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公元三四四年,鸠摩罗什诞生了,此时公主却顿时忘了天竺语。鸠摩罗什一名鸠摩罗耆婆(梵Kumarajiva,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其父鸠摩炎Kumara,母字耆婆jiva,故兼取为名,义为童寿)。菩萨与母亲一同出家学法鸠摩罗什的母亲,即公主耆婆,在七年的婚姻生活后,有一次,当她出城游览,看到荒冢间枯骨散乱各处,于是深深思惟色身无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三部印度古戏剧残卷,其中一部《舍利弗传》,也是马鸣菩萨的著作,为现存梵文文学中最古老的戏剧作品。马鸣菩萨文学造诣甚高,其文辞优美,叙事细腻,风格鲜活。其作品涵盖戏剧、音乐与诗歌,望重于当时,闻名于当世,成为梵语古典文学的先驱。他所作的诗偈,开了佛教优美文学的先河,于五印度及南海诸国传诵一时,后来健陀罗国贵霜王朝即依其诗偈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如《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这样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妙法莲华经》卷一)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立的誓愿,是要度化教导一切众生皆成佛道,都能成佛。诸佛之所以不像不回心的二乘人声闻阿罗汉,或者是缘觉辟支佛一样,畏生、厌苦、急证涅槃;祂能从最初的因地初发心菩萨开始,历经了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久远时劫,难行能行,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要在这个地方安居者,那就住下来;如果不想住下来,也可以随意的到任何地方去吧!此时舍利弗就独自前往阿牟迦末迦山,接受帝释天与阿修罗女的祈请,受天食供养。那时有一位天魔,就来迷惑了阿耆达国王的心,要国王回到王宫内,沉迷于五欲,也就是宝饰、女乐、衣食、荣利以及;国王一进到后宫以后,就不再出来了。国王告诉守门的士兵,三个月之内不管他是什么人,所有外面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是说:诸佛世尊们,都是为了一件大事的因缘,所以出现在世间。舍利弗啊!什么是诸佛世尊为了这一件事来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如《大般涅槃经》卷18〈8梵行品〉所说: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亦如佛在《妙法莲华经》卷1〈2方便品〉中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为小乘人说缘起理,为免外道又堕于断常见解,所以置答乃至说无记,因此不可说如来不自知如来处色,不可说如来不知未来际,以如来为护卫有情,故有「无记」之说!《杂阿含经》卷32:「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如来者,色已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了知与亲证,所以他们讨厌多闻,声闻人会说:既然解脱了,还需要再听别人说什么?说得再妙也只是能让我出三界而已;可是我已经能出三界生死了,又何必再听?所以有时舍利弗尊者、富楼那尊者讲解脱道时,有的阿罗汉就不来听了,除非是佛亲口所说。声闻人如果没有人求他说法,多半会在午斋、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酥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49,c5-17)世尊入住于空三昧,不生起世间凡夫诸想,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愚痴见解来窥测如来!最后一项是两大的涅盘,在《妙法莲华经》卷2:「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酥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舍利弗是也。光明王者。我身是也。我于尔时。见是象调顺故。始发道心。求于佛道尔时大会。闻佛苦行如是。有得四道果者。有发大道心者。有出家修道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以是因缘。强志勇故。由小因缘能办大事。懒惰懈怠。虽遇大缘。无所能成。是故。当勤精进趣向佛道。白话解释如下:有智慧而善巧方便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缘,而发起大心,趋向佛道;至于懈怠懒惰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在家、出家,事实上佛法的实证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高下差别;可是在当时,比男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了知与亲证,所以他们讨厌多闻,声闻人会说:既然解脱了,还需要再听别人说什么?说得再妙也只是能让我出三界而已;可是我已经能出三界生死了,又何必再听?所以有时舍利弗尊者、富楼那尊者讲解脱道时,有的阿罗汉就不来听了,除非是佛亲口所说。声闻人如果没有人求他说法,多半会在午斋、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在家、出家之外,事实上在佛法的实证里面,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它是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的高下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在《阿含部》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慧比较羸劣的人,经过佛略说蕴处界诸法以后,尚须经过像舍利弗、目犍连,像诸大阿罗汉,为他们再详细地分析四圣谛还有十二因缘、八正道的这样子的正理;然后必须要再独处一个静处——在阿兰若处,在阿兰若处静处思惟,经过长时间,经过时日月年一一通达以后,才能够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另外一种情形是慧强而盖重者。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不但看到一般的人,叫别人是贱民,连看到了教团中的和尚、长老、阿阇梨,也直接叫人家是贱民;甚至见到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长老,他还是叫舍利弗为贱民。教团中为了这件事情,举办了羯磨来讨论;当毕陵伽婆蹉尊者知道,这一次的羯磨是针对他来举过,于是他就不参加;教团只好派使者去叫毕陵来,当使者一到毕陵伽婆蹉尊者住处的门口,结果毕陵伽婆蹉尊者使用神通,这位使者就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后来舍利弗知道以后,就去告诉焰摩迦比丘,扭转他的邪知邪见,后来焰摩迦比丘也证果,后来他也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并不是断灭空’。”接下来我们要谈:很多的佛弟子早晚都诵早晚课,可是却不知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的境界是什么。譬如说《心经》里面,不是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讲的却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