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章:缘起及念佛略说第一节:缘起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开始要换一个题目,讲念佛三昧的修学次第。讲这个题目是因为有人要求再讲一次念佛的法门。我们以前讲过无相念佛,那只是念佛法门里面很小的一个片段。这一次讲的范围就扩大了一些,要从最基本的、有相的持名念佛开始,然后讲到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系念思惟念佛,因地无相念佛、体究念佛,果地无相念佛,还要谈 三摩地

2018-07-20

将来,他终究有一天要和缘觉一样回小向大,还是要学念佛法门,终究要修菩萨行,所以他也可以念佛。菩萨根性的人更可以学念佛,因为菩萨不是开悟就不念佛了,乃至一直到十地,还是念佛。因为一切佛法里面的解脱法门最后都不离念佛法门,一切法门都含摄在念佛法门之内。那么等觉呢,也是修学念佛法门,是广义的念佛。因为等觉不是究竟觉,仍然不离念佛心,所以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 三摩地

2018-07-20

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 三摩地

2018-07-20

但这不一定是坏事,一切大菩萨真的是如此,见仙说仙话,见畜生讲畜生话,这是菩萨的功夫。绮语:是指讲话不正经,如果幽默还好,就怕尽讲些带颜色的话,或和小男生、小女生来开玩笑,(如笑话),或拿人家神圣的东西开玩笑,这叫绮语。另外就是不恶口讲话。不要一天到晚大呼小叫、不耐烦,动不动就骂人,这叫恶口。动不动说人家的坏话或当面责罚人家。而恶口不一定要大声喔!有 三摩地

2018-07-20

大家所理解的念佛法门是指持名;也就是在心里或嘴里念佛号或者大菩萨的圣号,同时心里面想佛菩萨。但是念佛已经念了十几年,甚至长达廿几年,到今天问他一句:“你念无量寿佛要求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啊?”这一问,你看我,我看你,叫做“个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功夫不够,真正精进的持名念佛人,有的信心百倍;因为他念到心 三摩地

2018-07-20

教里面有各种教相,人有出家相、在家相、声闻相、菩萨相。在一切相上执著的时候,定力便不易成就,这就表示理行的资粮不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态?因为定的知见不足。念佛要的是净念,叫做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必须维持一念相续而不断,如果断了,立刻再提起来。断了再提,叫净念断续。然后因为有定的知见,知道一切的相要去除掉,只剩下一个忆佛的念连续不断,功夫便成就了,称 三摩地

2018-07-20

持名念佛是“以持念佛的名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方法。这是世尊大慈大悲,特别为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法门。在佛法即将灭尽时,世尊以祂的佛力加持,让此法门在世间多留一百年。虽然是方便法门,若肯下工夫去修,所登之境界也不比解脱法门差。因为解脱法门要修定、慧,而未法时代不容易修。若能老实持念佛名,真心相信并迥向发愿求生极乐,临命终时 三摩地

2018-07-20

《尔时,有一比丘于白迭上画如来像,众彩庄严,悉皆具足,持至大精进菩萨所。大精进菩萨见此画像,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如来形象妙好乃尔,况复如来正偏知身,愿我来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尔时,大精进菩萨白父母言:「我今欲于如来出家学道,愿为随喜。」父母答言:「莫作是说,我今年老,惟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当死。」大精进菩萨言:「我当方便令父母存,而我得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改变了之后就表示这个人的根性,已经可以见佛了;那个时候才会莲花开敷!或看见佛或者看见化佛化菩萨为他说法,才能开悟,得无生法忍,所以不是一到那里就万事OK。我们如果知道这个道理,何妨在今生中,以有生之年,先去修学一部份呢,将来舍报到了那边,比别人又快过好几倍。接下来说,这个水池是由七宝所造成的;七宝之中有如意珠王,他会放射出金色的,很微妙的光明;这个光 三摩地

2018-07-20

世尊讲完这句话之后,弥陀世尊跟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就出现了。出现的时候光明炽盛,没有办法完全看清楚西方三圣的圣相,因为太亮了。在这时候韦提希夫人看见西方三圣之后,赶快接足礼拜。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我今天因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亲见无量寿佛和两大菩萨,可是未来的众生要怎样才能够看得见西方三圣?”释迦世尊就告诉他如果想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话,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我们在系念、在思惟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无量寿佛的庄严、功德,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庄严、功德,这些都属于系念思惟念佛法门,这不叫妄想。我们引述玄装三藏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来说明。鸠摩罗什大师也曾翻译这部经,叫作《佛说阿弥陀经》。其实是同一部经,但是唐三藏所翻译的经典有个特色,他翻译经典时特别注重“信”与“达&rdqu 三摩地

2018-07-20

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著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2、应身佛 三摩地

2018-07-20

首先,要选择一尊自己喜欢、相应的佛或者大菩萨,做为礼拜的对象,一开始拜就不要有声音、名字,也不观想其形像,就只有“想祂的一个念头”,以想佛的念头来拜佛。刚开始拜佛时,想佛的念只持续一秒、二秒或五秒钟,之后就不见了。没有关系,拜到地上两掌一翻再起来的时候,这个动作很自然会提醒我们“忆佛的念怎么不见了?”又重新把它提起来,这样一拜之 三摩地

2018-07-20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个境界,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此时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如果这个念时断时续,叫净念断续。如果是净念相续,要训练到这个念时时都在。到达这个地步,第七个次第就完成了。第七个次第完成,可得到一种功德,即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到了这个层次以后就能深解第一义谛而不畏惧,如果肯发菩萨大心及四弘誓愿而真实的来体究念佛,虽然不见自性弥陀,也可以获得上品中生。在观经里面讲,深解第一义经典而不畏惧,可以得上品中生,但是必需要发菩萨的大愿,那就是诸佛的通愿,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 三摩地

2018-07-20

“体究念佛的人”偶然会有佛菩萨现相来感应,但大部分都是鬼神化现佛菩萨的身相。所以体究念佛时不应当存心想要有佛菩萨来感应,因为感应是色界的法,是欲界的法,它跟空不相应。但也不必听到如此说,就害怕。因为体究念佛时如果不落入定境、而是在体究念佛的法门里用功的话,一定不会有佛菩萨示现来感应,有佛菩萨示现感应,大部分是鬼神所做。有这种情形的人非常非 三摩地

2018-07-20

我人忆佛念佛,今日得证自性弥陀,因此确知大势至菩萨即是空性,即是智慧。大势至菩萨又叫作无边光菩萨,他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讲的就是体究念佛所修学的过程和所护的境界。所以,他摄受念佛人归于净土,就包括了极乐净土,也包括了惟心净土在内。第二节断三缚结、入圣道流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就已经了知真如和妄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圆通法门,源出于密教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现在先就经名分析如下:一、“大”: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大。因为过去无量无边,未来无量无边;而现在的心性也是无量无边,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叫做大。二、“佛”:佛是真如显现出来的灵明觉了;所以佛就是报身、应身、化身。真如并不是佛,只 三摩地

2018-07-20

第十回向满心位成就菩萨道如梦观。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