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或许有人会说:奇怪!布施与涅槃也有关系?有啊!有人对色身执着,有的人对行阴执着,乃至有人对识阴执着,这五阴中的每一阴都无法断除;请问,他如何能灭除十八界?灭不了十八界,又如何能入涅槃?有的人十八界死不掉,所以他参禅时是要寻找如来藏的,结果找来找去始终只能找到意识心的变相,都不能舍离十八界。他不能舍十八界,找到很多种的如来藏都只是意识心的变相,譬如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时候有命很好,没有命就没有办法了啊!但是众生不然,他们有命而说好,是因为可以在人间享受五欲啊!可以有大名声、大权力……等等,所以落到命浊中,因此他就无法把识阴给丢掉,因为识阴灭了以后就没有名声与权力了,这就是命浊。古时天竺外道所能证得的最高境界,就是识阴的境界,因为修学四禅八定者最高的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定嘛!在非非想定当中,他认为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往往有人在这个段就自以为实证真如了,但在确认已证如来藏而非错证之前,都是想象意识如如不动的假真如,误以为即是真实唯识的境界,其实尚未脱离识阴范畴,仍属四加行位的菩萨,未得真见道功德。这首偈的意思,对于禅宗想要求悟的人而言非常重要,是故应该略加解释:“于现在自己所知的境界中,先建立一个万法唯识的认知,就好像真的有一个东西名为真如,是能生万法的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种种都显示出思惟了知境界、业行的种种差别,都离不开识阴的范围,那这样方便建立心、意、识作为区分。简单的来说,为什么禅师家要说离心意识参,主要就是要说要离开所知境,也要离开能知的心;那么若要进一步去说明心意识,就要详细的去了解五蕴十八界。但是离心意识参的意思,并不是要你舍却意识,而反而是要以有见闻觉知的妄心,来寻找一向离见闻觉知的真心。换句话说,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见处所指的内容与范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等五阴到底是有我或是无我的见解处,是六见处的前五见处;第六见处则是于五阴之外,到底有我或无我的见解处。依据经文所说,灭六见之法所要对治者,都是没有实证法界实相的有情,总括而言有三种:常见、断见与二乘人。首先「言有我见者」是指常见外道,错将五阴中的某一法执为真我,或者以想象、猜测的极微、冥性等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五阴就是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的解释状况可深可浅,我们先从最浅的部分来解说。色简单的讲,就是色身;受就是感受;想就是想作什么,想吃什么,都是想;行就是所谓的审思决断,当决定了什么事情时,这个是所谓的行、行为;识就是了别。色指我们的色身,物质部分;受想行识牵涉到的,都是我们心理的层次;并且受想行根据刚才粗浅的解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五阴就是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的解释状况可深可浅,我们先从最浅的部分来解说。色简单的讲,就是色身;受就是感受;想就是想作什么,想吃什么,都是想;行就是所谓的审思决断,当决定了什么事情时,这个是所谓的行、行为;识就是了别。色指我们的色身,物质部分;受想行识牵涉到的,都是我们心理的层次;并且受想行根据刚才粗浅的解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佛法来说,我们色身是由四大等物质之法,藉缘假合而成的,是暂时而有,不过就是一世而已;这一世有了色身之后,识阴才能藉色身而生起运作,也才有种种的受想行等法。这一世舍报后,四大分离,五阴终归坏灭。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而继续追求种种为了满足自己的身心之事、之物,甚至因此而造了恶业,而导致未来世下堕地狱受大苦恼,求出无门,何苦来哉?有的则是造了其他小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修行的关键,所以对识阴自己的如实了知,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应从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必须有的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教证上的闻知与信受,思惟之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蕴如前所说,谓前六识;由意根与法尘为缘,藉人间有色根「未坏、或末赢劣」之五色根为缘,才能使此识蕴在人间生起与运行;识蕴六识既皆是众法因缘聚合而成者,是故识阴亦名识蕴,是众法积聚、蕴集而成者故。譬如经中说:"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所以者何?诸贤!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若内耳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于意识心中而自以为不堕于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已经阅读而确知五阴十八界(特别是六识)的生灭性了,也已经确实观行而接受识阴的生灭性了,这时若还无法真的断我见、三缚结,还没有解脱功德受用;这是因为心中还认为识阴六识的存在是快乐的,是无苦的,或是多乐少苦的,导致深心中还不想认定识阴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就是苦。既然这时还不认为流转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认为在三界六道中轮转时是乐多于苦的,当然就得要修习苦圣谛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看别人睡着以后,意识觉知心还在不在?可以看看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子女、你的老父母,当他们睡着的时候,你在旁边轻轻跟他们说话交代事情,看看明天他们晓不晓得你的交代?你将会发现,他们都不晓得你昨晚曾经对他们讲过什么事情,因为他们眠熟时意识已经不在了,这就证明意识或识阴六识在睡熟以后都是断灭不在的了。这是从现量观察而比量自己意识一样会断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就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分别六尘的功能就是属于识阴。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欲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意识是十八界法中的意识界,是五阴中的识阴所摄的虚妄心,所以证严说「意识却是不灭的」,真是不懂阿含解脱道的凡夫,正是我见未断的凡夫。我见未断的人,在大乘法中,尚且进不了七住位,尚且不是六住满心位的贤人,何况能是地上菩萨?她却公然以地上菩萨自居,大妄语业也造得太大了!她的胆子真大!假使她的徒众因为被她误导而像她一样的自称入地证圣,将来舍寿后要如何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言:「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灭,不住非智,非智境界,非明非闇,非常非断,非善非恶,非是色阴乃至识阴;是名实性,是名法性,名一切行,名真实际,是名非道。如是中道,诸佛如来转于,而不贪着如是诸道。若有众生,道见非道,非道见道,如是众生不能达于道与非道及知三道。」】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相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已经阅读而确知五阴十八界(特别是六识)的生灭性了,也已经确实观行而接受识阴的生灭性了,这时若还无法真的断我见、三缚结,还没有解脱功德受用;这是因为心中还认为识阴六识的存在是快乐的,是无苦的,或是多乐少苦的,导致深心中还不想认定识阴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就是苦。既然这时还不认为流转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认为在三界六道中轮转时是乐多于苦的,当然就得要修习苦圣谛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顶,接下来终于可以对色身非我、觉知心非我,渐渐有些观察而了解了;了解到自我的虚妄,不会再堕入识阴中了,就是三界凡夫中知见最高的人了,名为顶法。假使心中确定而可以确实接受无我了,终于能依无我的现观而安忍下来,不再认定自我是真实的,这就是忍。譬如木头的小火快要生出来了,已确定能生起火了,就是顶法;木头上的小火已出生了,譬如接受自我的虚妄,能安忍时就是忍 | admin 2018-07-23 |
|
![]() |
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或者说在欲界中,持续地让自己再受用五欲的这些种种财、色、名、食、睡诸法的话,那我们也让自己永远不能脱离欲界相应的烦恼,当然就是欲界烦恼。所以如果能够这样作的话,就是等于说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识阴六识都是生灭法,都没有能够自己存在的自体性;纵使是禅定境界中的意识细心,乃至到了非想非非想定当中的极细心,都莫不如是,都没有自己能够存在的自体性。从前面的说明当中,大家已经可以了解这一点:这样子生灭变异、甚至只有一世的这六个心识,又怎么能够成就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呢?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9集唯识就是唯心吗?>正源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