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四分乃是指相分(诸法法相样貌)、见分(对诸法法相样貌有分别及了知的能力)、自证分(了知自己所分别的诸法法相样貌)、证自证分(了知自己的存在乃至所处的状态)。三分是指相分、见分、自证分,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证自证分摄归于自证分。二分是指相分及见分,乃是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自证分、证自证分摄归于见分中。注18《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册31,页48,中3-4。 | admin 2020-07-27 |
|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 | admin 2020-06-08 |
|
[5]意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说他非有想亦非无想呢?因为他的知觉性不再去领受诸法,已经没有证自证分而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了;这时不领受诸法,所以在他的主观中自认为是无想,自认为已经是无觉知了,就误以为那是无余涅盘境界,自认为符合涅盘寂静法印;可是实际上他又有极微细的觉知存在,是还有意识的微微心存在不灭,并不是不存在,当然还是有极微细的觉知性存在,所以非有想非无想,叫作「非想 | admin 2020-06-08 |
|
![]() |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讨厌、执着,以及想要弃舍的种种心行;既然 | admin 2020-02-21 |
![]() |
[5]意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 | admin 2020-02-18 |
![]() |
由此更可证知离念灵知仍属意识层次,尚且到不了意根境界,何况能是真如境界?从狭义说,因意根末那识无证自证分来返观自己之存在,是故于五无心位中,便无法证知自己正处于五无心位中,要待后来意识现起时才能自知;但从更深细之道种智来说,八个识皆有见相四分;又此非是吾等初学之辈所能了知之甚深唯识种智义理。以上略说法尘。------《正觉电子报第10期》<略说法尘>正香居士 | admin 2020-02-18 |
![]() |
吾人假使想要了解如来藏的见分,也就是想要了解佛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才不致于误会如来藏的见分的意思,以免落入识阴六识的自性中而不自知。但这四分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我们就先从为一般菩萨所说的二分说起。首先说见分与相分。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法明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意识心同时有串习正法的能力,有智慧能作正确的思惟,有自证分及证自证分,能证实自己的虚妄,也有能力保有出世间的智慧。遇到正确的正法时,也有智慧能认知涅槃的正理,也能有智慧确认自己的虚妄,而愿意灭除自己,使未来不再有自己继续流转生死,由此而灭除了生死众苦,不再轮回。若能接受这一个观念,您对于解脱道的实修,一定会有成绩,此世必定证果;假使不能接受这个 | admin 2020-02-18 |
![]() |
十行位菩萨就是如此,见自七识妄心依附于藏识而追逐境界风;以证自证分冷眼旁观自他有情一切法,现见一切有情处于如幻世界之身口意行,皆是依其心与心所有法,演其所当演之角色;人生无非是戏,都是七识心与心所有法而令色身行来运往,依于藏识现一切行,犹如阳焰动摇不住,无有真实;故说人生如戏——一切法犹如阳焰,是名性种性菩萨所住境界。这就是十行位的观行。 | admin 2019-11-03 |
![]() |
吾人假使想要了解如来藏的见分,也就是想要了解佛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才不致于误会“如来藏的见分”的意思,以免落入识阴六识的自性中而不自知。但这四分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我们就先从为一般菩萨所说的二分说起。 首先说见分与相分。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 | admin 2019-05-01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勿将非非想定误为无余涅槃 非非想定中仍然是有觉知的——意识还是存在的,只是那时定中没有生起证自证分——也就是不返观自我是否存在;连自我是否存在,都已经不再返观了,因此正住在定中就以为觉知不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了。但其实这就是佛所说的“内守 | admin 2018-12-27 |
![]() |
[5]意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意识的能知之性,包含警觉、直觉之自性,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共同运作出来的虚妄自性。[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 | admin 2018-12-27 |
![]() |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 | admin 2018-11-14 |
![]() |
我见就是认定觉知心常住不坏,不论所认定的觉知心是离念的觉知心,或是离念时能返观自己离念的返观者,都是觉知心的见分所摄,不离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是意识心的心行,都摄属意识心;四阿含诸经中佛说意识正是我见之根源,正是五阴我中之识阴所摄。大德与圭峰宗密同堕我见之中,正是同一类人,所以才要引他为证,出面理论,辩称离念灵知心不是意识心,想要维持证悟者的 | admin 2018-08-08 |
![]() |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 | admin 2018-08-04 |
![]() |
从狭义的唯识来说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中,只有意识有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睡着无梦时,意识断灭以后,尽管第八识、末那识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但它们因为没有证自证分,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要等到醒来后,意识重新现行,认才又自觉自己的存在。否则,如果没有末那识、第八识在眠熟中继续运作,一旦睡着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所以必须借假修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在睡著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说他非有想亦非无想呢?因为他的知觉性不再去领受诸法,已经没有证自证分而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了;这时不领受诸法,所以在他的主观中自认为是无想,自认为已经是无觉知了,就误以为那是无余涅盘境界,自认为符合涅盘寂静法印;可是实际上他又有极微细的觉知存在,是还有意识的微微心存在不灭,并不是不存在,当然还是有极微细的觉知性存在,所以非有想非无想,叫作「非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入于非想非非想定,虽然意识已经没有证自证分,不会去反观自己入于这一个非想非非想定,不会去反观这样一个境界,终究他还是执着着这一个意识,而不敢去把祂灭除掉。也正是因为他是用这种石头压草的方式,来修得这个非想非非想定,而进得修证神通的,他并没有真实断除意识相应的一个色欲;所以当公主行捉足礼的时候,压制很久的这个淫欲,突然一下之间生起了,就一念之间淫欲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