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苦哉!苦哉!所谓‘般若丛林岁岁凋,无明荒草年年长’。就中今时后生,才入众来,便自端然拱手,受他别人供养,到处菜不择一茎,柴不般(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怀。虽则一期快意,争奈三涂累身!岂不见教中道,‘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上座若也是去,直饶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供养上座,未为分外。 三摩地

2018-07-20

曾有人持《金刚般若经》向他请益经义,道川禅师于是作了一系列偈颂,为他开演。这些偈颂至今仍盛行于世。南宋隆兴元年(1163),殿撰(状元的别名,又称修撰,掌修国史)郑公乔年于淮西不当漕运,在冶父(今安徽庐江县东北)这个地方,创寺迎请道川禅师开法接众。上堂日,道川禅师示众云:“群阴剥尽一阳生,草木园林尽发萌。唯有衲僧无底钵,依前盛饭又盛羹。”又举 三摩地

2018-07-20

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圣化无穷。”]从此以后,慧晖禅师智慧大开,问答无滞。宏智禅师于是收他为室中真子。绍兴丁巳年(1137),慧晖禅师开法于普陀山,后又迁住万寿、吉祥和雪窦等道场,淳熙三年(1176),始定住净慈,补其法席之缺。慧晖禅师有不少上堂举唱,诗情与禅机并茂,可作为后世学禅者参究的话头。兹 三摩地

2018-07-20

重显禅师曾于池州景德寺做过首座和尚,为大众讲过僧肇《般若无知论》,又于灵隐寺隐修三年。后又住翠峰。不久,重显禅师便应明州知州曾公(曾会)的邀请,住持雪窦资圣寺,时间长达三十一年。在此期间,重显禅师大振宗风,被称为“云门中兴之祖”,一时天下衲子争相亲附。因为重显禅师久住雪窦山,故后世禅林皆称之为“雪窦禅师”。重显禅师晚年,经常感叹 三摩地

2018-07-20

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凭少许古人影响,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门,却即背觉合尘,黏将去,脱不得。或学者来,如印印泥,递相印授,不唯自误,亦乃误他。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见伊才向前便为斩断。然则刚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莫有无罪底么?也好与三十拄杖。”2.上堂:“ 三摩地

2018-07-20

山谷居士有般若夙习,虽身在仕途,而心胸淡泊。曾游灊(qian)皖山谷寺之石头洞,爱其林泉之美,故自号山谷道人。山谷居士虽出入宗门较早,与诸长老过从甚密,但开始的时候并未有信向之心。他原先喜欢作艳情之诗词,颇得世人欢心。一日,山谷居士礼谒圆通法透禅师。当时李伯时亦参访法秀禅师。李伯时是一代著名画家,擅长画马。法秀禅师呵斥李伯时说:“汝士大夫以画名, 三摩地

2018-07-20

]为了勘验有朋讲师,开元和尚问道:“朝看《华严》,夜读《般若》则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有朋讲师道:“日轮正当午。”开元和尚想试试他自肯的程度和转身的功夫,便道:“闲言语,更道来。”有朋讲师道:“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然虽如是,只如和尚恁么道,有甚交涉?须要新戒草鞋穿。”开元和尚道:“这里且放你过,忽 三摩地

2018-07-20

以后灯灯相续,祖祖相传,迄至于今,绵绵不坠,直得遍地生华,故号涅盘妙心,亦曰本心,亦曰本性,亦曰本来面目,亦曰第一义谛,亦曰烁迦罗眼,亦曰摩诃大般若。在男曰男,在女曰女。汝等诸人,但自悟去,这般尽是闲言语。”说完便拈起拂子道:“会了唤作禅,未悟果然难。难!难!目前隔个须弥山。悟了易。易!易!信口道来无不是。”这段法语,把禅宗最基本的 三摩地

2018-07-20

惟尚禅师道:“张学录(九成居士的官职)何得谤大般若?”九成居士道:“某见处只如此,和尚又作么生?”惟尚禅师于是举“马祖升堂,百丈卷席”之公案,诘问他。[该公案是这样的:百丈怀海禅师因野鸭子之事被马祖道一禅师拽痛鼻子,第二天,马祖升堂,大众才集,百丈便从大众中走出,卷却马祖的座席。马祖便下座,归方丈。百丈亦随而从之。马祖 三摩地

2018-07-20

般若正因,从兹永绝;菩提种子,不复生芽。但莫起心,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xu)然(忽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原妙禅师很久以来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禅师升座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众中还有知落处者么?”说到这里,便沉 三摩地

2018-07-20

明本禅师生前著作不少,有《语录》十卷、别录》十卷、信心铭辟》一卷、《楞严征心辩见或问》一卷、《金刚般若略义》一卷、《山房夜话》一卷、《东语西话》一卷,等等。 (原标题:388中峰明本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信禅师曾当着大众的面,赞叹清珙禅师道:“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从此以后,清珙禅师道名远播,经常出入于吴越之间,激扬禅风,广结般若之缘。后偶游霞雾山,清珙禅师喜其山势峻秀,于是卓庵而居,名曰“天湖”。禅坐之余,清珙禅师经常吟诗自娱。其山居诗多脍炙人口,充满烟霞之气。现举五首——1.“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步野僧家 三摩地

2018-07-20

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脱使(假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印原禅师一听,不觉悚然汗下。从此以后,印原禅师用功更加精进猛厉。后来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于是,他欢喜踊跃,直趋丈室,告诉明本禅师道:“印原撞入银山铁壁去也。”明本禅师便问:“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 三摩地

2018-07-20

祖灯禅师当时年幼,看到这种瑞相,惊叹道:般若之验,一至于斯耶!遂请求出家,父母便从其所愿。祖灯禅师于是投天宁东白明禅师落发,后又从开元奎律师受具足戒。祖灯禅师受戒不久,适逢日溪泳禅师应邀来天宁,代东白明禅师说法。日溪禅师一见祖灯禅师,知是法器,遂令他掌管藏经楼。一天,日溪禅师升堂说法。祖灯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乞赐指示。日溪禅 三摩地

2018-07-20

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示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若因此而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便成就大妄语地狱业。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开悟是般若智慧,与禅定不同。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佛法 三摩地

2018-07-20

若已到了参话头的阶段,就要暂时把一切修福的事和业放下来,专心在智慧、般若─也就是禅法上去用功。等到明心见性之后,要修福业可以继续修福。还没有明心,还没有见性之前应当把一切福报修集的事业暂时放下来。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 三摩地

2018-07-20

─平实导师著─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 三摩地

2018-07-20

然因如来藏胜法即是一切种智之根源,是成佛之依凭,是故意趣甚深,更微妙于般若中观总相、别相智慧;成佛与否,端视有无如来藏一切种子实证之智慧,是故亲证如来藏所得之般若智慧,以及证后深细观行所得之一切种智,非可初时说之,众生缘犹未熟故,闻之亦不能解故;由是缘故,释迦世尊甫成佛道时,不于初转之阿含期中为声闻说之,亦不于二转之般若期宣扬甚深般若时说之,乃殿后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丹霞见僧执著木佛表相,不敬各人身中自性佛,不敬法身佛,乃取名贵木佛烧之,乃于佛殿中小便,更道:“何处无佛?教我去何处解手?”欲令亲证各自之法身佛也!翠微禅师则反之,欲令众人莫轻伊罗汉,所以者何?谓罗汉虽未能明禅宗祖师所悟般若,不入菩萨正位,难晓禅师智慧;而诸俗人尚且不知解脱道正理,何况能知禅师所悟般若正理?何得以错悟之凡夫身,轻伊罗汉 三摩地

2018-07-20

阿赖耶识自无始劫以来,一向离见闻觉知、离分别,恒而不审,故名无分别心,此是佛门四众所共认之法义;然而星云竟说:“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可以去分别世间、认识世间”,违背般若系诸经所说,更违背方广诸经所说。亦违二乘诸经──原始佛法四阿含意旨──令离觉观之无余涅槃成为有觉有观之境界,则涅槃即非绝对寂静。星云竟将本无分别、恒而不审之阿赖耶识,说为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