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著自序对一般佛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感或显相之感应。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 三摩地

2018-07-20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 三摩地

2018-07-20

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 三摩地

2018-07-20

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一节本法门是修定之法门,非持名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注五)一般人修净土法门,大多是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念或默念佛号的方法。不停的唱念,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佛之名号,名事一心。持咒的人亦大多如此。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二节一点声明和一些鼓励此法门修成所需时间之长短,端视行者对于本书内容体会之深浅,以及是否如法修行而定。若能完全体会本书所说,并如说修行,一般而言,约在二至六个月间可以学会无相念佛。若利根人或已有动中工夫者,一闻便会。根据末学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起,分别于台北市某金融机构佛学社之禅修道场及石牌陈居士伉俪所设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三节念佛圆通之精义(续谈知见之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无相的念佛法门?末学将于谈过知见之后,再来叙述如何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各种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进入此一法门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则希望行者务必耐心详细体会知见。以免错用功,枉费精神和气力。凡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第四节学佛人应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续谈知见之二)禅宗第四祖道信禅师说:“偋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以上摘录道信禅师的话, 三摩地

2018-07-20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三节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无相忆念拜佛无相忆念拜佛:行者于拜佛前,先选定一尊佛或菩萨做为礼拜之对象。一般人多选择本师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其他佛菩萨亦可,但觉有缘,心能相契便好。选择一尊后,永不改变,直到将来无相念佛修成时,仍是同一尊。选定一尊 三摩地

2018-07-20

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的名号或形像,纯粹是忆念。犹如别母数十年,心中想念、牵挂,而无名字及形像。礼拜时,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拜所忆念的是那一尊佛菩萨,而执 三摩地

2018-07-20

此因无相拜佛念佛,具有佛菩萨之加持力及自己对佛菩萨之信心,故较易安住于无相念佛之净念中,而能都摄六根。但参禅看话头则不然:参禅是自力法门,依赖佛菩萨之加持者较少(事实上亦有加持,而以自力为多,行者悟见自性时自知),所信者是自心。是故参禅者需较强之定力及较细之心神外,尚需更强的自信心,信自己能开悟见性。若行者修成第九或第十阶段时,定力与信心俱足,此时 三摩地

2018-07-20

>>>注释<<<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圆通法门,源出于密教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现在先就经名分析如下:一、“大”: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大。因为过去无量无边,未来无量无边;而现在的心性也是无量无边,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叫做大。二、“佛”:佛是真如显现出来的灵明觉了;所以佛就是报身、应身、化身。真如并不是佛,只 admin

2018-07-20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上周谈到一个果地无相念佛的人,他虽然没有大慢心,可是仍旧有轻微的深沉慢心。这种慢心以实相念佛的人而言,两年到四年之间就可以非常淡薄。如果仍然有很强烈的私心、慢心或者瞋心,那就不是真的亲见自性弥陀,也不是实相念佛的境界;他是以妄心,定心作为自性弥陀。因为真见的人已经失去了身心的真实感,“我”的真实感消失掉,所以两年到 admin

2018-07-20

我人忆佛念佛,今日得证自性弥陀,因此确知大势至菩萨即是空性,即是智慧。大势至菩萨又叫作无边光菩萨,他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讲的就是体究念佛所修学的过程和所护的境界。所以,他摄受念佛人归于净土,就包括了极乐净土,也包括了惟心净土在内。第二节断三缚结、入圣道流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就已经了知真如和妄 admin

2018-07-20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 admin

2018-07-20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说有情都是宝爱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见得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爱自己,因为爱自己的五阴,那么受苦就受苦,有什么关系呢?又何必要以来免去身心的痛苦呢?所以认真的说起来,的人其实都是因为宝爱自己的关系,不希望自己的五阴受苦受,所以以为可以得解脱。但是真的得解脱了吗?事实上 三摩地

2018-07-20

】(《增壹阿含经》卷十一)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佛说菩萨睒子经》)经中甚至于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么说的: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也就是说十方有诸佛,虽然我们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事实上还有无量的诸佛世界,这个无量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祂的功德都难以思议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而认识佛教的根本教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