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道理,就是《阿含经》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道理。然而菩萨则不然,知道自己种种见闻觉知的境界,都是自心如来藉种种缘而生而显,也知道这些境界都是自心如来的一部分,不能外于自心如来而有;因此透过参禅的方式,来探究能生能显世出世间法的自心如来。一旦因缘成熟,亲证能生能显世出世间法的自心如来而明心见性,发现自己就在无余涅槃中,本来无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也许有人会想到说:世尊的福报,到底可以函盖多大的范围?《长阿含经》卷18中,佛开示说: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12之中提到说: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由此可知,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百亿四天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佛陀不舍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以刚强之语、苦切之言教化我们,使我们也能快速成佛,这种教化在世间流布所存在的影响力,是属于今世利、后世利的教化,在《阿含经》中有一段佛陀的开示可以显示出这个意义:聚落主!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一定要作十因缘的思惟及观行;而十因缘中的第一支的识,指的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中的第八识,而不是识蕴中的六识。换句话说,得要从十因缘观之中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有时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佛在《增壹阿含经》卷49〈51非常品〉中开示:【若当舍利弗意欲生者,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所以然者,舍利弗!众生长夜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然我,舍利弗!处豪贵家,是剎利种,出转轮圣王。设我不出家学道者,应为转轮圣王,今舍转轮圣王位,出家学道,成无上道。夫生卑贱家者,不得出家学道,反堕恶趣。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降伏于心。如是,舍利弗!当作是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能够跟有钱的菩萨结婚共享福报,某种程度也是往昔常布施、广结善缘或常供佛的结果!三、自己努力赚钱实现福报: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自己开公司、自己做生意或自己投资或去上班赚钱获取高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上班领薪水!少数人是自己当老板!那之前葛格我提到经典中的故事,周利盘特比丘在往昔当乞丐时,他听了释迦菩萨的教导,因此开始做生意赚钱,经过四个月就致富的 三摩地

2018-07-22

本文摘自《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藏经-阿含经上-第80卷)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原标题:造作什么业得丑陋报和端正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金转轮圣王的福报大小,已经远超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所能够观察或了解的,金转轮圣王的福报是可以函盖四天下;而这个世界之中,世尊也是在人间示现成佛的,那么到底世尊的福报是可以函盖多大的范围呢?《长阿含经》卷18之中,佛开示说: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之中提到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侍,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这里面开示,从释迦世尊开始往前,七佛中的第一尊佛就是毗婆尸佛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经》卷1)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经法赞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受。是故应勤诵说经法。——《贤愚因缘经》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十七 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当中所记载的,以出家比丘的修行记录比较多。而在二转法轮《般若经》的记载当中,菩萨道中的般若总相智的修学,大部分仍是以须菩提、舍利弗等大阿罗汉比丘僧为主。但是到了三转法轮地上菩萨修学道种智的过程当中呢,主角却大多是在家菩萨。为什么菩萨到了初地以后,大多现在家相呢?这主要是为了想要断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的种子是最难断的,现行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有说:对于这些咒术,如果说它是属于遮道法,那佛是不做这件事,是不做这件事情的。譬如说《长阿含经》卷十三:【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或能令住,种种厌祷,无数方道,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呪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盲聋瘖痖,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 三摩地

2018-07-22

又,《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第二、戒具足,第三、施具足,第四、闻具足,第五、慧具足。《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中阿含经》卷10中有经文明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过程,其实仍然是以持戒不犯作为解脱的基础。以持戒为基础,严守不犯,使心地自然离欲、自然厌恶五阴我,见道与修道的业果方能有成。所以持戒是极重要的,是一切学佛人——不论修学解脱道或佛菩提道——都很重要的基本行止。又,佛说持戒有种种功德。例如,持戒能:(1)不后悔,(2)得大财聚,(3)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的一代教法分为五时,是指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跟第五个法华涅槃时。这个宗所判的第三跟第四位的位置应当是颠倒一下的。三教的部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天台宗流传了一些论典下来,譬如说《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等;可是这个部分对一般人而言,往往是义趣过于玄妙,而修学这个宗派的人却是依教而解,其实是没有证般若的。第三个是指密宗。密宗有身密、口密 admin

2018-07-22

他九岁跟着母亲到了邻国罽宾国,当时他依止了当时罽宾国的一个着名的法师,叫作盘头达多,依止盘头达多学《阿含经》。当时的盘头达多法师经常称赞鸠摩罗什的智慧俊才,并且向当时的国王举荐他。国王听到了这些赞誉之后,曾经就请鸠摩罗什——当时他还很小——请他进宫,同时也召集了各外道论师一同问难;结果据这个《高僧传》记载,这些人全部都被当时还年 admin

2018-07-22

那么三法印全体所指向的证果,就是在《阿含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的“离欲”、“灭尽”、“涅槃”,这是真实的解脱;或者我们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就会证到所谓的“八不中道”的总相,那就是真正的自在。以上所讲的三法印,或者讲到的灭尽、涅槃,或是八不中道等等,这些就是诸佛所证不会随着时空流变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这些内容,过去 admin

2018-07-22

大致上的说,佛陀一生的说法,五个时期叫作:华严时、鹿苑阿含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以及最后的法华涅槃时。我们先来看看里面的意思。第一个华严时,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刚刚成道,一开始的时候祂就先说《华严经》,以自己亲证的这一些法,然后从凡夫地的法一直说一直说,说到圆满佛地的法,一一说明,无有遗漏者。所以,能够听佛华严时,它的对象是诸大菩萨。华严时的法, admin

2018-07-22

那么佛一生的说法,分成哪五个时期呢?它们分别是:华严时、阿含鹿苑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跟法华涅槃时。在《涅槃经》里面说到,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黑暗的世间就有了光明。世尊首先为这一些来自于他方世界的菩萨摩诃萨们,开始说《华严经》。这些大菩萨们,像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等的大菩萨,祂们知道释迦世尊即将要成佛了,所以从他方无量的世界前来这个地方, admin

2018-07-22

也就是说,其实法相唯识宗如果真的要说源头的话,其实佛在四阿含里面,其实就已经具足的说明了唯识的真意,只是隐覆密意,没有用显说的方式。所以大部分之前的人都没有办法去了解到佛其实在阿含的时期,就已经说了这个唯识了。从无着菩萨受学五论以后,那无着菩萨又传到祂的弟弟叫作世亲菩萨。世亲菩萨又造了《百法论》,还有《摄大乘论释》、《往生论》、《唯识三十颂》、《唯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