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在《庐山宗宝监》里面也这么说:“其所谓禅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说一大藏教,未尝不以心为宗也。”(《庐山宗宝监》卷三)其实这个《宗宝监》是属于净土宗所尊崇的论典,但是其实净土宗的诸师都是因禅入净,也就是说,净土宗的这些祖师,其实也都是大部分悟得这个禅宗的如来藏心。这边《宗宝监》就说,所谓的禅宗是佛祖之心,也就是同样是在指这个第八识 admin

2018-07-22

接下来,慧远自从集结了一堆人念佛,形成了这个风气之后,后来历代也都有人仿效他;后世有许多人结社一起念佛,然后并且把这个结社叫作“社”,这个典故就是从慧远而来。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净土宗在佛法中的定位。首先我们说到,真正的净土宗是不离“五经一论”的,尤其是这个五个经,也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跟《楞严经》里 admin

2018-07-22

后者如临时起意谋财害命之凡人,舍寿时以往昔所结善知识缘,教令念佛求生极乐;此人以信受大乘方广诸经而不诽谤,亦不谤佛,故得往生,不堕地狱;随其上中下生善根差别,或有于花中住四十九天﹙此界之四十九劫﹚,花开后尚须于极乐修学十小劫才入初地者;或有生极乐已,住花中十二大劫,花开后唯闻大士音声说法,发菩提心而不知何时方能证果者。此宗所摄根性极广,亦可单独 admin

2018-07-22

他所译岀的《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华经》、《普门品》等大乘论典,不仅奠定了“东土正法”的基础,在中国大乘教内广为流传,亦深入民间,历千年而不衰。本电子报前几期已分别介绍了自公元世纪初开始,大约五百年间,在古印度的土地上,马鸣、龙树、无著及世亲菩萨们血脉相承,弘传佛陀正法的经过。今本篇所将述说者,则是大约在同一段历史 admin

2018-07-22

什么叫作十如是呢?十如是要回归到这个经文,我们说这个经文里面,是从《妙法华经》里面所引出来的。这个经文是这样说的:【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妙法华经》)所以在《华经》里面提出了哪十个东西呢?就是所谓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跟本末 admin

2018-07-22

天台宗亦名法华宗,以《妙法华经》为根据,而判世尊一代佛法之五时三教。此宗判定世尊一代教法分为五时:一者华严时,二者阿含时,三者方等时,四者般若时,五者法华及涅盘时。略述如下:一者华严时:如来于菩提伽耶道场树下始成正觉,于二十一日内,对诸大菩萨众及人间根熟之众,宣说圆教及别教之法,即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别教菩萨及佛之自证圣智境界为主。二者阿含时 admin

2018-07-22

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佛,还是有机会得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以及无尽的智慧,摄受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因此得脱离三界轮回之苦;然而这样的下品下生者,需于花中住十二大劫(极乐世界每日相当于娑婆世界之一大劫)才可出离花,然后再继续修学菩萨法道;因此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可 三摩地

2018-07-22

1*10^30)99青华=10^(2.2*10^30)100钵头摩=10^(4.4*10^30)现在,「一生」也是可数的数字,小伙子们对著姑娘们发宏誓愿,说是「爱你一生」时,姑娘们可得仔细盘算一下,这一生指的是年、月、日还是分、秒、毫秒或微秒..。可别上当了。101僧只=10^(8.8*10^30)102趣=10^(1.7*10^31)103至=10^(3.5*10^31)也称作「喻」(参见华严经)104阿僧只=10^(7.1*10^31)也称作「无数」105阿僧只转=10 三摩地

2018-07-22

(《修必读》)因此,当你断了牠的生命时,牠没有能力反抗,内心一定非常恐惧,也会起瞋;因为瞋心的种子含藏在如来藏里,由如来藏带到未来世,未来有因缘的时候,他就会求反报,因而断了你的生命;如此杀与被杀的角色不断的互换与重演,何时才能了呢?所以说,杀生是恶事,不是善事,不应该将自己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身上而杀有情。所以,古人对杀生这一件事心有所感,作了一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有很多人把往生咒印在这个纸上,再把它折成花,说这样子祖先就能够踏着这个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祖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是你折花、不是你把咒语印在纸上,他能够踏着这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祖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必须要修三福净业,修三福净业以外,必须要一心念佛,这样子才有办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不是说平常不念佛,死的时候也不念佛,你烧个这样子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佛在《妙法华经》曾开示:菩萨不断的与众生结善缘,不断的度众生,成就佛道比较迅速。这也是阿难被佛授记,于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后成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比其他的师兄弟成佛快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阿难贪爱众生,心护众生,不断的为众生着想,不断的与众生广结善缘,尤其是与女众广结善缘,所以许多女众看了阿难很喜欢,随之受学;因此,阿难成佛的速度比其他的师兄 三摩地

2018-07-22

或作华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众生身形。或作云形。或作诸佛相好形。或作光明形。或作种种珠网形。或作一切门闼形。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以十方摩尼云为体。或有以众色焰为体。或有以诸光明为体。或有以宝香焰为体。或有以一切宝庄严。多罗华为体。或有以菩萨影像为体。或有以诸佛光明为体。或有以佛色相为体。或有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华严经》它在讲什么呢?因为《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来宣说:如何是诸佛的十地?如何是诸如来的境界?如何是诸佛所行处?如何是诸佛广大三昧与神通力?这些法以及说毘卢遮那佛所摄受成就的华藏世界海,它的不可思议相貌是怎么样?而且为了菩萨来宣说:整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以及佛地的修证内容。所以《华严经》所说的,它是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在《妙法华经》卷7中有开示: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这里就是世尊要我们能够经由证悟如来藏心,也就是此经,而能够真正受持此经;再进一步能够深入地去阅读、观察此经,而渐渐增长智慧;因此便能为人解说,也就是能够诵此经。因此,经由证得此经,心中能够真正受持而不退转、不动摇,得真实转 三摩地

2018-07-22

总不可能说我们看一朵花,我看的是花,而他来看就变成玫瑰花吧!没这种事吧!好!比方说:我们一起来看一朵花,我从我的角度、你从你的方位来看,我们所见的花就会有所不同;即使是我们位于相同的方位来看,还是有所不同,因为我有近视眼、你有老花眼,没有两个人的视力会完全相同。所以呢,学过中学生物的观众都知道,所见、所闻与我们的感觉,它都是相对的法,不是绝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曾在《妙法华经》当中,以羊车、鹿车、白牛大车作为譬喻,来说明三乘佛法的差别。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华经》卷四)就是都要教化众生,依佛菩提来修证成熟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子了解佛事的真实意涵之后,再来看看佛陀,祂是福慧两足尊,祂的福德与智慧都已经成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方便善巧。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当然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百 三摩地

2018-07-22

因他研读《妙法华经》时,对经中的六根功德来源心有不明。于是便希望他能设法将《楞严经》奉请来我们东土。印度僧人走后,智者大师求法心切,在他所住的天台山华顶上设置了一个拜经台,面向西方印度竭诚地礼拜了十八年,遗憾的是一代佛门龙象智者大师在公元597年往生时,也没有见到这部经。后来,印度天竺国有一位叫般刺密谛的法师,听说东土智者大师为了求阅《楞严经》,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