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我存在。但是这个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圣人由于断除我见,以及断尽我执的缘故,对五阴——特别是对识阴——的内容具足观行,了知自己虚妄,对自己完全没有执着,所以舍寿时灭尽五阴,不再入胎,也不去受生于天界,所以不再出生后世的五阴或者四阴,所以出离三界生死。他所观行的内容是人间的世俗法五阴,所以名为世俗法中的真谛,简称俗谛;因为五阴是缘起法,所以其性本空,不是真实常住不 | admin 2020-06-08 |
|
若没有明师细加说明,误将证得初果以后所修学的四念处观当作凡夫地想要证初果的观行法门,往往落入识阴中的意识心境界中,常常想要保持觉知心意识处于正知不昧之中,于是永远断不了我见而执着意识觉知心为常住心,于是三缚结永远存在不灭,取证初果就遥遥无期了。末法时期的解脱道学人们,对此是必须加以理解的,然后才能于解脱道中有所实证。末法时期在原始佛法中修行解脱道的 | admin 2020-06-08 |
|
我见必定会助长六尘的贪著,必会导致欲界爱的不断熏习与增强;譬如藏密双身法知见的熏习,绝对会导致他们不断增强心中对双身法境界的执取,随在其后的行门就会跟著走向外道常见的欲界爱中:一生努力追求淫乐第四喜的觉受,落入色阴、识阴及受、想阴中,始终不离身、口、意三种行阴,下堕三途必有其分,解脱果证必无其分。我见正是四取中的罪魁祸首,由於我见不断的缘故,就会产 | admin 2020-06-08 |
|
若在此基础上,再现前观察五阴的四圣谛,正确现观五阴的每一阴内容,特别是了知识阴的全部内容;再针对每一阴各有的苦、集、灭、道圣谛的深细相,都已一一现观而如实了知,三界有漏及无明漏已经全部灭尽,方能断尽我执,五上分结都已灭尽而成为慧解脱的四果人。这是因为初果人只是对五阴的四圣谛作了粗相的观察,只是断了我见;也还没有解脱於欲界法的贪爱,所以还不是心解脱的 | admin 2020-06-08 |
|
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 | admin 2020-06-08 |
|
无想呢,就是刚刚讲的,只有在四禅后的无想定中,就是外道未断身见而作涅盘想所进入的外道涅盘境界,就是在第四禅中灭掉意识觉知心;其中既无识阴六识存在,所以无觉亦无知,其实就是无想定,成为无想的有情。这样子,谈起有想与无想时,就已经函盖三界了!因为有想是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一直下到人间乃至三恶道中,都属于有想的境界,而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四禅后 | admin 2020-06-08 |
|
若在此基础上,再现前观察五阴的四圣谛,正确现观五阴的每一阴内容,特别是了知识阴的全部内容;再针对每一阴各有的苦、集、灭、道圣谛的深细相,都已一一现观而如实了知,三界有漏及无明漏已经全部灭尽,方能断尽我执,五上分结都已灭尽而成为慧解脱的四果人。这是因为初果人只是对五阴的四圣谛作了粗相的观察,只是断了我见;也还没有解脱於欲界法的贪爱,所以还不是心解脱的 | admin 2020-06-08 |
|
接着说七识住,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识阴或说意识所缘、所住的境界相;也就是说,前面的四种识住境界,是从五蕴的面向来说的,现在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境界来区分,来说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名为七识住——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意在说明这些境界都是三界流转中的境界,尚未能出三界生死苦。譬如《长阿含经》卷八:【复有七法,谓七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 | admin 2020-06-08 |
|
四识住的意思是说,识阴所住的四种境界:色受想行四阴,是六识心王所住的四种境界相;若离这四种境界相,六识心就没有安住的地方了!所以六识心必定要依这四种境界相为所缘,在三界中才能有安住的方所。如尊者舍利弗言:【复次,四识住,是佛所说。谓色生、色缘、色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受生、受缘、受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想生、想缘、想住,喜行广大增长,是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在识阴的境界。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识中)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再来说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自己的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祂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个事情;这样一个境界,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中意识)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再来说 | admin 2020-06-08 |
|
在这段经文当中,世尊也同时明确的说明了:识阴意识,无论是粗或是细,即使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仍然都是生灭法,绝对不是不生不灭的真实我。--------《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27集综论(二)>正元老师大乘的禅,具体的说就是说:当菩萨他要来参究、要来寻觅有一个能出生五阴十八界的心,这个实相心祂是属于涅槃本际;那么祂的法相呢?祂是离见闻觉知的、祂是说是如来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是识阴的境界,不是真正解脱的境界;因此施设了这样一个每天打坐的戒禁,然后想要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一个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简单说完了戒禁取见,接下来讲疑。疑的定义很广,有世间法上的疑,有出世间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间法上的疑。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的疑,是单指对三宝的疑,还有对我见的疑。我们来看看对三宝的疑。譬如对佛的存在有疑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在识阴的境界。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识中)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再来说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自己的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祂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个事情;这样一个境界,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中意识)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再来说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佛说五欲功德就是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当这五欲的触受生起时,其实是与前五识的见闻知觉性同时同处而存在的,五欲功德是与五俱意识同时同处存在的,是与觉知心无前无后的同时存在著;所以五欲的领受与贪爱,其实是与识阴六识同时同处的。说穿了,五欲功德的领受,本质正是在识阴六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行阴必须有色、受、想、识四阴才能现行运作;想阴必须有色、受、识这三阴才能现行运作;受阴则须有色阴、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而识阴也须有色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纵使是色阴也须要有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以及运作。必须是五阴聚集才能称为人,如果缺少一阴那就像人死了一样,虽然如来藏仍未离身,也会如同植物一样不能动转,那就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当然不能称 | admin 2020-06-08 |
|
另外,如藏密应成派中观,以意识心不执着名相,以此为中道,以灵明觉知心起见,以意识乃至意识细心、极细心为常住不灭的真心,此也名为我见,都是执取识阴中的意识为常。三缚结之第二为疑见,疑见者对正理、邪理、善知识、恶知识,无简择之能力而生狐疑,心不得决定;由于犹豫不决,就很容易错认恶知识为善知识,落于邪教、邪法之中而不自知。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观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观察淫欲不净,观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观、白骨观等;如果是贪爱自身,而执著色身为我的,就让他们观察自身不净、无常败坏;如果是贪爱自心灵明觉了,而执著觉知心为我的人,就让他们观察自心念念无常,无常故空、空无故苦、苦故非我;如果是贪爱各种觉受的人,就让他们观 | admin 2020-06-08 |
|
到最后出胎之后(是全新的识阴觉知心,不是从前世移转过来的同一个识阴觉知心),当然也就对于之前所经历的前生所经历的事情一无记忆,所以凡夫对于入胎、住胎、出胎都是完全昏昧无知的。在三地以前的菩萨─特别是在三地以前、七住以后的菩萨─通常这一类型的菩萨对于入胎来讲,我们把祂叫作正知入胎。这是因为这一类型的菩萨在入胎的时候,并不是跟世间的凡夫一样,在面对入胎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