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意思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手上拈起了一朵青莲花展示给大众看,这时候大众都默然,一片寂静,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要付嘱摩诃迦叶。就这样,世尊将实相无相微妙法门的正法眼藏——如来藏妙法,第一个传给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再传给阿难尊者,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时,菩提达摩 | admin 2020-08-28 |
|
净行》有一百四十一愿)普贤菩萨十种大愿观音菩萨十二大愿(另据《大悲心陀罗经》有发愿偈)大势至菩萨大愿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来源:《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海尘所发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如是发 | admin 2020-07-30 |
|
什么是“超子地境界”?就是证悟菩萨进修地上菩萨无生法忍道种智,渐次满足十地应有的功德、定力、慧力、福德等,于十地快满心的时候,现起大宝莲华王宫殿及放光照十方诸佛土,并由十方诸佛放光照耀及遥灌十地菩萨顶,成就十地大法智云的法王子,为受职菩萨,圆满十地转入等觉位,亦即证悟菩萨透过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渐渐圆满十地功德,并 | admin 2020-07-27 |
|
![]() |
(《莲修起信录》卷六)或者说: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五十六)以上这些古德劝化信众深信三世因果的偈语,相信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在佛世的正法时代,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善根深厚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很适合修学禅定,所以在当时,即使是外道也有许多人证得四禅八定,而因此发起宿命通、天眼通等等通力的人也非常的多。所谓宿命通 | admin 2020-07-23 |
如此银河系娑婆世界,莲华藏世界海亦然。如此莲华藏世界海,十方无尽虚空之无量世界海亦然,故云譬如真如遍一切处。有经为证:《解节经》须菩提云: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当知是人未能了别一味真如遍一切处。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 | admin 2020-07-23 |
|
智积菩萨在《妙法莲华经》说: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注8)菩萨为了摄受众生,连性命都能舍,何况身力与财物,何所惜哉!而如来慈悲无极,常在法会时直接加持学人,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如来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注9 | admin 2020-07-12 |
|
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是,净土就是莲宗里面的初祖,叫做慧远大师。那慧远大师呢,根据《净土圣贤录》的记载,慧远大师他为了要修行——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也就是他是一个非常精进修行的人,自己在山里面这个寺里面隐居修行了三十年,从来不轻易踏入俗众的这个俗事里面。并且慧远大师专致净土、诚心观想。也就是他三十年的修行过程中,一心一意以这个净土为念。所以 | admin 2020-07-06 |
|
如同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所曾经开示的:【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妙法莲华经》卷5)如来在世间演说经典,包括示现八相成道来利乐有情的这个过程,而其中的或说他身,或示他身,或示他事,表示说诸佛示现八相成道,不会说只有诸佛自己来示现;一定是种种因缘成熟配 | admin 2020-07-06 |
|
后面经文是说:【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段佛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紫金台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要经过一个晚上,这个紫金台的花才会开。也就是说到了 | admin 2020-07-06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从这里佛的开示,我们知道上品上生者,他不是坐一般的莲花去极乐的,而是坐金刚台去的。也就是说这个上品上生者,他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极乐,而且是西方三圣亲来接引,并且有无量的化佛、诸天及百千比丘声闻大众一起随佛来接引这个行者,并且他在金刚台上乃是弹指之间就到了极乐。弹指是不到半秒钟,这表示非常快速、非常短的时间, | admin 2020-07-06 |
|
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因为这段经文比较长,经文就先念到这里,我们先底下大略地作个说明。第一句世间众道法,这世间两个字就表示说,外道所说的种种法都是世间法,属于世间的有漏法,不能使人出离世间,不是无漏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外道法不能使人断我见、断我执,不能使人证得无漏果,所 | admin 2020-07-06 |
|
![]() |
上一周我们讲《妙法莲华经》一百六十八页倒数第二行,“得千二百意功德”,谈到从《楞严经》引述出来的一段经文,我们讲到第一句“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句已经解说完了,那么接著说:“唯圣与凡无不包容,”也就是说意根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法,不论世间法或者出世间法,全部默容,所以有一千两百功德。因此不论是圣者与凡夫,所 | admin 2020-07-03 |
此金刚心虽处于污浊之五蕴烦恼泥中,其本有之清净涅槃自性则是如金在矿,却从未受此烦恼泥所染污;一切有情不分小身大身、无足、两足、多足等等,同有此心,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故金刚心之本有真性普现一切众生界中,并非如莲花戒所说是已成就具势力者才能具有之法,更非如同释摩诃衍所说妄心不起、离一切妄想,才得以显现真性。由于释摩诃衍并非真悟之禅师,仅是捡拾真悟禅 | admin 2020-07-02 |
|
![]() |
以其一食,净华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莲华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十地品第26〉 | admin 2020-06-23 |
以是缘故,世尊欲令佛子四众如实了知三世佛教之亘古久远、未来无尽,以及十方虚空诸佛世界等佛教之广袤无垠;亦欲令弟子众了知世间万法、出世间法及实相般若、一切种智无生法忍等智慧,悉皆归于第八识如来藏妙真如性者,则必于最后演述《妙法莲华经》而圆满一代时教;是故世尊最后演述《法华经》时,一仍旧贯而如《金刚经》称此第八识心为“此经”,冀诸佛子醒悟此理 | admin 2020-06-20 |
|
第一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今天要进入卷一,刚开始是〈序品〉第一: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 | admin 2020-06-20 |
|
阿罗汉后来想一想:“我们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已经入地了,难道我还要回到阿罗汉那一条路去吗?”心里面正在这样犹疑的时候,佛陀宣讲《妙法莲华经》而为他们作了授记,这时你叫他们要怎么退?当然要在佛菩提道上面继续走下去了,这就是佛陀的善巧方便施设。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说:“你们证阿罗汉以后还要学般若,然后还要学种智,将来要走成佛之道,我现 | admin 2020-06-20 |
|
讲义:《妙法莲华经》,上一周把一二六页第一段语译完毕了。请欧老师把今天要补充的那一段经文在讲到第二行时播出来。这是〈安乐行品〉,世尊说:在后世想要为人演说这部《法华经》的人,“当安住四法”;在这四法里面,第一法是“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菩萨行处”在上一段经文中已经讲完了,在后半段也讲完了“亲近处”,是说某 | admin 2020-06-20 |
|
第十六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上周讲到一百五十四页,第二段第五行,世尊开示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接下来说,像这样来受持书写以及教导别人书写此经,有这么大的功德,远胜过造作高广庄严而数目极多的殿堂来供养众僧,进而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以外,又加上精进的修行六度,&ldqu | admin 2020-06-20 |
|
但因为他不晓得有“此经”第八识妙法莲花,他恐怕色身如果也灭了就会成为断灭空,所以他把四禅天的色界天身留著不灭,就在自己的天宫中留著色身坐在那里而把觉知心意识灭了,自以为是入了无余涅槃。他不晓得在那个无想定中,或者说他生在无想天中仍然是有寿命的,那个寿命还是要依于他在四禅天中的无想天身,也依于他的四禅定力而有,更不晓得还有意根、如来藏都在, | admin 2020-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