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6集放生应有的正确念及做法>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又譬如有坦特罗佛教(又名谭崔)之行者主张:在男女行淫当中,要保持的淫乐遍全身,说之为正遍知,说之为乐;再察此乐无形无相,名之为空,能够这样成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报身佛。你就知道那是邪淫外道法,所说根本不是佛法,因为他们已经堕入受阴与识阴当中;就算他们自称是出家人,本质根本不是出家人,乃是在家人,更不是佛所说的法师。又譬如有人主张要保持一念不生而 admin

2020-02-20

今天要探讨的子题是行、想。什么是行?就是实地现前察的行为过程。因为阅读或听闻来的只是佛法知识,不同于亲证,而佛法是要体验与亲证,才能产生证转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听闻之后必须以相应的定力作为基石,加以思惟整理,现前察以及证实,才能产生智慧而加以运用。换句话说,所谓行,就是在现象界中,将所闻熏的正知见实地去作察,经过实地察之后,确认了 admin

2020-02-20

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察淫欲不净,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白骨等;如果是贪爱自身,而执著色身为我的,就让他们察自身不净、无常败坏;如果是贪爱自心灵明觉了,而执著觉知心为我的人,就让他们察自心念念无常,无常故空、空无故苦、苦故非我;如果是贪爱各种觉受的人,就让他们 admin

2020-02-20

请问各位:这个是心内求法,还是心外求法?佛说的心内求法是以如来藏心,你必须趣向如来藏心,你必须要找到这个如来藏,你必须要证悟如来藏,以这个如来藏为理体,以这个如来藏为你所;这个如来藏里面所含藏出生万法的这样子的一个功能,乃至于从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万法,包括祂所出生的意识心,从这样去看诸法的变化、诸法的一个生灭的时候,这个才叫作心内求法。你如果离开 admin

2020-02-20

在(《瑜伽师地论》卷64)里面所说的:自宗教者:谓契经、应诵、记别等依止,摄释、宣说、开示。所以,《瑜伽师地论》这边就直接的指出宗教者,也就是说宗教是什么呢,所谓的宗教是什么呢?就是契经,契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应诵、记别这个三藏十二部经。就是说,佛所开示给我们成佛之道,佛所开示给我们解脱诸法的教说,是记录在什么地方呢?记录在三藏十二部经里面,那 admin

2020-02-20

不过,千万要特别注意的,有一个教派的佛菩萨像,如果详细去察,有很多是故意袒胸的、或者是抱在一起的、或者打的手印却是另有所指、乃至露出凶神恶霸相的护法神像,那是不清净、污秽的!为什么不要供奉这些佛菩萨像呢?这是因为他们主张:要不断的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受不退,然后察这快乐觉受的意识心无形无相,能够这样就是已经成就至高无上的法了。佛弟子都知道,快乐的 admin

2020-02-20

圆敎天台宗有六即佛的说法,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以及究竟即佛。在说明理即佛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我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的理地在看这个佛像的,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在修像念佛的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的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的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非觉非知,如来藏也是没有觉知的。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 admin

2020-02-20

因为他是察了澳洲的原始初民宗教信仰,用实证社会学,去察宗教行为的过程,归纳说神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投影或升华而已。所以,当你把这个佛菩萨,或是说这些王爷,或是说天公,或是妈祖的这些神像,当成你的信仰的基础的时候,当成一个崇拜对象的时候,其实这就是社会力的投影或升华,把社会力投影到你所需要的人神的结构上面去。宗教信仰的需求,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结构的一 admin

2020-02-20

这个理论在社会学里面,其实是察我们这个社会的组识结构里面所形成的,一个对于人类行为互动相当有名的一个研究,那也非常适合用来我们对于宗教信仰的一个认知的过程里面,去作一个探讨。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的话,刚刚所说的符号这一部分,譬如说国旗,乃至于企业的Logo,那从宗教来讲,每一个宗教都有它所崇拜的一个图腾;也就是说,佛教有它信仰、有它崇拜的一个佛像,道教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我们会有生老病死等等忧悲恼苦这些苦集?这些苦集就是因为我们有生,我们有生就是我们因为有三界有,三界有就是因为我们有取……所以必须要一支一支的往前回去,一支一支的把它断灭掉。那这个最主要的关键,最主要其实就是在断六入,也就是说,断掉六入去缘名色的这样子的一个力量,让名色也就是说让五阴能够灭除;那这样子无明灭,乃至忧悲恼苦灭。那这样 admin

2020-02-20

有万能这个念,是因为众生对于五阴世间还有器世间是如何形成的真相不明了因为无明产生的虚妄想。各宗各教都以为他们所宗之造物主是万能的,就是因为无明所产生的,各个宗派都以为他们自己所崇拜的上帝、阿拉或是说老母娘是造物主,能够出生一切,是万能的。但是,请问:如果每一个宗教所说的造物主都是万能的,那到底是哪一个造物主造了哪一个造物主?哪一个才是万能的呢?像 admin

2020-02-20

佛教徒的饮食,就要看说,我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我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我们在饮用抟食的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饮食就要不贪着。所以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的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 admin

2020-02-20

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有去一些寺院参的话,就可以发现,佛教吃饭的地方就叫作五堂。这个五堂所说的就是说,当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察。这五种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 admin

2020-02-20

那么为什么会有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的出现呢?这乃是有某一门的外道,为了鼓吹世俗人修行、生天、得道,因而渲染以及捏造出佛门以及道教修行是十分的困难、黑暗等等负面的讯息,所以宣扬僧人以及道士是要下地狱的念。由于他们透过市井小民之间的口耳相传,积非成是,变成了这一句地狱门前僧道多的流行语出现。这不但了僧人以及道士的形象,而且也吓阻了世俗人成为佛门出家人 admin

2020-02-20

而缘觉是察因缘法,知道在因缘法当中还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真实的存在,并不是虚幻飘渺不存在,所以缘觉肯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之后而进入无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这个本识独存于极寂静的境界当中。又譬如,佛在初转法轮也谈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这个我,也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用不同的名字来说明而已。又譬如, admin

2020-02-20

佛陀有察众生业种势力成熟与否的能力,而预告众生未来往生的处所,所以称为授记或者记别。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下当中,佛陀曾经为我们开示,授记有四种的差别不同,经文如下:【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admin

2020-02-20

佛陀有察众生业种势力成熟与否的能力,而预告众生未来往生的处所,所以称为授记或者记别。再者,佛陀也曾经提到祂自己在过去劫被授记成佛的经历。例如,佛陀曾经在《贤愚经》卷3以及《增一阿含经》卷38当中提到:在二阿僧祇又九十一劫之前,当世尊还是初地菩萨的时候,当时身为王女牟尼,就曾经被宝藏如来授记,将会在二阿僧祇又九十一劫之后成佛,名号为释迦文佛。佛陀又曾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