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基于本同修会旨在弘扬正法,不宜将西密或佛门外道妄攀之伪经例如《释摩诃衍论》有关马鸣菩萨的说法在此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是否符合“佛陀的第一义谛”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马鸣菩萨之事迹典范。本篇是根据《摩诃摩耶经》,佛灭度后六百年代来述说,当时是马鸣菩萨弘扬佛法的迦腻色迦王年代,根据明确的正史记载是公元一世纪顷,其相关的数据比较完整故。《摩诃摩耶经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一个明心的菩萨称为菩萨初果,虽然他具备了初地的入地心菩萨的解脱智慧,可是仍未具足初地的入地心菩萨的种智智慧功德。所以明心见性,乃至已经过了牢关,都还不能自称为初地菩萨,也不可以因为过牢关、证四果成阿罗汉,就说自己是初地菩萨;因为阿罗汉完全不知不解初地菩萨无生法忍的智慧。也不可以去恭维人或奉承人家说:你过了牢关了,你是初地菩萨,大家应该跟你顶礼。这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菩萨的修行境界对于二乘修行人来说,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超越二乘人所能够理解的能力范围之外。二乘的修行人想破头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菩萨能够不入涅盘而证涅盘、不证涅盘却能够常住涅盘」的道理。所以说,菩萨的境界是超过二乘修行人的境界的。佛地境界,相对于菩萨境界来说,属于「殊胜、极妙、无上、不可思议的境界」,远远超越最后身菩萨所能够了解的能力之外, admin

2018-07-21

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 admin

2018-07-21

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要强调佛陀这个开悟明心,是最后身菩萨的开悟明心,这个所悟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在菩萨位阶里面,七住位的开悟明心的那种开悟明心。实际上那个开悟明心是属于大彻大悟、完全了悟的那个状况!当祂开悟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祂就会发起大圆镜智,并且同时会具足上品的妙观察智跟上品的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 三摩地

2018-07-21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三摩地

2018-07-21

问:佛在人间的「应化身」与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之化身的差别为何?《法华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言他在久远劫前即成佛,但为度化众生,已曾在多个世界降生示现成佛及说法。从文意上看,应化身似乎不是「同时存在」于各个世界中。若如此,则佛在各世界示现的应化身应伴随着无垢识,而非只是无垢识所流出而进入众生心中的相分,此正确吗?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要强调佛陀这个开悟明心,是最后身菩萨的开悟明心,这个所悟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在菩萨位阶里面,七住位的开悟明心的那种开悟明心。实际上那个开悟明心是属于大彻大悟、完全了悟的那个状况!当祂开悟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祂就会发起大圆镜智,并且同时会具足上品的妙观察智跟上品的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 三摩地

2018-07-21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着的修行,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阿罗汉既没有七住明心菩萨所证般若总相智,接着三贤位菩萨的般若别相智,以及诸地菩萨的道种智,当然沾不到边啊,更别说是佛地的一切种智。这些阿罗汉既然急证涅槃,不像菩萨在初发心受三归依时就发了四宏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三大阿僧祇劫中勤行菩萨六度以及十波罗蜜多,当然他的福德与智慧是不能够跟菩萨,尤 三摩地

2018-07-21

」既言清净智(大圆镜智)光明,又言唯佛方证知,可见不是等觉位所证的境界,当然不同于等觉菩萨的异熟识唯与五遍行心所法相应,而必定会再与别境五、善十一相应,此亦是旁证。-----《正觉电子报第25期》般若信箱问三 (原标题:佛地无垢识,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 三摩地

2018-07-21

佛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是要让每一个众生都证得如来藏、转依如来藏;一旦转依如来藏的时候,如来藏是不会发菩提心的;当众生悟得如来藏而成为发起胜义菩提心的菩萨时,依如来藏而言,又哪有众生可以发菩提心呢?从凡夫菩萨的立场而言,他们发四宏誓愿时,他们的五阴是虚妄的,不是真发菩提心;再从他们的如来藏境界来看,当众生发四宏誓愿时,他们的如来藏也不会发起菩提心,所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我告诉你,这还不是最难施的,因为纵使你能作内财外财布施了,但我请你来布施无生法忍,你做不做得到?没办法了!连阿罗汉都做不到,他们最多只能布施二乘的无生忍,但是大乘菩萨的无生法忍就做不到了;因为连般若的总相智都不懂了,还能布施大乘无生法忍的道种智?还早哩!若是连大乘无生法忍都能施,才真的是难施能施,这只有诸佛才做得到;布施一切种智,连等觉菩萨都做 三摩地

2018-07-21

”即佛具足行、命、戒、见四个方面,分述如下:佛具足诸地菩萨的十度万行,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也不是声闻缘觉所能行,而且也超越等觉的百劫修相好的广大福德境界。佛具足于命是说佛都已具足实行一切世间正命了,十方诸佛在人间示现时不会邪命而活,一定都是正命具足。诸佛正戒具足是说一切诸佛都不取佛戒、不取相戒、不取一切戒,都以自心如来境界为戒,所以具足一切戒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每一个大人相要能够的时候,事实上要有百福庄严;也就是说每一个相要有百福庄严,才能够最后成就菩萨的身力,来使得菩萨所显现的三十二大人相能够异于转轮圣王,乃至超越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大人相,可是菩萨最后成就佛果,所成就的三十二大人相是超越转轮圣王,而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超越转轮圣王的三十二大人相,就是因为有百福庄严。那什么是百福庄严呢? 三摩地

2018-07-21

弥勒菩萨当来成佛时也一样是靠唯识学──一切种智,而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即是道种智──还没有修到究竟佛地时的一切种子智慧,而唯识学是大乘佛法中的增上慧学,绝对不是没有明心的人所能真修实学的。没有明心之前修习唯识学,只能够在意识上研究揣摩,只能够成就思想的层次,而不是义学的实证。而明心的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由于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现观的;第 三摩地

2018-07-21

即佛具足行、命、戒、见四个方面,分述如下:佛具足诸地菩萨的十度万行,这不是声闻缘觉所知,也不是声闻缘觉所能行,而且也超越等觉的百劫修相好的广大福德境界。佛具足于命是说佛都已具足实行一切世间正命了,十方诸佛在人间示现时不会邪命而活,一定都是正命具足。诸佛正戒具足是说一切诸佛都不取佛戒、不取相戒、不取一切戒,都以自心如来境界为戒,所以具足一切戒。这种戒 三摩地

2018-07-21

提婆达多在地狱可权说是「事实」,可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地狱做什么,经典说的很清楚:他在地狱中「享受」三禅之乐;没有学过佛或是学佛不清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叫做三禅,更别说是三禅之乐,虽然无始以来无有一位有情不曾证得四禅者,但是胎昧现前,如何知道三禅之乐?简而言之,三禅之乐是三界中的最快乐之乐,经典说,难以舍离!所以想一想:提婆达多不是出佛身血, 三摩地

2018-07-21

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及非常多的微尘数的这些诸佛,就是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你把它变成微尘,然后这样来数,这样的数量有那么多那么多,祂们都是佛。祂们从十方世界而来到释迦牟尼佛来这个娑婆世界,来庄严这个世界,所以祂们化现为大菩萨,其中有包括观自在菩萨,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大家能理解的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