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为什么呢?譬如深心,如果不是真正的悟,他就不懂得悟后起修的道,那他就不知道佛法的博大渊深,也不知道自己所悟到底是不是真实?嘴里面虽然说是悟,其实心里面不断的在怀疑:我所悟的究竟是真还是假?那就无法对于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产生深心的信受。又如至诚心,所悟不真的人很难对于弥陀世尊发起至诚心,因为他不知道佛地的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也不知道自身与佛地的功德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修来的福报,遇到过善知识跟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和意义,听完以后他就叉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可以除掉五十亿劫生死的重罪,乘宝莲花往生。他在极乐世界的宝莲花里面住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花开,见到的是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两位大士,跟他讲甚深的十二部经,再经过十个小劫才能证得初地。下品中生人,是受五戒而犯五戒,受八关斋戒而犯戒,受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六十华严,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如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胜服幢世界金刚佛剎为一日一夜;胜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剎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剎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狮子佛剎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卢舍那藏佛为一日一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容易达成说是小愿,可是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这个世界很苦,也找不到真正能够教导的正确的佛法,那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去跟阿弥陀佛亲自学习之后,再来回到这个世界来救度众生,我们说这还是大愿。虽然它是因为很简单而能够成就而说是小愿,可是因为他发心广大----想要再回娑婆来救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说它是大愿。声闻人他想要解脱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2集略谈妄想散乱心的种类》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编注:无相拜佛法系导师平实先生所创,成就无相念佛与看话头工夫、极善巧方便之法门,拜佛时身体放松,速度缓慢而均匀,心里忆念佛菩萨,并不特别强调拜佛的姿势和动作。此文系就医学的角度探讨拜佛的姿势和动作,在不违背无相拜佛的原则下,读者可自行参酌;如有疑惑之处,宜请教各班亲教师。-----《正觉电子报第007期》<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如露等美国同修(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得要来看一看这一段,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说: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前面这个念佛号能往生的说法,是不是就值得商榷了呢?所以假如反过来说,某乙是可以一生都坚定不疑地一直念佛下去,表示他或许是对释迦牟尼佛,或许是对阿弥陀佛,是有一定程度的信心的。既然是对佛有信心,那就是与前面所说的某甲的状况是相近的,这个时候某甲、某乙就都是在一生之中,随分修学种种的福业成就的结果。而那一些福业,难道还可以离开持五戒、修十善吗?姑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56集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正益老师(原标题:极乐世界可以自在享用胜妙五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8集念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正伟法师(原标题:学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的时候,也就是说要谈一谈阿弥陀佛所摄受的众生根器,以及往生后证果的差别。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典说:【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来看这段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在说明,西方三圣祂亲自来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萨,也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怎么说:【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部分所说到,上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西方三圣化作五百化身的阿弥陀佛来接引此人,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知道中品生的念佛菩萨,乃是阿弥陀佛所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中品中生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所以我们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这个众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他在世间的时候,做人该有的道理他能做到----他是孝养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个下品生的菩萨,下品上生的菩萨乃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样的人,他不造这个五逆的这个重罪,可是呢,他可是做了很多恶业。而且这个部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他没有做哪一个坏事,做什么坏 | 三摩地 2018-07-20 |