知道他的说法错了。接下来,有人主张用明点脉气来修四禅八定,然而他们所说的却是与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见能闻的觉知心是有生之法吗?是有生之法。这一世的五色根毁坏之后,见闻觉知心紧跟著坏灭;等到中阴身现起,见闻觉知心才又依于中阴身的微细色法为俱有依而又现行〔编案:六识的生起及运作须有未坏的五色根作为所依,而中阴身必具诸根,所以六识依之而又现行〕;但是得藉父母之缘入胎受生后,这一世的见闻觉知心就永远断灭;再又另外依于下一世渐渐形成的五色根为俱有依(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祖师打坐的时候一直往心内深观,而让他悟入,但这方法只能见性,不能明心。一般人用此法,一千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人会落入定境之中,很难悟。用意知法在动中悟入者,其实大部分是藉着前面所说的五种根门的因缘而在动中悟入。譬如说石霜楚圆禅师,悟前参访汾阳善昭禅师的时候,每一次参究的时候,汾阳善昭禅师或者破口大骂,不然就是谈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是舂米就是砍柴,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明心见性则断三缚结,永不入三恶道。复于见性后求破牢关,或先深入教典学四悉檀。以四悉檀为方便,将自心所悟所学接引后学。则脚跟稳,心笃定,说法无碍。信者往往因之精进修学,终能断结而得度。此后即以所悟见地广度有缘众生,不至以盲引盲,自他皆能得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境界;(7)第七识末那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但末那识的分别能力极差,一般要借助意识具体分析后再来决定如何行动。这前七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如金在不净隐没莫能见天眼者乃见即以告众人汝等若出之洗涤令清净随意而受用亲属悉蒙庆善逝眼如是观诸众生类烦恼淤泥中如来性不坏随应而说法令办一切事佛性烦恼覆速除令清净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说明如下,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向佛禀白:世尊!什么是一行三昧?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法界实相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实相,那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法界,所以要系缘于法界,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入佛的一行三昧,应该要先听闻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要先听闻真善知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像《金刚经》当中佛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这里面所讲的佛,当然就是指的真佛--法身佛。如来的真实法身,祂是无说无示,祂不说法,是由庄严报身来为诸天说法,是由应身、化身来为人间有缘的众生说法。所以念佛虽然有个佛可念,可是究竟是要念哪尊佛呢?又是要念哪个层次的佛呢?这里面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一向出生菩萨经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意不倾动。法集要领经若人百岁中,懈怠劣精进,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进。评曰:知此义,则张善和辈临终十念往生,可了然无疑矣。十六观经佛告韦提希,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南海寄归善遇法师,念佛四仪无间,寸阴非空。计小豆粒,可盈两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