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认知到底对还是不对呢?我们不妨先来探讨:在佛教中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是否就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这些的活动以及仪式?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是〈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宣说这部《金刚经》的起因;所以,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的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里面佛陀开示的,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里面:【佛告舍 三摩地

2018-07-22

祂出生的时候称为悉达多太子,在成年之后就出家修道;祂先后跟两位仙人修学四禅八定,祂一学就能够证得,在证得之后就知道这个不是究竟之法,就把它舍弃了;之后,祂又跟外道修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这样过了六年还是没有办法悟道,祂知道苦行也没有办法成就道业,所以也舍弃了;后来才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明心见性而成佛。这就是世尊祂出家修道成佛的大略过程。另外,大家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因由分〉第一(原标题:关于搭衣)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求得与佛一样的至高无上以及平等无二,也就是要回归大祕密中;所以在修行的实践当中,应该观想莲花与金刚杵在一起;能够这样观想成就,不仅是最究竟的法,而且是无上的法。”这位学者已经很清楚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坦特罗佛教所谓的大祕密,不外乎就是不断的保持遍全身的快乐觉受而不退,然后再观察此快乐的觉受无形无相;能够这样,已经证得空性及证得至高无 三摩地

2018-07-22

5、修行法会,如戒(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会、三坛大戒)、定(金刚禅定会、佛七)、慧(讲经法会、佛学讲座、禅七、禅三等)、忏悔(水忏、大悲忏、梁皇宝忏)等。6、祈福法会,如千僧斋、玉兰盆法会、光明灯会、报恩会、消灾增福会。7、荐亡:追悼会、超荐法会等。8、其它,如传法法会、晋山大典、朝山等。以上各种法会,都有其固定的礼仪。佛子参加佛事时,须知所有佛事无 三摩地

2018-07-22

而现在的密宗是从古天竺最晚期的坦特罗佛教所来的,它所宗奉的主要密续三个大部分:一个是《大日经》,一个是《苏悉地经》,一个是《金刚顶经》。而《大日经》里面开宗明义说“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说“毘卢遮那佛”来为一般生说法,它是为了要显示说密法里面是法身佛所说的,所以比什么?比应化身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来得殊胜 admin

2018-07-22

接下来第三时是般若方等时,世尊演述了般若诸经,像是《大般若经》《思益梵天经》《金光明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 admin

2018-07-22

他的著作比无著菩萨更丰富,包括:《金刚经论释》、《习定论释》、《十地经论》、《唯识论》、《法华经释》、《俱舍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释》、《佛性论》及《大乘成业论》等巨著,对后世大乘佛法的弘传,起了极大的作用。凡大小乘学人均以他们兄弟二人的著述作为蓝本,连当时的外道对他们二人亦敬佩有加。世亲菩萨的论著与注释的典籍甚多,奠定了大乘佛教唯识瑜伽行 admin

2018-07-22

他所译岀的《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等大乘论典,不仅奠定了“东土正法”的基础,在中国大乘教内广为流传,亦深入民间,历千年而不衰。本电子报前几期已分别介绍了自公元世纪初开始,大约五百年间,在古印度的土地上,马鸣、龙树、无著及世亲菩萨们血脉相承,弘传佛陀正法的经过。今本篇所将述说者,则是大约在同一段历史 admin

2018-07-22

《大般若经》六百卷、中品小品般若及《金刚经、心经》所说,莫非此理;龙树之《中论、十二门论》亦复如是,依如来藏空性心而说其中道性,如是方名般若,是法界实相故;非以一切法空为般若,一切法空非是法界实相故,是断灭见故。若执一切法空是般若、是究竟理,而否定真心本际者,则堕无因论及兔无角戏论中,不可取法也。如是,印顺法师错会般若为一切法空,否定本际第八识,堕 admin

2018-07-22

到了七世纪——三百年后,继续又出现所谓的《大日经》跟《金刚顶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派,又称为“金刚乘”。这个“金刚”其实是它借用佛教的名相说是金刚乘,其实这个金刚跟我们《金刚经》里面的金刚是八竿子打不着一边的,差非常非常多。八世纪的后半叶,金刚乘又融入了印度教的学说,逐渐转化了,形成所谓的“无上瑜伽密法”,强 admin

2018-07-22

上一次讲次里面,我们谈到了密宗,不知道各位还记得吗?我们说密宗主要的三个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跟《苏悉地经》,其实这里面讲的都跟佛法无关,许多都是意识心的妄想境界,并且许多都是求鬼神的有为法。并且在这个《金刚顶经》里面,还教这个学人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观想去修的话,即便是谤一切的如来,都还能够修成正果。这一些话语,可以说误导后世的人非常非常的 admin

2018-07-22

金刚经》曰;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物质和大千世界都来自这个世界中所有生命之如来藏的感召,如果硬生生地把心与物割裂开来,自然会在微观物质世界中久久徘徊,如同一句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毕竟一切世间现象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因,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这个因,就会明白果,前有起因后必有果,加在一起叫做因果。也许,未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学科量子唯识学,届时物理学家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普遍性科学研究的成果,如果在一时一地被某人发现,他只要对第二人善加说明,一定会被第二人所了解并接受,也就是说,一项科学原理可以很快的被两人以上,甚至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何以故,因为此道理有不证自明的逻辑种子,而且在相同条件进行的实验中可被重复验证,所以有普遍性;佛教也是一样,甲所证得的如来藏心,和乙所证悟的内容一定一样,古代禅师所证悟的内容,和 三摩地

2018-07-22

衪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福德与解脱功德以及智慧的本源,是真实无我的清凉法,因此衪能灭无量恶不善法,其功德能令诸有情身心苦恼悉皆消灭;衪是金刚不坏之法,所以人、非人不能对衪摧毁与破坏,一切的佛菩萨也不能摧毁一位微小畜生道有情的金刚心如来藏。因为这个金刚心如来藏本身祂是不系缚于三界中的,衪本身没有我以及我执的烦恼。所以只要能够实证这个法,转依衪以后,就 三摩地

2018-07-22

故《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译,下同)卷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言:一切众生(各自的)阿赖耶识,(都是)本来而有(的法),(此阿赖耶识)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体性与作用,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藏识并非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名词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法,是真实可证的法,如《大乘密严经》卷下,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復告众言:阿 三摩地

2018-07-22

此诸证悟菩萨悟后,若无往世业缘成熟者,则死时无有恶境现前,在正死位中无诸苦患;如果证悟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于死亡时就好像睡着ㄧ样,待中阴身成就现起见闻觉知时,遥见西方三圣与诸圣众前来迎接,自见其身坐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世界。第四种,造诸恶业罪不及地狱者之死。死前及初死位中有四大分离之痛苦,这也是他们所必须承受之果报,这种人死后同样有中阴 三摩地

2018-07-22

衪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福德与解脱功德以及智慧的本源,是真实无我的清凉法,因此衪能灭无量恶不善法,其功德能令诸有情身心苦恼悉皆消灭;衪是金刚不坏之法,所以人、非人不能对衪摧毁与破坏,一切的佛菩萨也不能摧毁一位微小畜生道有情的金刚心如来藏。因为这个金刚心如来藏本身祂是不系缚于三界中的,衪本身没有我以及我执的烦恼。所以只要能够实证这个法,转依衪以后,就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就是因为有这个能够世出世间而运行不断的金刚心如来藏涅槃本际的存在,才能够让二乘人证得出世间。所以菩萨所证的这个世出世间智,就是他了解:为什么二乘人能够解脱?为什么二乘人解脱以后不是成就佛道?这个世出世间智的根源,就是这个金刚心如来藏,他一定要实证才能发起,这是所谓世出世间智。我们再来看一下,菩萨在论中也有申论到这个智慧的差别,论中这么讲:正智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